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梦  
我的移民留学生活 -- 2012年温哥华港湾中文网有奖征文  
https://blog.creaders.net/u/652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孩子毕业 2012-09-12 10:17:28

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

作者:新疆老李/原题:孩子毕业       

       不知从哪年开始,我们这伙朋友都要给高中毕业的孩子开个大的欢送会。一般是几个毕业生的父母租用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外面购买,再加上自做的精美食品,亲朋好友每家也带上一两道菜,少则几十人,多了可以上百位男女老少汇聚一堂。大家是先吃饭,然后是孩子的“毕业”仪式。

  爸爸和妈妈在台上来个开场白,然后是幻灯片,把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排列出来,加上音乐,以及幽默的说明,让大家会心地从头看到尾,笑声加上感叹声起落。是啊,一个孩子从出生、哺育、呀呀学语、走路、上学、到高中毕业,就要离开家去独立生活,每个父母都有一番复杂的心境。

  幻灯片完后让孩子讲话。我们不少孩子都能结结巴巴地讲点中文。他们一般是用中文讲几句开场白,谢谢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让后用英文开始讲点自己的心里话。女孩子爱掉眼泪,上次丽莎和咪咪两个高中毕业生回顾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但让她们的父母是热泪洒襟,让我这个旁观者也热泪盈眶。都说世上有亲情(父母兄弟姐妹之情),爱情(老公、老婆、还有......),和友情(狐朋狗友)的‘三情’之说,可是到了我们这把年龄了,儿女之情是首位了。

  上次老段家的小儿子毕业,老俩口让儿子的一番动人的讲话感动的是老泪横飞。这个小儿子Gary几年前还是调皮无比,不爱做作业。可是就是几年的功夫,小家伙突然懂了事,学习自觉了,开始懂礼貌,说话像一回事了,毕业时被好几所名校录取。

  孩子除了家庭教育之外,交友的环境非常重要。幸运的是,我们这帮朋友的孩子都不错,还没有看到让父母特别头痛的孩子。几年前,现任国务卿克林顿说过: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子的关怀。我们孩子的成长同我们社团的创建和发展,中文学校建立,以及相关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中文学校实际上是由我们社团的几个骨干,也是来到这个城市比较早的几个大陆工程师在1996年创建的。头8名学生中有7位是在大陆出生,跟随着父母到北美陪读,现在又随着父亲的工作到了我们这个城市。他们来北美的时候都很小,即便是在北美,他们开始在家同父母的沟通都是中文。几年后,特别是自从上了小学后,父母发现这些个中国来的孩子已是满嘴英文,在家里讲中文都不利索了。

  这八家父母亲一商量,我们干脆来个中文学校吧,自己给几个孩子教授中文。那时光,他们几家人连房子还没有买呢,都是住的出租房。就这样,1996年5月的一天,在小王租的楼房(Apartment)里开始了‘长城中文学校’的第一天,小王就是第一位老师。学校还有另一名家长担任的周校长。为了把学校正规化,他们以后制定了学校的宪章,申请了非盈利组织的名称,还租用当地公立学校的校舍。家长开始缴纳一定的学费,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都是义工,只有老师得到补助。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16年以后的现在。

  因为孩子每个周六相见在学校,家长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友谊。华人家庭生活很多都是围绕着孩子转。随之而来的周末聚会,常常是为给孩子聚会,家长凑数跟着玩。孩子们玩电子游戏,租新片看,或者出去看电影,家长在家享受各家带来的美味佳肴。有些朋友家的房子大,还有乒乓球活动和台球比赛,但大多数家长是摆开牌桌放松一下。

  几年后学校有了一定的规模,几个校董事出主意要去山上住几天,搞个夏令营。十多年了,这个每年一次的夏令营已成了这些孩子们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好几位孩子上了大学后,甚至是毕业工作后仍然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夏令营。

  这样,我们的这批孩子实际上是在三个环境里长大的。第一是家庭环境。我们大都是大陆来的新移民,父母在中美两国上过学,家庭语言以中文为主,虽然在同孩子的交流中很多被英文替代了。第二是住家周围的环境。孩子在周内大都同邻居或者居住较近的同学一起玩耍。华人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虽然开始艰苦,但经过若干年奋斗经济稳定后,所选的居住地都是比较好的学区,基本上是以中产阶层为主的邻居。第三就是同家庭交往比较多的朋友构成的家庭社交环境。从开始在中文学校相识,到开始交往,以后是共度假期,外出旅游,甚至送孩子同去一个暑期夏令营,邀请大家过生日聚会,逢年过节的大聚会。我们不少家庭已经在家长之间、孩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联系。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一般都会比较正常,打架、偷盗、黑帮、吸毒、旷课、早育等许多北美家庭所面临的青少年问题在我们这些个朋友中极为罕见。虽然孩子们上的学校不一定都是名校,但都是比较好的学校。在目前北美经济衰退,失业率高的大环境下,这些毕业的孩子都有工作干,都能自食其力。

  我刚来北美的时候,想以后过日子就干脆像老外一样,入乡随俗吧。可是这过了几十年了,发现我们的许多价值观、习俗、文化同西方人差别太大,完全像老美不太可能,另外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北美就是个大沙拉盘子,有土豆块、青菜、奶酪、和鸡块,虽然大家和在一起,但各自可以有自己的风味。只要互相尊重,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方式生活。别的不用说了,到老美家里做客,回来后十有八九你还要再加餐,因为他们的饭菜是又少、又简单、还不好吃。大部分时间就是每人拿着个酒杯子不停地聊天。偶尔几次还可以,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自己感觉真没劲。

  就这样,在北美几十年后,我们家里的大多数家庭朋友都是老中,虽然在待人接物上也开始借鉴了老美的一些方式。北美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家是基本上是君子来往,极少送什么厚礼,不会在经济和人情上有什么复杂的关系,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在国内人际关系方面要碰到的麻烦。外出吃饭,大都是AA制,大家不单是习惯了,而且从理念上认同了。

  时光如箭,最近几个我们中文学校第一批的学生不仅仅毕业工作了,而且已经定下了终身大事,今年就要成婚。我们马上要喝喜酒了。

  难道俺们就要进入爷爷奶奶之辈了?老哥们,你别吓着我!

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有奖征文请点击:http://www.bcbay.com/events/zw2012/

浏览(613)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Cbay征文
注册日期: 2012-07-25
访问总量: 136,15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再植的青松 ——音乐家钟少弘访问
· 海外陪考实况+感受
· 裁员风暴到我家
· 混在McGill的日子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多族裔汇聚的洛杉矶
· 中国餐馆打工失败记
分类目录
【征文列表】
· 再植的青松 ——音乐家钟少弘访问
· 海外陪考实况+感受
· 裁员风暴到我家
· 混在McGill的日子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多族裔汇聚的洛杉矶
· 中国餐馆打工失败记
· 发人人理
· 日出的港湾
· 噩梦醒来 阳光灿烂
【征文细则】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梦--移民留学
存档目录
2012-11-01 - 2012-11-15
2012-10-01 - 2012-10-30
2012-09-06 - 2012-09-28
2012-08-01 - 2012-08-23
2012-07-25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