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上三旗(镶红旗、正红旗和正白旗)由皇帝统领,是从满人首领的私兵发展出来的。
首领-私兵制是每一个新兴的中央欧亚部族的核心结构。“英雄与私兵骨干”的社会政治-宗教理想,是中央欧亚文化系统的早期形式中最核心的要素:本族群首领是一位英雄,他手下有誓死为他效忠的一班弟兄——私兵骨干。私兵骨干的主要特征及其誓约,最早在斯基泰时代就有记载。 首领与其私兵骨干,有时如同结拜兄弟。这显示在一系列史料中(从古罗马时代对斯基泰人的记载到中世纪的《蒙古秘史》)。私兵骨干被首领称为“朋友”或“兄弟”。成吉思汗就有四位私兵骨干,被人称为成吉思汗的“四獒”(凶猛的狼或狗)。把武士比作狼或者其他猛兽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人时代。 如果首领先于其私兵骨干死去,后者就要殉葬。殉葬者武装到牙齿,随葬全套武器装备,外加马匹,以及骑兵之前使用的双轮战车,以备在阴间再战。在中亚,有些殉葬的私兵不限于骨干,数量庞大。在中世纪,随着反对人殉的世界性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犹太教、基督宗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流行,私兵为首领殉葬的观念逐渐被放弃。私兵制的其他习俗也逐渐改变,但没有完全消失,直到近代周边文明征服中央欧亚。 除了殉葬的私兵,首领下葬时还要随葬大量财宝。墓葬之上一般筑起巨大的坟冢。这类墓葬在中央欧亚广泛分布。 为什么有人愿意做可能为首领殉葬的私兵呢?特别是为什么愿意做必将为首领殉葬的私兵骨干呢? 因为私兵的忠诚会得到首领丰厚的犒赏,首领对私兵毫不吝啬,大肆赏赐。在中亚,一个普通统治者的私兵数以千计,需要巨资豢养。成吉思汗晚年的私兵“怯薛”有骑兵一万到一万二千人。其中的私兵骨干被称为“那可儿”(朋友)。 私兵骨干所获的首领赏赐尤其巨大。首领会视私兵骨干为亲人,让他们居于宫中,与他们分享荣华富贵。私兵骨干与首领的亲近超过首领的家人,他们有时与首领同室而居。 私兵获得的赏赐,最典型的是丝绸衣物和金器珠宝,既可以穿用,又方便转运。 首领们赏赐给私兵的巨量丝绸和黄金珠宝,基本上是通过贸易和税收获得的。最晚到汉代,汉人已经必须依靠进口来获得足够的战马。中原王朝用大量丝绸等换取北方游牧族群的马匹等。直到清朝征服了中央欧亚东部草原和其他良马产区(例如青海),才不再需要进口战马。 私兵忠诚有重赏,而背叛其首领的悲惨下场在史诗《贝奥武甫》中可以见到:“从此,/断绝了你们的黄金和宝剑,/一切赐礼,家园的享受和欢娱,/你们的每一个族人/都将被剥夺地权,/四处流浪,一俟天下王公/听说你们临阵脱逃,无耻的行事。/堂堂须眉,/偷生何如一死!” 武士可自愿效忠任何首领,一旦立誓,就与其原来所属的部族或国家断绝了关系。 理想化的英雄首领与其私兵骨干的故事,被民间艺人创作为史诗而传唱发展。其中的《贝奥武甫》《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流传至今。在那些迁出中央欧亚的族群中,这种艺术传统也保留了很久。例如匈人阿提拉和查理大帝都分别被所属族群的史诗艺人赞颂,在世时也经常赞助英雄史诗的吟唱表演。 对于私兵制的记载见于关于下列族群的史料中:赫梯人、阿契美尼德波斯人、斯基泰人、花剌子模人、匈奴人、上古和中世纪早期的日耳曼诸部、萨珊波斯人、匈人、嚈哒人、高句丽人、古坟时代的日本人、突厥语系诸部(突厥人、可萨人、回鹘人等)、粟特人、吐蕃人、斯拉夫人、契丹人、蒙古人等。 非中央欧亚族群没有真正的私兵制传统,他们对中亚欧亚私兵制的描述充满惊讶。 古希腊人没有私兵制传统。早期的古罗马人有私兵(Celeres),其第一位王罗穆路斯有寸步不离其左右的三百名骑兵扈从。早期之后,私兵制没有传承下去。拜占庭的皇家私兵(Hetaireia)组成于840年前后。分为三队,其中一队的成员主要来自可萨和费尔干纳。 汉人也没有私兵制的传统,但商代墓葬中的殉葬武士,随葬全套武器装备、马匹和双轮战车,可知是私兵。显示当时受到中央欧亚文化系统的影响。在中原王朝效力的中央欧亚人继续实践着私兵制的传统。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成为天可汗。他收服了一些突厥将领和武士,编入皇家卫队。这些人自视为唐太宗的私兵。唐太宗死后,两名突厥将领请求自杀殉葬。被驳回后,仍有一名将领自杀。来自中央欧亚的安禄山(据说其养父母分别是粟特人和突厥人),有800名私兵,分别来自同罗(突厥语系)、奚和契丹(蒙古语系)等部。他视私兵如养子。 中央欧亚私兵殉葬制的墓葬,在中央欧亚之外的发现,除了商代墓葬,还有日本出土的上古时代墓葬和在欧洲西北部发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诸族的墓葬。 阿拉伯人将私兵制伊斯兰化,发展为马穆鲁克制或古拉姆制,成为传统伊斯兰政权的重要特征,延续到近代初期。 本文主要参考美国语言学者和历史学者白桂思的《丝绸之路上的帝国:青铜时代至今的中央欧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