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合作又竞争的美中关系已难以为继
http://www.creaders.net 2015-05-23 00:24:14 万维读者网
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国际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前国务院政策设计司成员曼宁(Robert Manning)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文章说,最近几周,反思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论文、报告、文章如潮水般涌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所有方面都在转向。从尼克松到奥巴马,前后八任美国总统的两党联合对华政策核心开始解体。重要的中国问题学者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甚至大胆宣称,我们正在目睹“中国共产党结局的开始”。
由于中国从1979年开始改革,使经济现代化,因此美国的政策以下述假定为基础:中国的中产阶级将成长壮大,不论后来是否导致民主化,都会出现政治改革。这种情况过去30多年在亚洲各国很普遍。所以尽管中国比亚洲其他民主国家大得多,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时间轨迹走向政治改革。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共不但拒不改革,还加紧政治控制。
2005年,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现实主义者佐立克(Robert Zoellick)提出,中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经济和政治体系,并作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成为主要受益者,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10.3万亿美元,比2005年膨胀了5倍,足见佐立克的看法有道理。
另一位重要学者,国际关系理论的“自由制度主义者”埃肯伯里(John Ikenberry)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西方秩序和过去的帝国体系不同,是建立在非歧视、市场公开等规章制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增长和政治进步创造条件。但问题是北京为什么要接受别人制定的规则?难道中国不应当有大国的作为,设法使全球体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北京为此推出了兼具经济、政治及安全考量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美国《标准周刊》建议推行“新的”中国政策——推动民主,明确支持中国的反体制分子。但这种以新保守主义对付最令人反感政权的方法,会因美国企图破坏中国的崛起,反而强化了北京的受害者形象。其次,还会抹杀美国过去30年在亚洲成功的政策所取得的民主成果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奇迹——日本、南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经济起飞,其他东盟国家紧随其后。
美国既没有直接出面,也没有以“无形之手”指导菲律宾、南韩、台湾、蒙古、泰国、印尼政治转型的进程。美国从来没有利用民主作为主要政策工具,来加快历史进程。在对华政策上,美国曾经高举人权大旗,试图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但以强调民主(或曰政权变动)来主导美国的对华政策,会导致偏执、无安全感的中共对政治异见人士加强镇压,肯定会削弱双方在在复杂的中美关系中的合作。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向外交关系理事会提出了新的遏制“大战略”。他建议更新全球体系,构建具有共同目标,有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新框架,以适应中国的崛起。但他高估了美中共同利益的程度,低估了美中双方的病态民族主义。很难设想美中两国在从东亚安全体系到人权等形形色色的问题上,能形成共同立场,尤其如他所想,构建一个有功效的亚太社区。
外交关系理事会一份更加悲观的报告,认为美国努力将中国“整合”入国际自由秩序,反倒对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造成了新威胁。报告不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最大外贸国,也是美国亚洲盟友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极其荒谬地要求从贸易协定中剔除中国,完全颠覆了200年来美国在亚洲支持建立开放市场的形象。报告看到了美国和中国的基本战略矛盾,企图更强烈地反制中国,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
目前显然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过去既合作又竞争的美中关系可能无法持续下去。美国现在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华盛顿和北京能否找到途径,使双边关系向合作而不是竞争发展,使美国的利益适应转型的世界,在权力分散的多中心世界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