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八年前的今天
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刺史的途中看见了当年今天的月亮,时年五十岁的诗人在半明半暗之中看见天上这一颗大星,把离京后的风餐露宿见闻忽的一下被月亮的触动,取笔写下了他心中的灵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今天,二零一九年九月初三,我特别的等候着这一天。八月二十八,我在黎明的时候看见了东方的下玄月,我就想起了白居易的《暮江吟》,想起了像珍珠一样的露,看见了弓弦一样的月亮。可是我心里觉得白先生恐怕未必会起得如此之早,就算是鸡深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那还是太早,所以我就想,应该白先生的诗是写在黄昏。的确,诗名分明是说暮江吟,当然是黄昏时分,但千万先别笑我懵懂,因为珍珠般的露,可不是黄昏看得见的,所以,可以起码假设白先生的诗是旅途的综合体验,当然,主要是为黄昏时分所感动。
于是我就想,白居易先生是著名的写实主义诗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都是以纪实为主的。如新封买炭翁轻肥都是纪实的。那么我就想,会不会真的这首《暮江吟》真的就写在这九月初三的晚上呢?
我从八月二十八等过了星期天,在星期天我特别在我的城市里的湖边找到了芦苇上早晨珍珠般的露珠,今天,九月初三,我在黄昏时分就看到了挂在余辉中的新月——真的是月如弓啊。
古之人不余欺也。
我穿过的时空感受到了白居易灵感,这一刻的心情要用一千零九十八年来丈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