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教授学者都注重风骨,现在的教授学者却不避铜臭,大言不惭: “如果你暑假两个月都赚不到区区四千元,买不起IPAD,也没必要做我的学生。”( 上海海事大学一名梁姓英语教师语)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北师大教授董藩语) 说此上述话者既嚣张又虚伪,一种暴发户的心态溢于言表。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不知道为什么有了4千万身价的学生和买得起IPAD的人一定要认这样的老师呢? 这个世界上不乏学而有成的学者,就像这个世界上不乏有钱人一样。象暴发户一样的学者,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像暴发户急急忙忙地想显示自己的有钱一样。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梁某人和董某人都如此自信地认为别人都会去见他,都会靠向他,都会借他的光。同时又对没有钱的学生表示出不屑。以钱划线,是一种典型的暴发户心态。 世界名校哈佛有一校训:“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上面两位老兄对其学生的教育是要与金钱为友,不知当年他们的导师是否也是这样激励他的?是不是也用IPAD 或4千万作为能否继续师生关系的一个前提的?如果他们有子女的话,是否也这样对他们说:“暑假里买不起IPAD,和在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就不要来见我这个爹,也别说是我的子女”? 腐朽的封建社会的圣人先贤没敢对自己的弟子这样说,没落的资本主义的高等学府也没敢对学生这样说,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的高等学府中,梁某人和董某人这样说了。把拥有财富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钱没钱还能成为维持师生关系的一个先决条件,难怪中国的教育会堕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事实上能当将军的士兵毕竟少数,即便有了本事,还要看机会。就像董某人写了几本小书就可以对着自己的学生如此嚣张,就因为他正好在处于变革中的中国,可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放眼世界,学而有成的教授学者多得是,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多得是,有的人已经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毕其一生也没有赚到4千万。难道可以因为他们没有4千万的身价而否定他们的贡献? 暴富不过是现今中国的一个特征,是中国一些行业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杂交的结果,是垄断的结果,法律不健全的结果,有的还是“三权交易”的结果。董某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合理合法致富”,如今一夜暴富之人有几个是合理合法的? 在资本主义的讲台上,仍旧有一件“真理”的外衣裹住“金钱”的本质;但是在中国教授的嘴里,竟然如此赤裸裸:没钱,别说是我的学生。引申出去就是:没钱,别说是我的儿子。 出现这样的“豪言壮语”,应该是时代的骄傲?还是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