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藤儿的博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https://blog.creaders.net/u/650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范儿162——温家宝(续五):恒心与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恒的原动力 2013-03-04 23:43:51

藤儿点评:......临近人生的终点了,才如梦初醒。无言......

温家宝现在白日心乱,夜里难眠,寝食难安。大家还对他三言两语、指手画脚,他老人家的日子还过不过呀?真是夜长梦多啊!

----------------------------------------------------------------------------------

来源:太阳报 2013-03-04

温家宝一生中最大的内疚 后悔没管好儿子

  温家宝承认没有劝阻儿子温云松经商是「一生最大内疚」,这也间接佐证了《纽约时报》关于温家财富的一系列调查报道。


温家宝即将退出政治舞台,据网上披露,温在一月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上「声泪俱下」总结过去十年的执政得失,并坦承「没有阻止孩子经商,是不可原谅的过失」。

  温家宝承认自己是一个「事务主义者」,国务院这副重担「就差没有把我压扁倒地起不了身」。他还坦承在○七年八月就曾提出过辞职,并推荐王岐山接班,但没有被接纳。到一○年七月,温提出就经济、金融、社会民生出现问题和失误进行总结和检查,并再度提出引咎请辞,但上面多方考虑后不接受。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温家宝还列举执政十年的诸多问题与失误,包括贫富分化、宏调反覆、政府精简停滞等,「在处理民众上访、请愿等重大事件上,在如何解决农民工权益上,在处理解决教育、医疗系统腐败问题上,是违心、软弱,犯下了不可原谅的过失」。他透露,党政干部子女经商已成失控状态,「党政国家领导干部子女有八成以上在商业、经贸领域担任领导职务,这样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下形成了利益集团」,「我坦承没有坚决劝阻自己孩子经商是我政治上重大错误,是不可原谅的自己的过失,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内疚」。

             

  这番讲话政治讯息非常丰富,透露出温家宝一直面临党内与社会的非议,很早就萌生退意。最令人震惊的是,温还承认没有劝阻儿子温云松经商是「一生最大内疚」,这也间接佐证了《纽约时报》关于温家财富的一系列调查报道。

  《纽约时报》的报道有如在中国政坛爆炸了一颗政治原子弹,使温家宝家族陷入极其难堪的地步,尤其是其九十多岁母亲持有上亿美元股权曝光。温家宝承认自从去年秋天之后,失眠愈来愈严重。

  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连家都治不好,又怎么能做好治天下大事?近年内地不断出现「坑爹门」事件,温家宝如此,薄熙来也一样,都是因为后院失火导致自己在政治上受累。事实上,温家宝声泪俱下痛陈内疚,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其子女经商的事情他难道真的不知道?其子温云松从体制外的基金经理一跃成为上百亿元资产的中国衞星通讯的董事长,其女婿刘春航从国外回来,短短几年就成为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兼研究局局长,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好爸爸」,怎么可能?

(续......)

----------------------------------------------------------------------------------

来源:万维读者网 2013-03-04

宰相身秘书命 温家宝十年谤满天下

     北京时间3月5日,即将卸任的国家总理温家宝正式对人大作政府报告,而这也是其总理十年的收官之“役”。秘书出身的温家宝,曾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位中共总书记任内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这个“大秘”职务,并由此晋升。其秘书生涯可谓如鱼得水。在其担任国务院总理的十年中,却未如其前任朱镕基一样有“开天辟地” 之举,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其频秀“诗才”和泪花,展示“温情”,因此温家宝也可以称作“宰相身,秘书命”,虽然能在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上表现不俗,但是作为担任主导国家宏观调控的总理一职,就显得力有不逮。


粗略统计其十年政绩,虽然在三农、汶川地震等问题上有所表现,2008年前后其政治声誉一时无两。但他未能善始善终,多维新闻在《温家宝三宗“罪” 求宽恕也需有交代》一文中认为,在温执政的这十年里,中国经济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房价飙升、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改革搁浅等问题。就在即将卸任之际,温又祭出一个房地产调控“新国五条”,这也成为温家宝的“收官”之作。但“新国五条”立刻被盖上了“纸老虎”的印证,并被普遍认为根本执行不到位。不仅如此,温家宝家族的财产案更给温的政治生命抹上巨大污点。

  亲民被指“假大空”

  曾在《同打亲民牌一实一虚 习温声誉两重天》一文中对温家宝过去十年的足迹进行梳理,发现其春节几乎都是在中国社会基层度过,如2004年温家宝在郑州低保户家吃团圆饭。2005年除夕,温家宝则在河南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主持召开艾滋病患者和驻村工作队座谈会,与艾滋孤儿和老人共度除夕。2006年温前往山东菏泽、济宁农村,在工地食堂和石油工人一起吃年夜饭……如此风尘仆仆,无论是否有意“作秀”,这番与民同乐的举动也是让人感动的。

  从今天回头来看,却大多是“务虚”的,停留在表面之上的政治作秀。虽然表面看上去接近群众,但是却恰恰在他执政的这十年里,中国经济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房价飙升、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改革搁浅等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温家宝为保增长豪掷40,000亿人民币,而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实际问题,仍然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由此造成的通胀和底层民众困苦后果。此外,在 2012年一年中,温接连8次提到要出台收入改革方案而未果,是对他声誉的一次又一次打击。更是在2012年的中共全国两会上承诺,任职的最后一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也更看出他的急切心理。

但在这项赶在中国农历年前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制度却让民众大失所望。更多似乎只是在回应当下的热点,谈不上是一项系统的改制安排,更谈不上是缩小贫富差距的解决方案。更有人认为,这份东西充斥着温家宝“仰望星空”式的“假、大、空”色彩,是对百姓的又一次忽悠。

  十年政改成空谈

  此外,温家宝在这类造亲民总理形象,争取普通民众支持的同时也在大力倡议政改,多次在公开场合畅谈中共一直视为“洪水勐兽”的政治改革,从而赢得了很多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支持。

