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襄渝线 (上) 军车穿山越岭,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足足行走了一整天,把我们这批女兵载到了铁道兵某师医院门前。 师医院驻扎在陕南旬阳城的蔡湾区,(如今这里已修起了座座高楼,成了县城的经济中心)离城镇有大约三里路。旬阳城坐落在秦巴山区中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当年的旬阳以水运和公路运输为交通工具。我们铁道兵修建的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阳,西至重庆,全长895.3公里。襄渝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铁路横穿当山,白云山,走经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3跨汉江,9跨东河,7 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 碚跨嘉陵江。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悬岩峭壁,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高隧长,多线隧道13座,最长的1685米,最高桥墩76米,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物资缺乏。而我们师就是在路经这条铁路上的其中的一支部队。46、47、48、49、50,五个团在山区,师部在安康,师医院驻扎在城边的山坡上。 医院的山坡下,是沿着坡边通往县城的小路,小路边长满了果树. 苹果、柿子、桃树、梨树,在那果树开花的季节,满园散发着芬香。 沿着山坡往下走,是汉江分支,它像一条湍流不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偶尔,医院停水了,我们相约几个女兵提上待洗的衣服,到河边,边洗衣服边戏水,我们检起一个个小石头,平行沿着河中心抛去,比赛看谁的小石头激起的涟漪多,看谁的涟漪漂得远……..当我们看到那一个个漂远的涟漪,心中感到无比地惬意。 七十年代初的旬阳县,由于交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处于贫困状态。那里的老乡每天两顿用餐,就连正在做体力劳动的壮年人,也是上午捧着一个类似小盆的大碗,碗里盛着杂粮做的糊糊,下午仍以糊糊充饥,粮食不足,不能吃干饭。我们部队刚驻进那里,就接受了一些关于艰苦奋斗,如何和当地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教育。当年部队的饮食生活虽然比青海高原时期强一点,但在那粮、油、肉食品都计划供应的年代,我们的饭桌上仍是蔬菜不多,肉类少见。炊事班养了几头猪,每逢过年过节,他们以杀猪为大家改善生活,其他以外的肉食,诸如鸡、鸭、鱼、牛、羊肉几乎不曾有过。那时,玉米面发糕时常替代馒头。喜爱吃大米的南方战友,偶尔遇上灶房做米饭,立即为下一顿备上一碗。如今玉米面做的食品已成了餐桌上备受欢迎又贵于其他细粮的主食,它对健康身体有益无害并有着极好的营养价值,有一年回国,品尝着那精心制作的小窝窝头,又香又甜,至今令人流连忘返。但那时候的我们,最怯火的就是食用玉米面做的发糕,毕竟,它没有白哗哗的馒头可口诱人,每遇那个时候,我宁愿饿上一顿。 我们这批新兵到医院之后进行了三个月的卫生员基础训练就“上岗了”,我又被阴差阳错地分到了整日和血打交道的手术室工作。记得那天院长到我们手术室视察工作,问我“小乔:把你分到手术室工作,有什么想法?”我紧张之下忘记了曾经受过“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教导,脱口而出:“我不喜欢在医院工作,我害怕见血”。院长说,“来手术室工作的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表现较好的士兵,希望你不辜负组织的厚望,做好本职工作”。我顿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做好本职工作。那时的我们,常常以伟大领袖的教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鞭策自己。现在流行一句“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对任何人来说,都怕选错行。当时我被分配到了医院,被动地接受了这一行业。现在看来,那是“歪打正着”,部队为我选择了一份适合我的职业,以至于我走遍天涯海角,仍以此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