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美才女 一生半累烟云中 ( 完 ) (本文的资料来自网上,编写时未经严格核实,如有谬误,还请谅解。特此说明。) 陆小曼的一生是艳光四射绚丽多彩但凄凉悲哀的一生;是风情万种文采飞扬却满遭非议的一生。她的丰采和文采,她的豪情和柔情,她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就让今天的人们见仁见智吧。 翁瑞午 ( 陆小曼生前惟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某处,直至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台湾的陆宗出资,和陆小曼的另一个堂侄陆宗麒以及和陆小曼晚年密切来往的堂侄女陆宗麟一起,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同时建的还有陆小曼父亲陆定、母亲吴曼华的纪念墓。) 小曼山水画 浙江海宁,江南水乡,人杰地灵,志摩的故乡。扁舟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景色如画,却难把才子佳人留下。 志摩的父母本来就不喜欢小曼,更看不惯她奢华任性的举止作派,对她颇为不满,家中时常发生不快。1927年1月,小曼和志摩不得不从海宁硖石移居上海。 十里洋场,奢侈繁华的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小曼如鱼得水。她打牌,作画,跳舞,演戏,热衷于公益活动,穿梭于名士名媛,风流潇洒,仪态万方很快就红遍上海,成了社交界的宠儿,并与上海滩著名的文人公子翁瑞午相识。 翁瑞午,世家子弟,他的父亲曾任桂林知府,祖上留下了丰富的古董字画。他擅长行书、小楷、花卉、绘画,精于鉴赏古玩,亦擅长演唱昆曲,人很有情趣,朋友众多。他又受业于名医丁凤山,得到真传,他的推拿术有独到的效果,往往手到病除。共同的爱好品味使他和小曼志摩成了至交好友,尤其是他为小曼推拿镇痛尽心尽力,效果极佳,志摩夫妇很感激他。 在他的建议下,小曼开始吸鸦片以缓解经常复发的胃痛。不想鸦片镇痛极其有效,小曼逐渐依赖并沉缅于它不能自拔。翁瑞午也有吸鸦片的嗜好,所以两人经常相伴同吸。社会上对小曼和翁瑞午的暧昧关系风言风语很盛。但小曼离不开翁瑞午的治疗,志摩又担心小曼的病体,他对此也只能无助和无奈了。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小曼的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志摩为了养家不得不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然不够维持家中众多仆佣和小曼奢华无度的巨额花费,夫妻间为此经常争吵。 轰轰烈烈的激情一旦消退,缠缠绵绵的爱情便淡如水;生活的琐碎和烦恼对两个深深相爱的人带来的只是折磨和叹息。志摩和小曼都有点迷失了。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噩耗传来,小曼痛不欲生。外界舆论对她颇多指责,徐家不允许她参加志摩的葬礼。小曼写了挽联痛悼亡夫: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离愁别恨,生死永诀。叹阴阳两隔,脉脉此情志摩有知却奈何?! 1933年清明,陆小曼到硖石给徐志摩扫墓时写了《癸酉清明回硖扫墓有感》一诗: 肠断人琴感未消, 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 写到湖山总寂廖。 思念孤寂之情跃然字里行间。 守寡之年,她二十九岁。面对外界所有的指责和怪罪,她不作任何辩解。从此,铅华洗净,甘愿淡泊,素衣服丧,绝迹于公开场合,几乎不离居所。虽然仍有众多的追求者,小曼一概拒绝。后面这几十年,她专心做了两件事,一是收集徐志摩的文字整理出版,二是画画。翁瑞午虽有妻子儿女,但对小曼关爱呵护,情义极重。他卖字画古董,提供小曼一切开销。当小曼年老缠绵病榻时,翁瑞午待她依然呵护如故。他们之间也许没有爱情,但存在着亲人一样的感情,红粉佳人也罢,蓝颜知己也罢,他们相依相伴直到温瑞午1961年逝世。 据说曾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在一次画展上看到了陆小曼的画,听说她生活窘迫,惜才怜才为她说了话。1956年小曼得以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后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教师。有了工资,生活得以维持。一九六五年四月三日,小曼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终年六十三岁。一代佳人,终归尘土。 陆小曼走过漫漫红尘,沧桑一生留下多少艰辛爱恨;她的才华终究没有被淹没于历史的风尘。在后人重拾她昔日的光彩与无奈时,看见的是一个的鲜活的生命在字里画间穿行的真实人生。她的好友王亦令的挽联道出了小曼一生的写照: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 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完) PS.谢谢众网友跟读。三位和徐志摩密切相关的女子:陆小曼风情万种,文采飞扬;林徽因明月清辉,才华横溢; 张幼仪温婉聪慧,善良贤淑。世人对张幼仪同情怜惜,对林徽因赞美敬慕,然而对陆小曼却非议满身。对这三个民国时期女子,我都欣赏和喜欢。只是世人对陆小曼有太多的偏见和指责,这是我想写写陆小曼的初衷。 以前看过“人间四月天”,比较认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扮演者,对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扮演者颇感失望。除了外貌和气质上的差距外,没有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很难展示两位美丽才女的神韵和风采的。当然,对于影视剧和演员的评论,也让大家见仁见智吧。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