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好啊好啊的博客  
嘿嘿,好啊好啊!  
网络日志正文
也谈中国古代的剑、刀和能工巧匠 2013-11-02 07:18:30
天坛中有网友寡言著贴“日本刀,欧洲盔甲和其他”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905294,介绍了日本刀和欧洲甲胄,以及他们的传承特点: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工匠不同寻常的地位。并为中国漫长二千年,失传的工艺技术不知道有多少!进行了哀叹。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身为业外人士,好啊好啊觉得似乎不那么简单。

中国古人匠人拥有更多的东西是经验而不是知识。经验和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个人的体验,主观性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太强的可传承性,有时还和迷信混在一起。遇到弟子和后人悟性不好,就无法传下去。而知识则是师者总结经验后升华而成的,客观性强,可言性和可习性强。易为弟子或后人理解,学习,容易传承下去。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古代,还万古流芳地流传至今。好啊好啊在北京时,曾经听过首钢的人讲过匪夷所思的事。首钢的设备都是相当现代化的了,都是进口的设备。一炉钢或铁练好了没有,有很多的现代的检测手段来验证,提示客观的指标供从业者进行决策。可是,这些设备和方法并不受重视。在首钢,养着一些老工人,据说待遇很高,很受人们尊敬。钢或铁练好了没有,只有他们说了算。他们说好了,就好了;他们说没好,就没好。

怪哉,惜乎!连现代化的炼钢设备在首善之都的应用都是如此,重视经验大于重视知识,并且这些经验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现代科学阐明的知识、为现代技术所能验证的客观标准,都在近代遭到如此的忽视。嘿嘿
中国古代的炼剑名家,他们炼出的宝剑的重复性也不好。史上记载的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把,而并不是名家铸就出来的大多数剑都是名剑。甚至还有干将、莫邪的铸剑者为了铸剑而跳入炼炉中殉命的迷信传说。其实表明了中国古人对钢的认识、理解的偏差。表明了古代中国钢铁手工艺的瓶颈和理论知识水平的窘境。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没有重复性好的匠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少年游》一词流传千古。“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虽然是将道君(宋徽宗)幸李师师家的情景以曲丽精雅的语言文字呈现给了我们,但是,第一句“并刀如水”就表明了这个皇帝宠幸的妓女使用的是并州出产的刀子。如此高级妓女使用的东西一定是非常高级的。而并州出产的刀,就是当时北宋时的上等佳品。为什么并州出产的刀那么好呢?而非其他地方的刀好呢?看一看当年的国际形势就知道了,嘿嘿,并州就是现在的大同,那是北宋的军事重地,是和契丹、西夏进行军事斗争的前沿。那里驻扎着北宋的重兵,需要经常更换兵器,所以,那里的兵器手工业发达,而铸出来的刀剑质量好到了能得到徽宗年间的名妓李师师的青睐,而在家中使用。或者是说,富贵之家谁家要是不用并州出产的刀话,那就表明他家属于土豪,没品位。嘿嘿,

还有,古代中国如同有人提及的,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次数太多,再加上北方野蛮的游牧民族的多次入侵,能工巧匠不宜生存,往往死于战乱和其他灾难,或多次被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掠走。因为不是以知识的方式流传与本地,而是以经验的方式被掠走,也就助长了手工艺在本地失传的倾向。

······,总之,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

日本刀的原料称为玉钢,其成分为(二战时期): 铁98.12%-95.22%,碳3.00%-0.1%,铜1.54%,锰0.11%,钨0.05%,钼0.04%,钛0.02%,硅不定,其它微量。
好啊好啊认为这个成分表中列出的成分,在碳这个重要的成分上是最难掌握的。碳多了,结果就成了生铁,虽然坚硬,但是缺乏韧性,易折,而无锋利之特色;碳少了,就成了熟铁,质软,虽然容易锻造成型,但是易钝,杀伤力下降。而古人因为不知道成分这个知识,就如在黑夜中摸索一般,经验只能是在加热锻打方面积累,但是,因为素材不同,加热的温度难以恒定,重复性难以提高。
当然,在好啊好啊看来下面评论中的日本刀的制作方法都是近代人总结的来的知识了。而在古代时,多为经验。但是越是经验逼近知识,就越容易的到师长的教授和弟子的学习,使得一项技术的到有效的传承。
而日本刀的用法,只是极为适合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特点。它的用法简单,搏击时主要就是八个动作,日本刀非常轻、灵、巧,实战时就是一个速度快,目标准,容易学习。如同中国古代的剑一般,虽然不宜用于古代大军作战,可是作为近身搏斗的兵器,或用于小规模的轻装突袭,以及单打独斗时,却是一件非常难以对付的兵器。和中国的剑不一样,日本刀是双手握柄的,可供驱使的力度就远大于中国的剑。当然日本刀是使用要是掌握好的话那就需要下工夫了,不断的练习。当然在冷兵器时代,带刀携剑者都是关键时刻以命相搏的,大家都在下工夫,可是在人之中还是有天生的条件,悟性,再加上后天的努力的差异的。命不好的就丧命于他人的刀剑之下。

