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中青报匪徒的罪行二十多年前就坐实了,为什么一直逍遥法外?
2002年5月, 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西方工作几年后的陈琳博士, 应邀回到他的祖国出任一所山东省私立大学的校长。他是几十年来第一个回国全职工作的哈佛博士。哈佛大学在这个推崇”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的国家具有无与伦比的声誉, 民众膜拜它。哈佛博士回国出任大学校长,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 海内外中文媒体广泛报道。 然而,这种玫瑰色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机关报,中共团派的喉舌媒体,于2002年6月下旬刊出头版头条长篇报道,指控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假的。这篇题为”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的长文称 :陈琳自称的哈佛导师罗伯特•墨顿说他不认识陈琳, 也不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叫陈琳。 公众震惊。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从来没有被人怀疑过。实际上,由于陈博士的睿智博学多才,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给"哈佛博士"这个称谓增加了更多的光环。 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来自陈琳的同事、朋友, 来自各路业余侦探的证词都无一例外地证实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确凿无疑的。 这些证词包括来自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詹姆斯•斯托克教授。斯托克教授也是陈琳在哈佛读博时的导师。他曾任哈佛大学副学监,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热门人选。斯托克在2002年5月,即陈琳履新后不久,接到山东私立学院领导和中青报记者一起打来的越洋电话, 求证陈琳哈佛博士学位的虚实。斯托克教授向他们反复确认陈琳是他的学生,陈琳在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 奇怪的是,中青报的“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一文通篇没有提到他们主动联系过斯托克教授并且获得教授对陈琳哈佛博士的确认,虽然该文声称要"求证"哈佛博士学位。 真的假不了。中青报的指控发表一周后就被打脸。2002年7月初, 第三方媒体北京报发表了题为”证明哈佛博士”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称,记者联系了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墨顿教授。 教授证实他指导过陈琳的博士论文研究; 陈琳于1994年获得了金融领域的博士学位。 一句话,中青报捏造证据被北京报捉了现行,北京报打假了中青报。现在看来,这件事对人们逐渐开始接受中国青年报迫害哈佛博士这个事实非常重要。要不是北京报二十二年前就把中青报捏造证据的行径白纸黑字做成铁案,今天,人们很难相信,中青报凭会空捏造证据,诋毁陈琳博士,侮辱他的名誉和人格。 中国公众普遍认为,官媒有时会夸大、会吹嘘、会粉饰,但不会捏造证据,污蔑诽谤一个知识分子。即使在文革的最疯狂期间,红卫兵编织各种罪名批评归国学者,包括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特务,里通外国, 资产阶级代理人等等,都是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罪名,从来没有指控他们是假博士。即使是红卫兵都还尊重读书人的最后一点体面。只有三十多年后的中青报记者才是彻底的丧心病狂,毫无底线。 2002年春,中国山东济南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私立学院发布新闻,要招聘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博士做院长。这则报道引起了陈琳博士的注意。当时他受两所西方金融培训机构的委托,正在中国寻求潜在的合作伙伴。陈琳博士觉得山东这所学校似乎有眼光有格局,就联系了这所学院。 他们的接触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学院领导了解到陈琳是从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后,就径直地邀请他出任院长。 中国的私立学校与美国的私立大学很不相同。美国的许多私立大学,声望卓越,是美国乃至世界优秀学子的向往之地。而中国作为威权国家,大学一直是由政府办的。私立大学的建立是刚刚在两、三年前被许可,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是高考落榜生的去处。 陈琳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决定接受邀请,希望 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去帮助建设一所起点很低的大学。陈琳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他作为哈佛人常见的救世情怀。 学院礼聘了几十年来第一个归国的哈佛博士。”哈佛博士”是这场礼聘的唯一条件,大概也是成为中国头条新闻的唯一理由。 陈琳入职一个多月后,中青报记者给私立学院院长去电话说,她有证据证明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假的。普通中国人眼里,官媒是可信的。这位院长轻信了记者。几天后,在中青报文章 “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发表的当天, 学院就违约解聘了陈琳的常务院长职务。 因为按照他们的合同,学院的解聘和陈博士的辞职都必须提前三个月告知对方。 简而言之,是中青报记者的谎言和挑唆,使陈琳博士失去了这份工作,也因此使得这所学院的几千名学生失去了受教于哈佛博士的机会。他们本来有机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在中国的第三代传人。这很重要,可能成为这些高考落榜生的命运逆袭。 虽然中青报对陈博士的指控在一周内被反转,但那些泛滥在网上的中青报文章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陈博士因此名声扫地。应验了一句老话:“造谣一张嘴, 辟谣跑断腿”。二十多年了,这个谣还没辟掉。今天, 网上线下还有人为陈琳哈佛博士学位的真假吵得喋喋不休。 二十多年后回头再看中青报对陈博士哈佛学位的质疑,越发觉得这事相当诡谲。 首先,所以公开的、对公众人物学历的质疑都是基于正当的、相关的理由。对欧盟主席范德莱登,对台湾蔡英文,对微软中国唐骏 等等,无一例外。这些理由包括"名字找不到", "学位论文找不到","学籍记录不符",等等。但中青报对陈琳哈佛博士的质疑并没有类似的、正当的理由,只有一个凭空捏造的"证据": 陈琳的导师不认识他。 其次,学历质疑一般起于第三方。比如,对范德莱登的质疑起于反对党;对蔡英文的质疑起于一位台湾大学教授;对微软中国唐骏的质疑起于民间打假人; 等等。媒体从来不作为第三方直接质疑某公众人物的学历, 而只负责报道相关事件的进展,告知公众。在哈佛博士事件中, 在雇主和其它方面对陈琳的博士学位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 中国青年报首先发难,成为始作俑者。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没有先例。 最后,学历质疑,无论结果是真是假,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当尘埃落定、真相大白时,自然也就结束了。但对陈博士哈佛学位的质疑,当真相大白时,中青报并未善罢甘休,而是对陈博士发起更猛烈的文攻:在随后的三周内再发文五、六篇全面指控陈博士。2002年夏天的那个哈佛博士事件仅仅是随后持续二十多年至今的哈佛博士迫害案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它的高潮大概是2023年仲夏夜发生在纽约曼哈顿街头的对陈博士的(未遂)刺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