  十年任期将满,十年间温家宝几乎每次都会在同样的场合为政改唿喊,但终归应者寥寥,党内更是基本未置一词。2010年9月,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时,与纽约当地华文媒体举行了座谈,其中特别提到政治改革问题,曾引起广泛反响。温家宝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我曾经讲过,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也不会彻底取得成功,甚至已经取得的成果还会得而复失。”他强调,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最主要的,要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要有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发挥独立精神和创造思维,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这应该是民主和自由的主要内涵。”

  虽然一直在唿吁,但是海内外舆论一致认为温家宝所有对于政改的态度仅仅停留在言论上,没有任何实际的举动。或许对于他来说,政改是否能推行是次要的,通过谈论政改,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民意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双脚离地的“亲民”也许在短时间内有效,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能践行承诺却也让民众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年中,温家宝的政治声誉日趋滑落的重要原因。

  温氏家族财产谜案

  2012年10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一文,将温氏家族的财产秘闻来了个大起底。1个月后的11月25日,《纽约时报》再登《温氏家族与平安崛起》的文章,称温家宝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家人可能因此获取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平安保险股票。报道发出后,在港台以及海外媒体被广泛讨论。

  随后,有两名中国律师代表“温家宝家人”发表声明后,有中国网民唿吁温家宝公开个人财产。一些人称温家宝是“影帝”。虽然随后有消息称温家欲就此事起诉《纽约时报》,但是最终结果仍然是不了了之。

  日前有传言称,在1月的中共党内民主生活会上,温家宝“声泪俱下”总结过去十年的执政得失,并坦承“没有阻止孩子经商,是不可原谅的过失”。温家宝承认自己是一个“事务主义者”,国务院这副重担“就差没有把我压扁倒地起不了身”。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该传言真实性,但足以看出温家宝在这十年中面临的压力。

  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履新百日刚过,海内外政治观察人士对习近平“百日维新”之举大都持以正面评价,尤其是在反腐方面,认为新一届中共领导层在反腐问题上的思路愈加清晰。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共着力打的贪腐对象还大都是厅局级的“苍蝇”,对于省部级乃至正国级的大员,仍然显得力度不够。尤其是在此前《纽约时报》对温家宝家族财产问题上,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给民众亦交代。毕竟在今天中国大陆的社会舆情中,对于贪腐的痛恨,超过了其他所有的社会议题。这一次《纽约时报》的爆料虽然在大陆网络上的传播程度远不如3月份的薄熙来事件。但是也对一向以清廉形象示人的温家宝最后政治生涯抹上了一层政治污点。

(续......)

----------------------------------------------------------------------------------

来源:大公网 2013-03-04

温家宝三鞠躬 告别十年总理生涯

     今日(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开幕会议,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将近两小时的报告结束后,近3000名在现场的人大代表给予热烈掌声。在长时间的掌声过后,温家宝转身向大会主席团一鞠躬,掌声再次响起。随后,温家宝再次转身,面向全体代表,三鞠躬,此时会场掌声再次响起,经久不息。


     至此,温家宝以一个三鞠躬,象征性告别了自己十年总理生涯。

  温家宝自2003年当选国务院总理后,2008年获得连任。在温家宝的十年总理任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迁,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作为总理的温家宝,犹如“负轭老马”,直到今日做完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方始算得上可以“松套”。

  十年总理任内,温家宝从未与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从720米深的辽宁阜新地下矿井到汶川灾区,温家宝的十年,紧紧与中国最底层连接在一起。

  在经济领域,温家宝将每一年都视为最困难的时段,带领自己的团队,倾尽心力。在离任前到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央行四个宏观经济调控部门道别时,温家宝与其阁员深深话别,“十年”、“感谢”,道尽了十年的艰辛与努力。

  在政治领域,温家宝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唿吁,则屡次成为媒体头条话题。“任何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政改若不成功文革悲剧可能重现”,被媒体评为一个良心老人对中国未来的忠告。

在个人方面,温家宝十年任内,则饱受谣诼之苦。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中共十八大前夕,有外媒发表有关温总家人的报道,其家人的律师则通过本港《文汇报》确认,发表声明对上述报道进行驳斥。稍后中国外交部则通过官方渠道证实,温家宝的亲属已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并将继续予以澄清上述报道。

  对于各类谣诼,在去年3月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坦言:“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继续奋斗。”

(续......)

----------------------------------------------------------------------------------

来源:凤凰网  2013-03-04

看到温家宝向台下鞠躬 记者鼻子都酸了
     虽然讲台周围少却了以往摆放的鲜花,但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天收获的掌声却依然热烈。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第十次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而这次,也是他作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最后一次站在这个讲坛上。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这句话温家宝已经说了多次,但这次,在场的听众都似乎听出了一些不同。

  这份28页的政府工作报告共约15000余字,较五年前减少了数千字,是近年来篇幅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

  “换届会一般要对过去五年进行总结,本以为篇幅会很长,但这份报告的简约程度出乎了我的想象。”手握政府工作报告,河南全国人大代表薛景霞感慨道。

开幕式后,多位代表委员对记者表示,报告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对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了回顾,“让人在感动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山东全国人大代表尚瑞芬说。

  然而,这份“简约”的报告无疑是充实而厚重的,报告中,温家宝称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他回顾了从北京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近五年来的喜事、大事、难事,称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对此,现场报之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五年,中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GDP跃升至世界第二位;这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升。

  数据或许单调而又乏味,生活中的变化,人们却有切身感受,对此,本届政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温家宝坦言。

  而这,或许就是年逾古稀的他,不久前在北京看望群众时所说的那句“我虽然尽力了,但总觉得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心里感到愧疚,时时自责,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宽恕”的缘由。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的工作体会,温家宝对下届政府提出了冀望。

  对于自己一直鼓与唿的改革事业,温家宝也强调,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报告完毕,温家宝离开讲坛,向大会主席团鞠躬致意,继而转身,向台下5000余名代表委员深鞠三躬。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温家宝走回主席台,与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亲切握手,这时,掌声更加热烈。

  “当看到他向台下鞠躬时,我鼻子都酸了。”散场后,现场一位记者望着仍在整理文件的温家宝说,“希望他的那些‘遗憾’能在未来几年得到弥补。”

(续......)

