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日關係——繼續口水戰不會有軍事衝突
http://www.creaders.net 2014-02-12 23:37:25 萬維讀者網
萬維讀者網記者江夏編譯報道:《路透社》2月11日發表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全球政治風險研究及諮詢機構“歐亞集團”創辦者及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的文章說,在上個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表示,中日關係處於“最糟的時期”。
在不久前瑞士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一個中國代表團成員把日本首相和北韓小暴君相提並論,形容安倍晉三和金正恩是“麻煩製造者”。而安倍則渲染中國擴張軍力及過度挑釁作為回應。他影射目前的中日關係——經濟上整合,戰略上卻分道揚鑣,如同一戰前夕德國和英國的關係。而中國和日本駐英國的大使,都在當地報刊發表文章,互指對方國家是羅琳小說《哈利波特》中的壞蛋伏地魔。
當然,行動勝於言論。2013年11月,北京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把中日兩國的緊張關係推到新的高點。其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挑動了日本鄰國反日的敏感神經。然而,儘管齟齬不斷,矛盾日增,中日之間的鬥爭極不可能發展成軍事衝突。中國根本不想破壞與日本的經濟關係;中國的省級官員對吸引日本投資更有興趣。日本則把其企業在大中國市場的成功,視為振興其國內經濟的基礎。即使日本公司正紛紛把投資賭注從中國轉向別國,情況也是如此。總之中日關係不可能崩潰,大家更可能看到的是緊張情勢的持久循環。
但即使雙方都傾向於制止可能的衝突,軍事行動極不可能發生,中日關係仍然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緣政治雙邊關係。這是許多因素決定的。首先最重要的是,雙方始終存在誤判重大事態的可能。例如,當雙方戰機在日本視為其領土的地方上空發生摩擦,就很可能鑄成大錯。在兩國關係已處於冰點的情況下,中日都會把對方的一舉一動視為心懷叵測。
中日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點經濟體,其雙邊關係是無法忽略不計的。目前有23,000家日本公司在中國,僱傭了1000萬名中國工人。但隨着外國直接投資衰微,日本企業正積極實施多元化戰略,從中國轉向東南亞國家。北京-東京關繫緊張導致的結果就是,現在中國-南韓貿易快速接近中日貿易的水平。如果中國人和日本人都開始認為,兩國的經濟關係正在萎縮,兩國的對抗可能發展。
此外,由於中日緊張關係植根於無解的歷史宿怨,兩國爭執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會導致嚴重的全球風險。中日之間並不存在外交折衝餘地,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辦法協助處理兩國的關係。在中國,無人試圖站在日本的角度看世界;反過來日本也是如此。“皮尤研究所”最新的調查顯示,只有6%的中國人對日本有好感,5%的日本人對中國有好感。雙方可能都明白,全面衝突不符合對方的最佳利益,因此雙方更有理由把緊張關係推到極限。正如一名中國高級官員最近對筆者說的,中國不怕壓逼日本,因為中國“不想打仗”,而日本“不敢打仗”。
雖然中日雙方都有意避免軍事衝突,緩和緊張關係,但北京和東京當局都能藉助歷史宿敵的僵硬姿態,在各自國內獲益。北京軟化其他戰線的對外政策,尤其對美國採取魅力攻勢,力圖在美日關係中打進楔子,繼續利用東京作為釋放民族主義壓力的閥門。在日本方面,安倍把中國崛起視為對日本在亞太地位的長期威脅,有意給予反制。
那麼今年情勢會如何發展?結果很可能是雙方更加惱羞成怒的民意口水戰,以及兩國間更加惡化的經貿環境,但不會是軍事衝突。安倍將重新解釋甚至修訂日本的和平憲法,消除禁止在國際衝突中用兵的條款,而且很可能再次參拜靖國神社。因此更令人不安的是,中日衝突繼續無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