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夜》 (一) 读到上世纪,和鲁迅同时代的著名学者沈尹默创作的这首新诗《月夜》,不是在图书馆肃穆的阅读氛围中,也不是在家里小小的书架上,却是在一条繁忙的马路边,人来人往的时候。一个小贩推着一辆满载着书的平板车边走边喊道:“书店倒闭,大量新书当旧书卖啦!大家过来挑选挑选,总有一本是你喜欢的。” 平板车和我相对而过,擦肩之间,小贩停车叫唤:“这位戴眼镜先生好学问,要不挑选挑选?都是新书,别错过啦。” 我好奇问““你叫我?” “是啊,戴眼镜的都好学问。” “四川熊猫都戴眼镜,它们都是大学教授啦?“不,不,熊猫是黑眼圈,它们不戴眼镜!” 哈哈,小贩快乐地笑着,笑后问我:“怎麽样?挑选几本?价钱便宜,五折。” 我抬眼望去,平板车的四边码着书,中间留下一块空地散乱地堆放着五颜六色的各类书籍,堆的老高老高,可怜巴巴地一动不动,无言无语,又好似在说:“挑选挑选吧,别错过了学问。”我随意拿起一本书打开,读:《月夜》,作者: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朗朗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917年) 读后心上居然涌上一阵异样感觉,短短四句诗吸引我再次复读,眼睛里闪烁出象见到奇葩般的光芒,正待细想,不料同行朋友已走出老远,他回转身对我喊道:“快走,要赶不上啦!” 哦,是,我们正赶着车呢。匆匆放下书,我和小贩打招呼:“对不起!赶车要来不及了。下次再挑选,下次。” 小贩微笑着看我跑去,调侃说:“行,我等你回来。” 这个小贩,真是做小贩的料,幽默。 (二) 和朋友急急走着,心头回味《月夜》给我带来阅读之后的激动和思索:“霜风呼呼的吹,(这是写景) / 月光朗朗的照着(也是写景) /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依然是写景)”,这三句写景的诗,完成了一幅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风景画:一个吹着霜(寒冷)风的夜晚,在朗朗照着的月光下,我(作者)和一棵顶高大的,在寒风中屹立的大树并排地站在一起。这样的画面普通的很,也平凡的很,就到此为止的话,这三句平实的象说话一样的句子绝对不是可以让人记住,让人回味的诗句,要紧的是最后一句,它如长空喷薄而出,又如晴天霹雳而下,写道:“却没有靠着”。最后一句总共五个字,一笔一划力透纸背。前三句完成的画面一下子光辉灿烂起来,整首诗的意境直冲云层之外。是,霜风呼号的寒夜里,和一棵最高大的树并排站着,但,并不靠着大树,而是独立地站着,和顶高的大树一样地迎着霜风,沭浴朗朗的月光!这一幅寒夜的风景画,出现在任何人面前,最注目的一定不是霜风,不是朗月,不是大树,一定是和大树并排站着,独立的我(作者)!独立的人,这一主题呼之而来;自由思想,这一隐语随之而出。 诗,就要这样写;诗,就要这样理解。 上世纪初,我国刚刚开始提倡写白话文,写新诗,就有了沈尹默创作的如此成功,不同凡响的新诗,历史将为之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