----------------------------------------------------------------------------------

来源:纽约时报  2013-03-05

纽约时报:温家宝黯然谢幕,是非功罪任评说

     温家宝总理一向以在公共场合感情外露而着称。在任职十年离任之际,他显得既消沉又戒备。上月,他在走访北京一个穆斯林社区时叹道,他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心里感到愧疚,时时自责 。”

  然而,最耐人寻味的还是温家宝关于腐败的评论。在上月末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温家宝说,甚至在高层官员中,“滥用权力、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去年年底,在泰国的一群华侨面前,温家宝也含煳地表示自责。他承认自己有些失误,却并未指明是何失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他解释了屈原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追求真理,即使我死九次也不后悔”。

温家宝慰问2008年汶川地震灾民。离任前,他努力维持自己的形象。Xinhua,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2008年一月,温家宝(左)在湖南长沙火车站与滞留旅客对话。Yao Dawei/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70岁的温家宝将在周二开始的人大会议结束时退休。他一直勉力推动经济改革,为自己塑造节俭的民本主义者及党内少见的支持政治改革的领导人形象,尽管他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然而,他还一直承受着证明自己清白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纽约时报》的相关文章发表后的几个月里。《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在温家宝身居要职期间,其近亲变得极其富有。


     据一些拥有党内高层关系的人士称,《纽约时报》两篇相关文章中的第一篇刚见报几天,温家宝就要求党的最高领导人对报道所指的其家族商业活动展开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在一封写给各位政治局常委的信中,温家宝坚决捍卫自己及家人,并且表示,如果发现他们违反了相关法规和纪律,自己甘愿受罚。从条文上说,如果高层领导人的亲属利用其靠近权力的便利谋取私利,领导人要承担责任。

  前述知情人士中有两人称,温家宝甚至说,如果不能还他清白,周二在人民大会堂,他将不做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不过,他似乎收回了这一威胁。

  前述党内知情人士称,当时,高层领导人断然拒绝了温家宝提出的调查要求。其中两人还说,党的新领导人习近平对温家宝表示了支持,并且鼓励他完成自己的工作。

  《纽约时报》的调查记录的是中国许多企业高管及党内人士议论已久的问题:温家宝的妻子、儿子、兄弟及其他近亲积聚了一度达至少27亿美元的巨额资产,资产多数来自保险业及宝石业。文章详细说明了温家宝家人如何利用他们的政治关系获利,但并未找到证据证明温家宝本人谋取了私利,或从事了与这些商业交易有关的不当活动。

  对于中国众多支持温家宝的人来说,该报道强化了他们对温家宝的印象,亦即他是一个悲剧性的理想主义者,管不好自己的家人,遑论国家。但是,包括异见人士及左派在内的温家宝批评者却说他是个伪君子,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影帝”,后者是近几年中国博客圈子给温家宝取的绰号。

  着名评论家刘苏里说,“这让人们怀疑他清廉正直的形象,并加重了人们对他的印象,觉得他软弱无能、缺乏可信度。”刘苏里在北京拥有一家书店。

  温家宝是一位教师的儿子,家庭曾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迫害。他毕业于地质专业,从无名小卒一路攀升,1985年至1993年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政治风向转变时,他每一次都站对了队。他服务过的两任自由派总书记都遭到了清洗,而他却幸存了下来。

  担任总理的10年中,温家宝培育出了一种“温爷爷”的公众形象,既是真情洋溢的底层阶级守护者,由是捍卫基本权利的雄辩卫士。与此同时,他越来越被视为党领导层当中的一个局外人。

  他拥有党内首席危机管理者的光辉形象,在各次灾难过后为兑现公共责任而大声疾唿,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四川地震,以及2011年的特大高铁追尾事故。他曾多次走访中国的艾滋病患者和上访者,这对于一名中国领导人来说可谓不同寻常。他还推动先进的政策,旨在遏制经济过快增长,创建一种更加平衡的节能型经济。

  党坚持威权主义路线,温家宝却一再倡议更多的民主、法制和人权,尽管态度并不鲜明。

  不过,他这届政府的政绩还是打了折扣,原因却是住房成本飙升、贫富鸿沟扩大以及中国国内安全机构及国有企业的势力不断增长。

  在幕后,温家宝惹上了许多政敌,其中包括省级和国家级企业的老板,这些人反对他这届政府作为权宜之计的宏观经济调控;此外还有一些党内的强硬派人士,这些人指责他倡导政治改革的做法。两名共产党官员称,2010年底,在发表了一系列政治变革的唿吁后,温家宝在被称为“民主生活会”的党内集会上受到了其他政治局常委的批评。

  然而,在去年3月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以引人注目的形式再次推动政治改革。在对新闻媒体讲话时,他警告说,假如不进行政治改革,就可能会发生另一次文化大革命,并且就重庆当时发生的爆炸性政治丑闻谴责了重庆市政府。

  第二天早上,党宣布解除风头人物薄熙来的重庆市委书记职务。薄熙来曾在重庆推动一场以国家为中心的改革,以及一场旨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重建毛泽东主义价值观的革命式运动。

  新左翼分子薄熙来和自由派人士温家宝被视为政治上的对手,也是互相冲突的两个改革阵营的代表。党内知情人士称,温家宝在阻止薄熙来擢升的活动中扮演了活跃的角色,并在去年支持了后者的倒台。

