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朱学勤与汪晖"抄袭门"不同——朱、汪回应态度不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朱学勤与汪晖"抄袭门"不一样 被质疑者态度不同 2010-07-14 07:35 来源:北京晨报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被网友Isaiah指称存在“抄袭嫌疑”后,迅速成为新的学术关注事件。(据7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汪晖事件”尚未了结,“朱学勤事件”波澜再起,学术界的打假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被网友Isaiah指称存在“抄袭嫌疑”后,迅速成为新的学术关注事件。事件的核心人物朱学勤11日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已经接到很多媒体的电话,正在写正式的回应文章逐条反驳,将不日发表。朱学勤在电话里语气平静,他说:“不会像汪晖那样一言不发,不会成为第二个汪晖。”朱学勤坦言,非常希望复旦大学启动调查机制。(据7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汪晖事件”尚未了结,“朱学勤事件”波澜再起,学术界的打假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为著名学者,同样被指剽窃,两起事件的相似性显而易见。但细细比较,两起事件却也有着明显的分野,这突出地表现在质疑者和被质疑者的态度上。 自今年3月份,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在《南方周末》上发表《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一文后,“汪晖事件”不断升级,直至几天前数十名知名学者和教授联名要求清华大学调查此事,直接当事人汪晖一直没有直接回应,也没有公开露面。也就是说,质疑者在明处,被质疑者一直躲在暗处。而在“朱学勤事件”中恰恰相反:事件刚一披露,朱学勤就作出了公开的回应,并明确表示希望启动调查机制;而揭露他的网友却还蒙着神秘的“面纱”。虽然双方的身份明暗无关紧要,但给公众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至少在这一点上,朱学勤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这两起事件的关键还是“剽窃”是否成立。这个结论不是当事者所能作出的,而应该是被质疑者所在单位或当初审定者来认定。在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清华大学一直无动于衷;而在朱学勤本人的要求下,复旦大学会作何反应呢? (盛大林 作者系知名时评人) (新民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