好啊好啊在下面的帖子曾经提及过去曾经有过习武的经历。老师是一位国内非常有名受尊敬的武师。他家大哥为了抵抗日寇的入侵,身为一个军官献身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他给我们讲过日本刀的厉害。但是认为中国武术能战胜日本的。其实,他家大哥经历的抗日战争那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了,日本人的刀仅仅为一个军官的装饰品,而不是主要的武器了。

想想明朝时的“倭寇”,人不多,却危害非常大。搞得明朝政府焦头烂额的。虽然倭寇多是源自中华土地的南方人,可是他们身材和日本人相近,在明朝的闭关守国的政策下被逼落海为寇后,肯定是必须下工夫勤学苦练的,所以就不是和平时期的明朝军民能轻易抵挡的住的。搞得明朝政府花大力气,出大钱,再经戚继光努力奋斗了多年,才将倭寇的祸害降至最低、能为社会容忍的地步。

嘿嘿,

好啊好啊!

浏览(944)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好啊好啊1 留言时间:2013-11-02 17:59:03
感谢寡言网友光临指导!嘿嘿

日本刀制法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术,而且从练钢、打刀、到抛光磨刀是不同师傅制作。共分如下几个步骤:
炼钢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而炼钢师傅只会从炼出来的钢里,用目视挑选出来他觉得品质最好的钢送去打造成日本刀。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水减
送到刀(工)匠的玉钢并非一块完整的钢;而是零散不全;分散好几块。刀匠师傅必须把这些零散的玉钢重组成一整块可以打造成武士刀的钢块,这个过程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玉钢成分(二战时期): 铁98.12%-95.22%,碳3.00%-0.1%,铜1.54%,锰0.11%,钨0.05%,钼0.04%,钛0.02%,硅不定,其它微量。
好啊好啊认为这个成分表中列出的成分,在碳这个重要的成分上是最难掌握的。碳多了,结果就成了生铁,虽然坚硬,但是缺乏韧性,易折,而无锋利之特色;碳少了,就成了熟铁,质软,虽然容易锻造成型,但是易钝,杀伤力下降。而古人因为不知道成分这个知识,就如在黑夜中摸索一般,经验只能是在加热锻打方面积累,但是,因为素材不同,加热的温度难以恒定,重复性难以提高。
首先为了不让玉钢接触空气氧化;要先把钢材用黏土包覆起来;接着刀工会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分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锻炼
刀工将烧红的钢块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追打到第10次,就会有1024层的钢材,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这就好比揉面一般,捶打的层数越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分就会更加均一,铁晶体也会更细致,最终锻造出来的钢材品质均一、达数千层,十分强韧。
钢材搭配
日本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所造成的。首先,刀工以碳素含量多而硬的刃金(はがね,Hagane)、皮鉄(かわがね,Kawagane),将碳素含量少而质软的心鉄(しんがね,Shingane)包裹起来,日语称做造込(つくりこみ,Tsukurikomi),这样的双重构造是日本刀的一大特点。外侧的刃金和皮鉄使得刀锋利而且有适当的硬度不至于弯折。此后的烧入阶段以碳素量和焼入的冷却速度控制刀尖和其他的部分的体积膨胀量的差,从而使刀尖产生强烈的压缩应力,使得刀更不易破损,并且形成弯刀的弧度。
素延
将刀的形状捶打延长成长条形,叫做素延(すのべ,sunobe),在这个阶段基本出现刀的雏形。这一步完成后,刀工会将最前端部分切掉,来制作刀尖。
烧入
“淬火”最后一道火锻工序。刀工先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やきばつち,Yakibatsuchi),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刃的用土较薄,镐地和栋的用土较厚。基本上,烧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些头绪。不同的流派烧刃土的成分和调制方法亦有不同。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 750℃ - 760℃的炉火之中(当达到温度时,刀身会呈现像朝日般的火红)。刀工凭经验由火炎的颜色判断炉内温度,若温度超过800℃以上,就会影响刀的强度(刀身会裂开)。经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刀匠就会刀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却,进行另一道淬火工序。通过此步骤刀变得更硬更锋利,刀身会自然产生弧度,刀的表面生成一层非常坚固的“马登斯晶体”或称“麻田散体” (Martensite)。所谓马登斯晶体(麻田散体)简言之,即是高温晶体结构因为急冷的缘故,使得碳原子被锁紧在晶粒中而产生“亚稳”(Metastable)的状态,所以晶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张力,造成坚硬的效果 。而经过此步骤在刀刃与刀面的边界处产生出如同洒上银沙般的颗粒状纹样,日语称做沸(にえ,Nie)。整体来看,这些细小的白点形成白雾一般的线条,称作匂(におい,Nioi),是鉴赏一把日本刀品质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在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收尾
此时刀已基本成型,需要开始转入更细致的深加工。
锻冶押
调整完成焼入的刀的弯曲度、刀工进行粗略的削制。此时检查修整细小的瑕疵、刀体形状等进入最终调整阶段。