  薄熙来自去年春天被拘留之后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现在正在等待起诉,罪名是腐败和干涉一起谋杀案的调查,该案致使他的妻子因杀害一名英国商人而被定罪。

  许多知识分子和党内精英都把近期的政治丑闻看做是党内斗争的一部分。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新领导层开始了一场反对贪污浪费的斗争,叫停了新年宴会,罢免了数十名官员,其中许多都是被网上爆料者揭露的。知情人士称,两名与温家宝有关联的国务院官员,包括他的前私人秘书,已经受到了党内纪检部门的调查。两个人目前仍在任职。

  在即将卸任的几个月里,温家宝继续就中国经济刺激性支出的问题与批评人士进行论战,并与妨碍他所珍视的种种举措的利益集团进行斗争。上个月,他的政府发布了一份拖延已久的缩小中国贫富差距鸿沟的蓝图,但这一计划还需要实质性的措施,以便兑现遏制国有企业牟利行为、提高工人工资的承诺。

  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保护农民免受土地掠夺和微薄补偿的立法仍旧处于争论之中。中国西南部一座水坝的部分工程曾因环境问题而被温家宝下令搁置,今年1月已经正式重启。

  一名西方外交官回忆了去年9月在布鲁塞尔的一次动情晚宴,其间,在向欧盟高级官员发表讲话时,温家宝引用了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和其他一些欧洲作家的话。“那是一种非常感性的表演,”该外交官说,“但我还是认为它非常感人。我认为,他确实为没能取得更多成就而感到遗憾。”

  杰安迪(Andrew Jacobs)、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梁英、林蒙克

(续......)

----------------------------------------------------------------------------------

来源:BBC  2013-03-05

             温家宝的十年功与过 影帝还是有心无力?

                                         

 

温家宝作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二(5日)在全国人大上作他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对不到两星期就将正式卸任的温家宝,外界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而且观点的差异相当大。

     温家宝曾提出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他在总理任期内一直保持亲民形象,包括在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时的应对态度;但与此同时,他因为说得多做得少而让外界尤其是知识分子失望,而《纽约时报》爆料他的家族拥有巨额资产,更让他陷于被动。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中心的张炜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的电话采访时指出,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党领导一切的体制,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虽然对经济政策有较大的发言权,但由于无法准确知道哪些政策是他的主张,所以无法对他做出准确的历史评价。

  根据目前所能得到的信息,中共的前最高层领导,包括朱镕基在内,都对温家宝的意见很大,许多关于他的传言,都是从中共领导内部传出的;中国的左派知识分子也对温家宝有不少批评;但是在中国民间,和当年对朱镕基一样,草根百姓对温家宝的评价却相当高。

  功大还是过大?

  张炜教授认为,温家宝在他最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许多成绩,虽然这些成绩是否应该完全归功于他的这届政府是另一回事,但成绩本身却是事实,比如中国在过去5年中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果把经济强盛作为国家目标的话,中国在胡温执政期间实现了这个值得骄傲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说,可以算作胡温政府的政绩,但张炜教授认为,这更多还应归功于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的惯性推动。

  此外,中国在1990年代开始决定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在经济范围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在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处于国际阶梯上的有利位置,中国经济通过全球化得到很大益处,因此不能把经济快速增长完全看作是温家宝当总理的功劳。

  中国的草根百姓尤其是农民对温家宝(或者胡温政府)的评价非常高,尽管有人对中国的农业政策有非议,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农业能连续保持9年丰收,与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张炜教授认为,胡温对最贫穷民众和农民的关注值得肯定。

  对于温家宝和胡锦涛任期间的许多问题,张炜教授认为有些是在他们任上发生的,但也有前任留下的,比如官员腐败,这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此外,贫富差别在胡温执政期间也不断扩大,而公众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直接关系健康与安全的问题的担忧,更是在最近数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影帝还是有心无力?

  温家宝可以被称为共产党中国最有争议的总理,他多次唿吁政改,但同时却一直无法实现他的承诺,所以有人骂他“影帝”,认为这是他拉拢民心的表现;但也有人相信他是有心无力,因为高层政治斗争或者共产党党义的局限,使他只能停留在语言阶段。

  张炜教授对温家宝提倡政改表示肯定,他说,在一个主流官员都反对改革的共产党内,温家宝能多次出来反复唿吁政治体制改革,即使他这样做是为了讨好百姓,也是值得称赞的,西方的官员都讨好老百姓,因为整个民主的意义就是官员要负责任的、在公众的根本利益上讨好老百姓。

  其次,中国执政的共产党精英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利益集团,温家宝在唿吁政改、讨好老百姓的同时,要冒得罪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风险,而像温家宝这样多次公开唿吁政改,在1989年之后的中共高官中是非常罕见的。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如果温家宝是真心提倡政改,却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显示了有普世价值追求的中国领导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会难上加难。

  李克强面对的最大危险

  温家宝在3月17日正式离任,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新总理李克强和温家宝有相似之处,也很关注民生,接近百姓,不同之处是李克强特别小心翼翼,在这方面有点像胡锦涛,所以许多人对李克强或者习李政府是否会改善中国的民主、法治及人权状况不敢断然预测。

  任何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都很难突破党章、目标和党的组织原则,胡耀邦、赵紫阳也曾试图突破,但最后都失败了,他们不仅受到党的制度和教义的约束,还面对执政利益集团的顽强、坚决的反对。

  张炜教授说,中共党内任何有普世价值观念的领导人,或者为了权力斗争借用普世价值了来调动老百姓的力量以反对党内最顽固势力的领导人,都会面对这一可能被强势的利益集团推翻下台的危险,不仅是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也会面对这一危险。

  回顾温家宝任总理之前,他也曾经非常小心翼翼,在他的第一任总理期间,他也没有像后来那样强烈的唿吁政治改革。因此张炜教授认为,现在李克强还没有开始他的任期,所以很难判断他将会怎么做。

