“读懂空气” 2017/03/16 李康 “读懂空气”,什么意思?你是想说雾霾的事吗,不是。 自打进了大学院就像卫星驶入轨道,我的人生也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可初来乍到的始终是忐忑不安,虽入学了可能否毕业呢?那一笔笔不菲的学费能否缴的起呢?理不断切还乱,我顾不了太多了只能拼命划着自己这条小破船,驶向想象中的那光明彼岸。 日本,果然是个安稳平静的国家。先说平,这里社会治安良好,秩序有条不紊,没有暴动也没动乱;再说静,无论机场,商店,政府机关里都安静的出奇,大街上没有按喇叭的,看不到高声说话的,也没有吵架滋事的,有一段时间憋得我真是五爪挠心。 研究室长长走廊上教授和院生们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却没有一点声响,实验室尽头10平米的院生办公室,里面背靠背坐满了10个院生,菲律宾的索非亚,中国的我,其余都是全国各地来的日本人,大家也都是各干各的活,也安静的鸦雀无声。 每人小天地就是自己面前这张桌子了,放台电脑就没地方了,书架子倒挺高一直戳上了房顶上,里面摆满了文献资料,大家出出进进,出去做实验,回来一屁股坐下查资料、写论文,可从早到晚就是没一句话,是不想说呢?还是没话题?一个字,静,静得让人心慌。 我是在中国大不咧咧热闹惯了的人,哪能受得了这个,每天上班要是不说话,那还不憋出个三长两短的吗?我望望四周大家伏案做功课,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假设是在国内的话,这还不一会儿吃零食、喝饮料,一会儿找人说话,伸伸懒腰,打个哈欠什么的…。可在这里,没有。 万般寥寂的我,先是呆望窗外远山,后突发奇想,挑逗一下,反正是开个玩笑,以期活跃一下空气,诸如说:昨天吃了什么?今天准备吃什么?开始还有人接我的岔,后来干脆无人搭理我,再后来就有人跟我较上劲了。 北海道来的内科医生幸野扭头对我说:李さん、空気読めないの? 他说让我读读‘空气’,我怀疑是自己听错了,请他再说一遍,他又重复一遍,我愣住了:“什么是读空气呀,空气有什么好读的?我读不懂”,一圈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Not air,not air”。 之后,来个朋友串门,经他一番解释我才知道了,敢情那天他们说的我不读空气就是说我一个大傻冒!所谓“读懂空气”就是要遵守和维护工作场合的气氛。 古往今来,日本虽无“三字经”之类的东西,但一种公众场合的潜意识却浸透在日本人的骨子里,说是基本教养也可,说是公众意识也行,总之自己的言谈举止一定要适合当时的场景氛围。 这种行为规范人人自觉遵守就形成了一种“空气”,不乱说,不胡说,静默环境成为了日本独特的待人之道,听说这种早期教育从幼儿园孩子起就开始了,那时就开始刻在了日本人的骨子里了。 日本弹丸之国,在学校、在机关、在职场都特别重视自己周围人际间的的氛围,大家都在维护它而不随意破坏它,这种默契和谐的气氛,显得难能可贵,故出现了想要打破适当场合气氛的人便马上会遭到厌恶与反感,被打上“人间失格”的烙印。 “院生办公室事件”让我知道了在特定的场合中的“读懂空气”,只有维护了气氛才能营造出理想的人间社会,往大里说社会的成与败也与“读懂空气”有关,成也在其中,败也在其中。 没想到入大学院的第一节课竟是这样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