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军的外语看中国的战略 万维读者网 2011-11-23 22:05:45 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美国军方《武装部队杂志》(Armed Forces Journal)11月号刊登亨德森(Scott j. Henderson)的文章说,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观察,通常基于政府政策的演变、外交关系、实力重组等因素,但还有另一个有用的参照物,那就是军队的外语培训。 早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在洛阳建立了外语学院,作为培养国防语言人才的摇篮。现在洛阳“解放军外语大学”已经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担负起军事翻译、军事外交、国际反恐、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各项工作。从该校的课程设置可知,这是一所培训多种语言人才的军事情报学府。 解放军外语大学出版自己的《外语杂志》。1978年至1987年,以英文、俄文、日文、韩文为主要出版语种。相对少的外国语种,显示当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周边问题,尚不具备处理地区问题的能力。1988年到1997年,《外语杂志》显示中国更加关注东部战略方向。在北方,俄语仍然是事关战略利益的语种,但蒙古语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注意。在西部战略方向,印地语成为北京重视的主要语言。此外,哈萨克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也受到青睐。在南部战略方向,中国特别看重越南语、缅甸语、泰语。 到了现在,2011年的《外语杂志》显示,解放军外语大学的语种已经达到26个,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尼语、缅甸语、柬埔寨语、印地语、日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韩语、老挝语、马来语、蒙古语、尼泊尔语、普什图语(阿富汗)、泰语、乌尔都语(巴基斯坦)、乌兹别克语、越南语、乌克兰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伊朗)、土耳其语等。 大量新增的语种,反映出中国最新的三个潜在国防战略方向——两条指向里海以北的通道,一条从印尼指向土耳其的欧亚大陆南方海上通道。这三条战略通道,显然是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现代版。北方战略通道之一,自中国、蒙古、哈萨克,沿里海北岸经俄国抵达乌克兰。北方战略通道之二,自中国、吉尔吉斯,经乌兹别克、俄国到乌克兰,也通过里海北岸。 南部战略通道从印尼到越南,直至尼泊尔;然后从巴基斯坦、阿富汗,穿越里海南部,经伊朗抵达土耳其。其沿途经过地区使用印尼语、缅甸语、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泰语、马来语、尼泊尔语、印地语、乌尔都语、阿拉伯语、普什图语、波斯语等多种语言。这几条通道与中国策划的横穿亚洲大陆的高铁计划吻合。计划中的高铁2025年通到欧洲,第一条线路从新加坡通向云南省;第二条线路走中部战略通道,从新疆经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土耳其通到德国。预料北线最终会把黑龙江和北欧联系起来。 在中国锐意拓展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供应地——非洲,解放军借助担负联合国维和任务的机会大举部署。在非洲的维和地区,中国军队只需要五种主要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而解放军外语大学培训的军人,学习除葡萄牙语外的其他四种语言。有趣的是,尽管北京在葡语国家安哥拉投资达85亿美元,两国关系却从去年开始冷淡下来。 从解放军外语大学的语种选择,可以佐证中国的主要战略利益,是在面向中东、非洲的向西战略方向。为了避开不安全的南线海上战略通道,通过建设陆上高铁,确保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经里海南北两路的欧亚大陆高铁线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国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