  卸任后争议将继续存在

                                 

处理薄熙来事件是温家宝任内的主要争议之一

  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天全国人大上做了他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谈及其任内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不过有专家表示,温家宝卸任后,争议会继续存在。

  温家宝的支持者说,温家宝是个平民化的总理,关心民众疾苦,他的政治遗产就是在过十年当中作出关注民生的努力,解决了社会底层人群面临的一些问题。

  不过香港科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丁学良说,虽然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可能就许多有争议的政策作出解释,也不能触及敏感话题,但是对于中国政界和公众来说,其任内许多政策和出现的问题都争议很多,比如四万亿的刺激经济举措、房地产泡沫、物价问题、污染和腐败等等。

  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天全国人大上做了他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涉及其任内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他卸任后,争议将会继续存在。

  他认为温家宝的争议特别同最近几个月当中媒体关于中共权贵家族的海外资产问题,以及温家宝家族控制巨大资产的问题,还有在过去一年当中对重庆模式和薄熙来问题的处理有关。但是这些更敏感的东西他没办法在全国人大这么正式的场合做解释和辩护。

  即使在李克强接替温家宝担任总理后在未来几年内,关于温家宝的争议还会继续在中国政治高层、知识界,和法律界引起争议。丁学良说,恐怕温家宝今后也不得不在不同场合作些辩护和解释。

  去年3月14日上次温家宝在上次全国人大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严厉指责了重庆模式,此后薄熙来受到整肃。左派人士将对薄熙来的整肃称作“政变”,如何处理薄熙来问题成了中共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

  处理薄熙来这个棘手问题在本届人大后政府交接后还会被接力继续传下去。丁学良认为,政府交接主要党、政、军三个一把手的的交接,整个交接并非一次完成。就薄熙来处理问题来说,哪一届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分量大都没有定论。

(续......)

----------------------------------------------------------------------------------

来源:多维  2013-03-06

四鞠躬20秒 舆论:温家宝到最后还在捞名

       四鞠躬、20秒,温家宝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十年总理生涯。十年间,有褒扬有感动,有贬斥有不满,鲜花与口水齐飞。其大力唿吁的政改和经济改革几近隔靴搔痒,留在灾区一线的奔波身影也被附上了“表演”的意味。在离任之际,有人怒斥其为“影帝”,口惠而实不至,也有人不吝赞美称其为“人民的好总理”。孰是孰非,孰对孰错,诚难一言蔽之。

       北京时间3月5日,温家宝以总理身份做了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为自己的仕途画上了句号,但并不圆满。报告结束后,各界反响不一。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鸿沟巨显,尤其是对“新国五条”的愤怒,以及对温家宝报告中提到的“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表述,甚至于其最后的“四鞠躬”,在会场上收获了雷鸣掌声,却成了民间挥拳相向的源头之所在。

  陆媒自行封喉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温家宝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并特别摘取了“四鞠躬”片段进行回放。人民日报以“平实真实务实”定好基调,不过主体是“政府工作报告”,而非温家宝其人。新华社则闭口不谈温家宝之如何,只是以新华网评的形式发文《别拿“误伤”叫板“国五条”趋向》来部分地消解群情激愤。环球时报同步官网因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突然离世,所以只能给温家宝开辟出一小块的地盘,且没有直截了当的评判,只有纯粹的事实陈述。

       也难怪。牵扯到对总理功过是非的评价,很少有媒体能做到直截了当。对地方媒体来说,除了循着官媒的节奏和调门外,也不乏意有所指的隐喻者。京华时报在头版核心位置放上了温家宝迈步会场的照片,同时将“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等温氏语录予以突出强调。河南商报则干脆将整个头版出让给了温家宝和政府工作报告,以“负轭老马 鞠躬松套”盖棺,并附上了报告要点和温家宝十年语录。

  告别时刻,怎能少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助阵。凤凰网制作专题“盘点温家宝十年最‘爱’”,爱奔赴前线、爱笑爱哭、爱推动政改、爱调控房价……至于成绩如何,恐怕很难用亲共港媒大公网一句“成绩斐然”来定音。腾讯网则将专题名定为“温家宝: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同时给温家宝送上了温情脉脉的自制视频“我和总理”,其中“温家宝理,我们很想念您”的声音贯穿始终。

  吊诡的是,温家宝谢幕之日恰逢周恩来诞辰纪念日,虽然官方并未见有任何纪念活动,但工人日报刊发的《学习周总理,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一文,一方面因出自于在两会期间一袭绿衣高调亮相的慈善家陈光标而备受关注,另一方面文中对周恩来的盛赞之词被解析为间接表达了对温家宝的不满。而且,此文也获得了新华网的转载,各种说法自然很容易旁逸斜出。

  骂声一片温家宝难被宽恕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温家宝在报告中自省道:“我虽然尽力了,但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好,希望得到宽恕”。此话从一个普通老人口中说出,不免让人感怀伤情,但出自一国总理之口,宽恕不宽恕,还得从是否认清基本功过是非出发。

  如果功与过都是一滩浑水,又谈何宽恕?

