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渤海国诗歌三首
·Honhootz·
过年了,介绍三首东海盛国我们大渤海国诗人的古诗歌,让大伙乐和乐和。
以下这三首诗歌是记载于日本古籍中的我的故国本土的原生态文化瑰宝,读起来就像在千里雪飘的满洲冬日,和朋友对坐于松枝烧热的炕上小桌,对酒当歌。和读唐诗那种缥缈的感觉很不一样。
渤海诗歌三首
之一
夜听捣衣声
杨师泰
霜天月照夜河明,客子思归别有情。
厌坐长宵愁欲死,忽闻邻女捣衣声。
声来断续因风至,夜久星低无暂止。
自从别国不相闻,今在他乡听相似。
不知彩杵重与轻,不悉青砧平不平。
遥怜体弱多香汗,预识更深劳玉腕。
为当欲救客衣单,为复先愁闺阁寒。
虽忘容仪难可问,不知遥意怨无端。
寄异土兮无新识,想同心兮长叹息。
此时独自闺中闻,此夜虽知明眸缩。
忆忆兮心已悬, 重闻兮不可穿。
即将因梦寻声去,只为愁多不得眠。
杨师泰,渤海文王大钦茂时官任归德将军,善诗。该诗最早见于日本滋野贞于天长四年(827)所撰辑之《经国集》卷十三。
之二
和坂领客对月思乡之作
王孝廉
寂寂朱明夜,团团白月轮。
几山明影彻,万象水天新。
弃妾看生怅,羁情对动神。
谁云千里隔,能照两乡人。
王孝廉,渤海僖王时官任太守,善诗。九世纪平安时代初期日本藤原冬嗣敕令编撰的《文华秀丽集》中收录有王孝廉五首诗,该诗是其中之一。
之三
七日禁中陪宴
释仁贞
入朝贵国惭下客,
七日承恩作上宾。
更见凤声无妓态,
风流变动一园春。
释仁贞,传说是和尚。《文华秀丽集》录有此诗。
渤海国简介
“海东盛国”渤海国(713年—926年)的国都位于上京龙泉府(现满洲黑龙江省渤海镇)。高句丽覆灭后,高句丽前将领大祚荣组成了一支高句丽和祉H人的军队,他们最终在满洲东部定居下来建立渤海国。渤海国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但渤海国官民普遍崇洋媚外,尤其倾心于唐帝国的文化。各级领导、学者皆以能吟诵几首汉诗为荣,就像如今的中国领导人都要拽两句英文或是大学生都得练托福计二义一样。
但是琴棋书画终究不能救国。渤海最终为契丹所灭。一部分子民投奔位于朝鲜半岛的取代新罗国的高丽国。
一点感想和观察
诗歌本身就不谈了,扯点别的。
本人是古汉诗词的大饭,原以为中国资料来源的古诗词应该差不多读干净了。但是满洲地区土产的古诗词好象只有见过完颜亮的。渤海国的,这是第一次见到。可见书是没有读完的时候。这些诗词的资料来源皆为日人之工作。这是不是说明,渤海国与古日本的文化联系,较之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联系更为紧密呢?或者是因为中国人对这些拿腔捏调、充满异国情趣的的汉诗感到很不愉快?
作为满洲大地的子孙,是不是应该感到羞愧?为什么承担祖先的文化遗产之重任,不得不由外人来承担?
(原诗词见于吉祥满洲网之转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