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媒体在大谈如何治理“庸官懒政”,甚至用上了夸大其词的说法:掀起治理“庸官懶政”風暴。即便是风暴,也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风暴来的时候,茶叶都会冒上来忙乎一阵,做做样子;风暴过后,“庸官懒政”的茶叶仍旧会堆集在壶的下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更何况,此类风暴多半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火的时候,首先把名气烧了起来。三把火烧完后,结果如何还没来得及检验;但因为名气有了,该升迁了,该挪屁股了。烧火的人走了,后续的人会继续给前面烧火的人添柴?众人拾柴火焰高,但火焰高的名气不是属于众人。为别人的名气而添柴,有几个人愿意这个样做?中国人注重自己的名气,为官者更是如此。 治庸,这不是一个新名词,古代就有了,但千百年下来,“庸官懒政”后继有人,甚至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就说前一波的治理“庸官懒政”是始于2006年,那时就有了“治庸风暴”之说法,网上还有过《治庸风暴席卷全国,“混混官”的日子到头了》的专题。五年下来了,风暴过后,一切如故。“混混官”的日子不仅没有到头,而是刚刚开始。老“混混官”还没消失,新“混混官”又出来了。再来个五年,新“混混官”变成了老“混混官”,更新的“混混官”又出来了。如今很多诸如有毒有害食品泛滥的乱象就是“庸官懒政”的必然结果。 “庸官懒政”是一种顽疾,靠纸上的风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庸官者,并不全然是无德之人,但肯定是无才之人。无才之人能当官,这是吏制上的问题。当然,其中也不乏既无才又无德之人,他们是靠买官卖官上去的,是靠裙带关系上去,是靠揣摩上意,投机取巧上去的。本来正儿八经的能力有限,要其不庸都难。风暴之时,最多是装装样子。风暴过后,又会“庸”回去了。习惯成自然,不庸白不庸,有的官庸庸碌碌一辈子,钱越庸越多,官越庸越大。有才之人或许还要在庸人的领导之下,结果也只能变成庸人。 在一个钱来得容易的地方,容易产生庸官和懒官。在一个庸官扎堆的地方,肯定不会有勤政。为什么现在庸官多?就因为庸官生逢其时,再庸再懒的人变卖土地总应该会的吧!钱来得太容易了,让官更庸,使政更懒。井冈山上的红色政权,要都是庸官当道,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即便不被强敌消灭,也会自己饿死。因此,不敢庸,也不敢懒。陕甘宁边区政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衣食都要每个人自己解决了,有可能庸?有可能懒吗?所以钱来得容易是出现“庸官懒政”的客观因素。人都有其惰性的一面,富裕的人更是如此,为官者也不会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