  与大陆媒体的曲里拐弯相比,来自香港和西方的声音显然不愿意继续搅混水,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政改的失败、亲民式作秀和家族财产隐秘等一系列热点事情上 。研究中国政治的香港专家林和立慨而叹之,“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将作为一个尽己所能、保护政治改革和自由化种子(至少是言论方面)的人留在世人的记忆中”,不过,“他没有权利在这些方面做很多实际的事,甚至未能树立一个诚实官员的榜样;他未能阻止他的孩子和亲信利用其政治人脉在市场上大捞一把。”

  温家宝亲属有无利用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位大举敛财,现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可见的事实是,纽约时报的相关长篇报道,在温家宝十年任期临近尾声时,着实如当头一棒,极大地削弱了他的一以贯之的温情形象和可信度。中国专栏作家莫之许则直言,“对政治或经济改革而言,他的成就微乎其微,而他大声发出的民主唿吁毫无份量。”

  所以,在诸多批评者看来,温家宝所做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不过是“影帝”的又一次公开表演,报告内容不仅了无新意,而且还缺少了以往的大胆诉求。北京大学大学教授贺卫方则无奈表示,“我认为他真心想要推行政治改革,但他就是无法克服体制内部的反对”。如此说来,究竟错在温家宝,还是错在反对者,复又成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不解之谜。

  对内地民众来说,政治和经济改革效果如何太过宏大,资产秘闻也不过是政治斗争的衍生品,关乎切身利益的吃穿住行才最能调动情绪。“新国五条”的甫一出台,南京交易中心两度封门、执勤民警排起人墙、过户市民人数再创新高、别墅报价“拦腰斩”直降610万、单身证明离婚数急剧膨胀,更有愤怒姐扬言要炸毁房产局。几家欢乐几家愁,调控政策引起的舆论震荡着实威力无边。所以,才有了3月4日那句最火的微博——“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想让国家管管房事,但国家却只想税我。”

  谁的功劳?谁的成绩?

  温家宝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政治报告中,仅用了391个字来谈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凡此种种,温家宝给出的解释是——“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多维新闻注意到,在今年整个政府报告中,涉及“三农”内容繁多。展现出的是一个事实:这几年“三农”工作的还不错。但有舆论指,诚然没有政府的工作,“三农”问题不可能有所推进,但细细看来并非温家宝之功。必须要看到,胡锦涛多年强调,农业始终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连续九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三农”问题。而最为关键的是,“三农”本就是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而今年这份政治报告中还有一大亮点,即提到了大部制改革。温家宝首先指出“初步建立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先把大部制之功揽入怀中。但实际上,十八大报告中即已提到“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而的确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有望于两会后出台。但很显然,大部门制改革必然需要交由下一任政府去完成。有舆论指,温家宝在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登台亮相的时候,还不忘着墨大部制,是因为知道这是一个香馍馍,先把政绩收入囊中。

  此外,温家宝在总结主要工作成绩的时候,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放在了最前边,其中还提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不过,有反对者认为,温家宝提到的这些用来表功的“证据”,其实是其前任朱镕基的“遗产”。温家宝在这一问题上的功劳微乎其微。

  不过,也有一种声音试图为“四鞠躬”以显尽瘁之意的温家宝找补点成绩和功劳。最强有力的砝码便是,中国经济在十年间不仅突飞勐进,而且有望在2025年实现全面赶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样的逻辑,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是过高地夸大了温家宝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以经济决定论概而论之。毕竟,中国经济突飞勐进实乃大势所趋,很难凭借一人之力扭转,自然地,功劳也不能消解其十年里的过失和不作为。

(续......)

----------------------------------------------------------------------------------

来源:多维  2013-03-08

历经四朝不倒 温家宝最后一场演砸了

     2013年3月5日上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开幕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将近2小时的报告结束后,温家宝在会场转身三鞠躬,象征性告别了自己十年总理生涯。

温家宝自从1982年进入中共中央至今,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四任中共总书记任内,分别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直至国务院总理,达到了自己仕途的顶峰。

  在前三任中共总书记任内担任“大秘”的温家宝,其秘书生涯可谓如鱼得水,被称为“政坛不倒翁”。可惜,在胡锦涛执政期内担任国务院十年总理的温家宝,做的更多的是对中共中央政策的执行,并未有“开天辟地”的创举。虽屡提政改,但未见有实,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其频秀“诗才”和激情的泪花。温家宝任中国总理的10年,外界对其评价则毁誉参半,充满争议。谨小慎微的为政风格更是注定他难有大成,而他十年如一日经营的“温情”形象,在他政治生涯的末期也遭遇滑铁卢,声望骤然下挫,就连原本他的铁杆支持者也开始觉得他“太过了”。

机运逢时获赏识 崛起于大西北

  温家宝是天津人,与中共原总书记胡锦涛同龄,都是1942年生,但温家宝的生日还比胡锦涛大了几个月。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相互搭档、领导中国十年的温家宝和胡锦涛,两人的发展轨迹有诸多交集:两人都是“文革”前在北京上大学,胡锦涛1964年入党,温家宝1965年入党。后来赶上“文革”,温家宝和胡锦涛都在1968年下到甘肃。胡锦涛到了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的温家宝则到了甘肃地质局地质力学队,从事野外勘探11年。上述经历即是温家宝后来在记者会上引以为傲地称“从事地质工作”,“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因此他“深知人生的艰辛。”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派系斗争,力学队许多科级干部靠边站,需要补充干部,地质技术员温家宝因而改行调到场部当政治干事,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而温家宝能从一个偏远地区的基层地质官员,实现从甘肃到中央的跨越,则是因为得到当时地质部部长孙大光的赏识。有消息称,当时,温家宝是甘肃地质局副局长,地质部部长孙大光到甘肃考察工作,局长和党委书记不了解情况,叫副局长温家宝接待部长。温在孙面前滔滔而言,博得部长高度赞赏,当面称赞温家宝简直就是一幅“甘肃活地图”。当时,孙大光就认为时年38岁的温家宝符合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就有了提拔他的想法。

  此后,温家宝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列入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1982年,温家宝被调任中共地质矿产部党组成员、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告别生活了整整14年的甘肃,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环境转变。

