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缩影 --- 中津交往55年秘辛 www.creaders.net | 2018-07-29 万维读者网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孟编译报道:独立非牟利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战略家》网站(The Strategist)发表独立历史学者及政治分析员杜兰(Stuart Doran)的文章称,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就是中非关系的缩影。对中国的评价,或是危险的“新帝国主义者”,或是相对温和的投资者。但上述两者都不是答案,情况远为复杂。 中国与津巴布韦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的关系,尤其是和新总统姆南加古瓦的关系,可以上溯到1963年。最初15年,中国为津巴布韦非民盟提供包括人员训练和武器装备在内的军事援助,支持反对当时白人政权的游击战。姆南加古瓦当时就是被前总统穆加贝派遣到南京的军事学院受训。 然而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后,穆加贝并没有给予中国太多的回报。因为他把这些盟友看作心怀叵测的马克思主义者,企图在津巴布韦建立破坏性的第五纵队。津巴布韦非民盟与中国的关系,在随后那些年主要由于政治原因而跌跌撞撞。 2000年后情况发生变化。当时执政非民盟彻底摧毁了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白人农场经济。受到西方制裁的穆加贝政权于是正式提出“向东看”政策,实际上开始向中国乞讨。理论上中国人的时机再好不过,而且这段关系很长久。但主要由于双方互不信任,期望又相互矛盾,结果双边关系黯然无光。 中国后邓资本主义时代的强硬头头们恼火的是,津巴布韦人常常赖账。执政非民盟的同志一旦不高兴,就会拒不还款。例如当局把用中国贷款购买的拖拉机,近乎免费发放给农民,中国人难免担心穆加贝如何偿还贷款。 津巴布韦国营企业和中国签下许多“大单”,但几乎立即就难以为继了。因为这个国家混乱的经济不能满足严格的信贷条件,政府无法获得贷款;或者由于政府连定金都拿不出,合约根本就未能实施。中国投资者为求自保,不断提出包括豁免公司税、增值税等税项在内的剥削性要求,寻求超出津巴布韦基本投资法律的特权。这将使津巴布韦国家得不到回报。 对哈拉雷当局来说,中国在国际、国内事务中都是有用的,既可以对付联合国安理会中的西方“阴谋诡计”,又可在国家安全事务上提供援助,对抗西方要求的政治改革。对北京当局来说,津巴布韦是中国在非洲坚定朋友的重要象征。一旦搞乱经济,麻烦缠身的穆加贝下台,姆南加古瓦有希望成为北京稳定的伙伴。 姆南加古瓦自称亲华,标榜是在中国接受军训的第一个黑非洲人,夸耀认识四代中国领导人。据报道,他把一个儿子送到中国五年,这样一来后者可能汉语流利,也受到军事训练。有迹象显示,姆南加古瓦倾向一种类似中国模式的混合经济,希望把真正的竞争活力和裙带资本主义、军民合作主义结合起来。 北京并不指望从市场排除西方公司,而是希望津巴布韦经济复苏,使哈拉雷当局能够负担得起中国政府担保的软贷款,让中国公司获得优势。中国公司在津巴布韦的另一项优势,就是找机会继续行贿哈拉雷当局。实际上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等竞争对手,偶尔也相互咬出在津巴布韦行贿的勾当。西方公司不敢玩这一套,因为他们如果行贿,会被本国政府重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