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重要教科书之一的“三字经”,老幼咸宜朗朗上口,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据国学专家论证,这“人性本善说”是出于我国先贤孟轲先生,也即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人之下万儒之上,被尊为亚圣的孟子。当年文革批林批孔运动中为了写批判稿去读三字经,感觉那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很像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也差不多,并不十分令人信服。后来网络技术发达,诸子百家的著作都在网上,鼠标一点,尽现眼前。虽然似懂非懂,那也不要紧,接着点下去,还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翻译注释。闲来浏览,看了一阵,了解到孟子当年提出这“性善说”时,他还不具备亚圣的地位也没有类似“梁效”在文革中的话语权。孟子提出如此重大具有普遍意义的主张,若要人们接受,必须给出充分的理由。而孟子确实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至于是否充分,还得另说。孟子认为,人性的善,可以从仁义礼智四个维度观察,即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恭敬之心为礼,是非之心为智。就说这恻隐之心吧,一般人见到他人有难处,哪怕是陌生人,通常都会产生“帮他一把”的冲动,甚至见到小猫挂树,麻雀受伤,也会设法施以援手,帮它们脱离险境,也即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然能不能帮得到帮的好是另一回事。再说恭敬之心,一般人见到新的同学朋友同事老乡或新来的上级下属老师学生,只要他她穿着整洁举止得体,则不论年龄性别相貌身材,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本国还是外族,肤色是否黑白黄红,一般来说都自然会产生相应的尊重。孔夫子早就说过,“后生可畏,安知来者不如今也”,对后生都要敬畏,面对一位自己不熟识的“先生”,如果一上来就把对方看贬,凭的什么理由?又有什么好处?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表现出来则为“恭敬”,再进一步规范化为“礼”,这大概就是孟子说的“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礼也”的意思吧。
孟子主张“人性善”说,既然是“诸子百家”,自然就会有其他的“子”和“家”的不同主张,如荀子的“人性恶”说或其他什么子的“人性就是人性,无所谓善恶”说,或者近代马列毛的“没有什么人性,只有阶级性”说,更或者在当今美加大行其道所谓进步派的“人性随肤色深浅而变,深色人性善,浅色人性恶”说,这些先都不去管他。而从我国历史上看,虽然历朝历代官方民间在意识形态上或口头上都遵奉孟子的人性善说,但人性善的主张在我国古代帝王统治或行政管理上却很少体现,从来用的都是“有胆敢犯上作乱者,杀无赦”,管你什么人性善不善恶不恶。反观西洋法制社会,上百年来在诉讼和司法实践中一贯实行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即“认为被告无辜,直至通过司法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判决其有罪为止”的原则。而从这“认为被告无辜”的无罪推定原则,似乎可以看到孟子“人性本善”说的影子。 在当前新冠疫情泛滥的西欧北美,各国政府推行疫苗抗疫,而把持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特鲁多总理更是在全加强推疫苗证书,对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接受疫苗注射的部分民众的日常生活加以限制,如不打疫苗就不许去公共场所,不许下馆子,不许去体育场馆,不许乘船乘车长途旅行等等。而强推疫苗证书的理由则是“任何人如果无法证明自己打了疫苗,那他她就是在传播病毒,危害他人安全”。很明显,这疫苗政策实行的是“有罪推定”,即公民必须自证清白,如无法证明,则按有罪处理。这有罪推定政策彻底违反现代文明社会一贯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不折不扣的恶政,其强制推行是加国悠久成熟的民主法制体系腐败堕落的表现。加国自由党党魁特鲁多以少数党领袖充当加联邦政府总理,在多年执政期间该党及他本人出了无数政治丑闻,现在又强推这与民为敌的假抗疫真揽权迫害无辜民众的疫苗证书政策,毫无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令人心寒,也引起了加国广大民众的愤怒和抗议。如果孟轲再世,看到特鲁多在电视上对无辜民众怒目相向握拳跺脚咬牙切齿的丑态,恐怕也会对自己主张的“普遍人性善”之说加以修订,改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又曰,此论不及加国首相特鲁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