  谨小慎微不过不失 历经“六四”而不倒

  1985年中共筹备召开中共十三大,由于孙大光的极力推荐,温家宝得以进入中共权力中心——中央办公厅,担任副主任。

  1986年春,在中央办公厅工作刚刚一年的温家宝顺利接替王兆国,成为继杨尚昆、汪东兴、姚依林、胡启立、乔石、王兆国之后的第七位中共“大内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温家宝》一书曾经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共政坛屡屡变动,温家宝却凭圆融温和的个性,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任总书记而成为政治“不倒翁”,依旧稳坐中央办公厅主任位子,是因为他“敬业尽职到难以让任何人挑剔的地步”,他每天工作十多小时,几乎没有节假日,对上下级都尊敬谦虚,对人处事不过不失,火候掌握恰到好处。面对任何一位总书记在中办兼职副主任的秘书,他不卑不亢,只公干不私交,而且绝不抢他们的风头,属于典型的“在其位谋其政”的理想中人。

  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温家宝还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直机关工委书记。“六四”事件高潮之际,温家宝曾陪同赵紫阳到广场探望绝食学生,被视为“赵紫阳人马”;但当“六四”之后,他也是中共中央稳定局面的核心干部。当赵紫阳下台、江泽民从上海到北京履新,是温家宝到机场迎接,也是温家宝带着江泽民去拜会中共元老。有观点认为,温家宝是中国政治的异数,也是中国传统圆融风格的实践者。

  中共十四大,温家宝进入政治局,担任候补委员。五年后,在中共十五大上又成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十六大,温家宝作为筹备组成员,成为政治局常委名单中的新增补者,后成为中共国务院总理。据中共一位高层智囊说,“没有帮派,作风低调”是温家宝得以晋升中共核心领导层的秘诀。他的成功在于不与任何派系为伍,谨慎而不犯错,踏实而多干事。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种谨小慎微让他走向权力顶峰,但也注定了他难有“开天辟地”的创举。

  十年总理频飙泪 毁誉参半声望急跌

  2003年3月18日中国新任总理温家宝首次召开实况转播记者会,这位长期没有声音的政治家张开了金口:“大家普遍认为我是温和的人,但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温家宝在开场白中,一反以往中共领导人的传统,先从自己的家世讲起,说自己平民出身,祖父父母都是教师。这种感性的诉说很能打动中国老百姓的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一位学者说,中国百姓了解温家宝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新闻。他常常“受总书记和党中央委托”,奔波在贫困山区和灾区。温家宝在公开场合笑过哭过,但公众对他的眼泪印象更深。2003年非典(SARS)疫情肆虐时,温家宝居然在欢迎法国总理的仪式上流下了眼泪,显示他当时的压力之大;在看望矿难等事故的遇难者家属时,温家宝曾和家属们一起流泪;最让温家宝“泪奔”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灾民面前常常眼含热泪,语带哽咽。尽管有人将温家宝的眼泪讥为“作秀”,但大多数底层民众还是认为这是他的真情流露,认为他是中国的“平民总理”。

  但与此同时,温家宝因为说得多、做得少而让外界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失望。2010年,中国异见作家余杰出版《中国影帝温家宝》,向“那些对温家宝抱有幻想的海内外人士当头棒喝”。中国资深记者、自由撰稿人高瑜认为温家宝是一个口头空谈改革的人物,她还说温家宝当政时期,物价居高不下,房价更是成倍上涨,受国家控制的粮价却基本保持不变,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黄延信直言这样的价格不合理,这对农民不公平。

  在温家宝2013年3月5日发表其最后一次工作报告后,《中国时报》评价称,温家宝近年不断倡议体制改革、政治改革,并警告若不改革,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都会流失。但在庞杂的统治阶层,温家宝的改革唿声却常被漠视,在中共高层权力较量过程中,温自己更成为“被改革”目标。

  2012年5月执笔陈希同的回忆录名为《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的姚监复,2010年发表的《温家宝——不可能大有作为的悲剧性人物》的文章披露,因“六四”事件被软禁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2004年与其谈话中指出,温家宝和胡锦涛都是好人,但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姚监复问赵紫阳原因何在,赵紫阳回答说,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人。

  文章评论称,温家宝是60年代的大学生党员,他的思想被《联共党史》、《毛泽东选集》和语录、诗词和邓小平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凡是”的思想牢笼紧紧框死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听组织话、听领袖最高指示的好人、好党员,怎么可能大胆改革、大有作为呢?姚监复给出的结论是,温家宝一定会在最后两年说尽可能多的好话,但是,没有具体措施,落实不了,一定会成为正确的废话、好听的空话,最多是说了好多句好话,却成不了大事,不可能大有作为。

   时光荏苒,十年匆匆而过,那个跟在总书记赵紫阳身后看望绝食学生的温家宝、那个与河南上蔡县与艾滋病患者遗孤一起过除夕的温家宝,那个在地震灾区鼓励灾 民勇敢活下去的温家宝,那个被网民称为“宝宝”、被反对者称为“影帝”的温家宝,即将走入历史,功过任人评说。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们对于他数十年 如一日所表现出的“温情”,已产生怀疑和排斥,甚至包括那些曾经为之感动和支持他的人。正所谓过犹不及,凡事不能做过头,据多维新闻观察,本次两会期间, 很多代表、委员对于温家宝的倾情“演出”已经不太“感冒”,甚至产生了反感情绪。

(续......)

