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诗词高手众多,本来以俺微薄的诗词知识也就只配高山仰止,端个板凳听说的份。无奈巫婆这两天对韵律大放厥词后,高手们除了冷眼鄙视之外,看来也不打算答理她。本人痛其愚昧,怜其无知,作为老乡多少有点不忍心看她在无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跌入屎尿满地的厕大卤,为她捉急。抖胆下手开导则个。
巫婆斯说韵律,相当的鸦鸦乌,不知所云,比如韵律是诗词的根本,好像只要懂韵律就可以写诗了,这个相当奇妙,只有没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能说得出口来。巫婆一贯浅薄夸夸其谈,说话前后矛盾,这种基本方向型的错误就不提了。这里专门说说所谓韵律是怎么回事,以求一正被其混乱的视听。
除了过度夸大韵律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巫婆对韵律本身的了解就是停留在没有理解的程度。比如他说,普通话是没有平仄的,因此中文现在无法写韵律诗,很显然这是妄议。这不明明有第一第二属平,三四声属仄这样的新韵规定吗?巫婆对普通话的平仄系统了解怎样阿拉不清楚,那种一口否定的口气也不晓得哪里来的底气。其实新韵写诗比旧韵更方便,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四声便可以自然辨出平仄来。再比如押韵方面,旧韵更苛刻,东,冬二字都是分作不同韵部的,而新韵便算同韵使用,朗读时也没有异和感,岂不方便。旧韵能记住固然好,但其实际功能,在今天不过就是在阅读古体诗词时候了解分韵的原理,不至于以为格律出错而已。现实状况是几乎没有在写作时苛求合乎旧韵的必要。那种哀叹普通话没有入声而无法写韵律诗的矫情,实在是矫揉造作,属于外行的瞎操心。
对诗歌而言韵律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仄,也就是旧诗格律,2)诗歌结构,如对偶,重复等,视觉上还可以包括句和句,段和段之间的长短分布,这个与节奏一起被称作诗歌的音韵美和形式美。3)韵脚。因此以为单一的去除了入声,中文诗歌就产生不了韵律美是很不谨慎的说法,虽然入声的消失的确对中文诗歌的韵律造成一定影响,但凡事因人而异,只要在其余方面下功夫,便不能讲出巫婆那种中文诗歌没有韵律这样无知的话来。
巫婆此人对中国的东西一贯是不论好坏全盘否定,不好猜测她在中国的前半生过的是怎样悲惨的人生,但那种恨不得黄皮撕掉换白皮还洋洋得意的小市民品行,实在是令人作呕,只好加以鄙视的。
巫婆恶毒攻击中国之余,只要是与她有点关系的东西则又是东拉西扯地囊入怀中肉麻地吹捧,荒唐程度令人发笑。戴望舒的雨巷被她说成是受法语诗歌的影响的作品,也不知道这种结论是哪里来的。除了戴有法国留学经历,雨巷诗歌本身婉约,清丽的风格可说尽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活脱脱江南雨季小巷的一幅水墨画,和法国诗歌半毛的关系都没有。可老巫婆就是能够七搭八搭地乱开牙,不懂装懂阿胡卵冒充金刚钻。笑煞宁。
让我们回头看看被她吹嘘的韵律完美无缺顶礼膜拜的洋文诗歌又是怎么回事。法国诗阿拉不晓得,英语诗略为读过一些,最有名的当属经典的十四行,可算格律严谨不好上手,韵律方面。自然是可圈可点,但是究其结构也就是抑扬格多音步,加上不同类型的句尾复韵。其音步上的安排与中文诗的平仄是一样的东西,就是高低音素的有规律重现而产生节奏感。很显然中文发音平仄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普通话都是存在的。因此,巫婆那种现代中文写不出韵律诗歌的说法,除了说她无知无畏,你还能有什么其它表达?
谈了那么多韵律,是因为巫婆似是而非的认为韵律是诗歌的一切的言论,如此干脆去听音乐好了。
其实一手诗歌的好坏最终还是以内容取胜,很多时候人们欣赏诗歌都是默读无声的,漂亮的文句和由此产生的感情和意境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古诗词的时候是在check它的平仄分布的,韵脚是诗歌最外显的部分,留意一下情有可原。多数人的注意力恐怕是在表达主题的文字和意境上的感动。当然象巫婆这样装b的女人,她硬要说她将诗歌韵律作为第一享受,你也拿她没办法不是。
在今天,韵律的重要性似乎应该更往后靠靠,阿拉以为作诗者灵性很重要,非可以被条条框框困的压迫了思想。诗意,感情宣泄,优美的文字再加韵律应该为诗歌创作的几大要素。相信今后追求自然的文字表达以及个性化的诗歌形式会越来越广泛地为读者接受。
写到这里,突然有种喂老母猪吃燕窝的感觉,算了,就此打住。
一首诗的精髓不是韵律,而是主题 -爱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