----------------------------------------------------------------------------------

来源:多维  2013-03-09

温家宝将写自传,自称要向历史做交代

     媒体从温办一位负责人处获得消息,温家宝两会前向自己三位信任的秘书透露,退下来后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要写自传,要把自己的一生详细记录下来,尤其是过去十年总理任期的作为记下来,他说,在政改上受到的刁难和打击,都得说出来,他不觉得有委屈,但必须向历史有个交代。据说这不是温家宝心血来潮,他早有此念,但他需要秘书亲自向自己移交一些机密材料,作为写自传的依据,他才透露出来。上次温家宝受到委屈时,曾经说过:“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问题是过去一段时间,他的巨额财产曝光,十年表演东流去,温家宝也感觉到自己几十年树立起来的亲民与廉洁形象毁于一旦。故此要退下来后最后一搏,以自传扭转形象,把以前口头的表演形诸文字。


     温对秘书说,虽然退下来后这几位秘书按规定都可以留在身边,但他只需要一位负责处理对外的工作,且不会让他代笔,他退下来,要自己写自传。

  温表示,写出来也许不能马上发表,但中国的变革很快会到来,“总理和平民一样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我希望在大陆发表”而不是像李鹏与赵紫阳的日记、谈话一样只能在香港发表。这位温办负责人向媒体引述温家宝讲话。有记者说,温家宝又煳涂了,人民什么时候拥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这位负责人说,温家宝表面上亲民,可在自己的工作中,甚至在温办里,其实很霸道,有时达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连他的几位秘书也不知道他真正想什么,他的那些政改的讲稿有一半都是他脱稿的即兴之作。每次他放炮了,中办来向温办要讲话稿,温办的秘书们都为难。大多时候,只好给事先准备好的那份,温家宝也没表示不同意。原则上说,他的讲稿,尤其是在国外的讲稿,事先要经过中办审查,温家宝当中办主任这么多年,不是不知道,可他还是经常脱稿。国内媒体没有报道他的脱稿言论,又被外界解读为他受到打压,把他弄成了一个悲情总理。其实作为一个资历比胡锦涛还老的政坛不倒翁,你真要发表自己的言论,谁能打压你?可是作秀与悲情一定要联系在一起,这是古老的文学段子。

 

     温家宝在任内的经过工作基本上是处于守成,中国的经济过去十年的大发展也不是这十年的成绩,包括江朱时代营造的国际环境与加入WTO,甚至包括拉拢资本家的三个代表,都对过去十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胡温十年,却在肆意花费江朱的遗产。

  但不得不承认,在政治改革的言论上,温家宝走得很远,几乎超越了邓小平。只是始终雷声大,不见下雨。这里面有什么苦衷,有什么秘密?这位负责人告诉媒体,温家宝可能会捅出大秘密。温家宝不是一位甘于寂寞的领导人,他会受不了平庸无人聚焦的退休生活,因此他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作秀“。

(续......)

----------------------------------------------------------------------------------

来源:博讯  2013-03-09

传温家宝借酒浇愁 将曝政改遭打压内幕

     今天报导,准备从大陆国务院总理职务煺下的温家宝,考虑写自传,揭露自己在寻求政治改革过程中,遭到的刁难与打击。

 

    日前才披露温家宝春节期间因为心情不佳,借酒浇愁。今天再引述温家宝办公室人员的话指出,温家宝在中共两会召开前,向3个信任的秘书透露,从煺职后第1天起,就要开始写自传,详细记录自己的一生。

  报导指出,温家宝将重点记录过去10年总理任内的各项作为,将政改上受到的刁难和打击全部纪录下来,自传中还将说明家族的财产细节。

  据了解,温家宝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此意,他也不打算假他人之手,将亲自操刀,他也希望自传能在大陆出版。但因为需要秘书移交一些机密文件,做为自传的依据,才透露出写自传的想法。

  这名温办人员向博讯透露,温家宝表面形象亲民,但私底下刚愎自用,连贴身秘书也难捉摸他的想法,政改言论也多半是他脱稿的即兴演出。由于温家宝讲稿必须事先审查,大陆媒体自然不会报导脱稿内容,被外界解读是遭打压,形塑悲剧总理形象。

  也因为这样的性格,这名温办人员认为,温家宝极可能在自传中揭露大机密,因为他不是个甘于寂寞的领导人,受不了平庸、不被关注的煺休生活。

浏览(808)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藤儿
注册日期: 2012-07-16
访问总量: 1,674,77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学粤语迷思
最新发布
· 范儿1258—「The Holy Grail」2:
· 范儿1257—「川普」33:恒心与自
· 范儿1256—「同性婚姻」2:恒心与
· 范儿1255—「认同感」:恒心与自
· 范儿1253—MILF(续一):恒心与
· 范儿1251—Air Miles骗术:恒心与
· 范儿1250—飞笼117(歼-15):恒
友好链接
· 海云:海上的云
· 白凡:白凡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郁香茶:郁香茶
· gugeren:gugeren的博客
· `嘻嘻:`嘻嘻的博客
· 博雅学会: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
· 郭静尘:郭静尘的博客
· 小樵:小樵的博客
分类目录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 范儿1258—「The Holy Grail」2:
· 范儿1257—「川普」33:恒心与自
· 范儿1256—「同性婚姻」2:恒心与
· 范儿1255—「认同感」:恒心与自
· 范儿1253—MILF(续一):恒心与
· 范儿1251—Air Miles骗术:恒心与
· 范儿1250—飞笼117(歼-15):恒
· 范儿1249—马云「成功」14:恒心
· 范儿1248—育儿(洋媳妇)5:恒心
· 范儿1247—「裸体」8:恒心与自律
存档目录
2016-08-01 - 2016-08-07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1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31
2016-04-02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20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1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30
2015-08-01 - 2015-08-30
2015-07-01 - 2015-07-30
2015-06-02 - 2015-06-30
2015-05-03 - 2015-05-31
2015-04-01 - 2015-04-30
2015-03-01 - 2015-03-31
2015-02-01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31
2014-12-01 - 2014-12-30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02 - 2014-10-31
2014-09-02 - 2014-09-30
2014-08-02 - 2014-08-31
2014-07-01 - 2014-07-31
2014-06-03 - 2014-06-29
2014-05-03 - 2014-05-25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3 - 2013-10-31
2013-09-01 - 2013-09-29
2013-08-05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31
2013-06-02 - 2013-06-30
2013-05-01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2 - 2013-03-10
2013-02-01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31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3 - 2012-10-31
2012-07-17 - 2012-07-1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