为安装刀把而留出的部分,日语称为茎(なかご,Nakago),也可以写成中心,中子。刀工调整茎的形状、开一个镶嵌刀柄时使用的目钉穴(めくぎあな,Mekugiana)。并且刻上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这个部分容易生锈,根据锈迹可大致判定刀的年代。
铭切
一般刀工在最后将自己的名字、住所、制作年月铭刻在茎上。严格讲,铭是被利器切在或錾在茎上的。一般的,在表面铭刀工名和住所(佩刀时向外一侧为表)、内侧铭制作年月和持刀者名,但是例外也很多见。
以上步骤完成后,刀工的工作到一段落,研磨、造鞘、装饰、卷柄等工序另有专人负责,不属于刀工的工作范围。
当然,在好啊好啊看来这都是近代人总结的来的知识了。而在古代时,多为经验。但是越是经验逼近知识,就越容易的到师长的教授和弟子的学习,使得一项技术的到有效的传承。
而日本刀的用法,只是极为适合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特点。它的用法简单,搏击时主要就是八个动作,日本刀非常轻,实战时就是一个速度快,目标准,容易学习,但是要是掌握好的话那就需要下工夫了,不断的练习。当然在冷兵器时代,带刀剑人都是以命相搏的,大家都在下工夫,可是人还是有天生的条件,悟性,再加上后天的努力的差异的。命不好的就丧命于他人的刀剑之下。好啊好啊在下面的帖子曾经提及过去曾经有过习武的经历。老师是一位国内非常有名受尊敬的武师。他家大哥死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他给我们讲过日本刀的厉害。但是认为中国武术能战胜日本的。其实,他家大哥经历的抗日战争那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了,日本人的刀仅仅为一个军官的装饰品,而不是主要的武器了。想想明朝是的“倭寇”,人不多,却危害非常大。搞得明朝政府焦头烂额的。虽然倭寇多是源自中华土地的南方人,可是他们身材和日本人相近,在明朝的闭关守国的政策下被逼落海为寇后,肯定是勤学苦练,而不是和平时期的明朝军民能轻易抵挡的住的。搞得明朝政府花大力气,出大钱,再经戚继光努力奋斗了多年,才将倭寇的祸害降至最低、能为社会容忍的地步。

嘿嘿,
好啊好啊!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11-02 08:27:55
我谈的是日本刀和欧洲盔甲。欧洲现在已经没有人用古法制造盔甲,但日本仍有用古法制造日本刀的工匠。上次BBC或discover节目里面就详细讨论从玉钢炼制到磨刀各项制刀工序。

从古代工艺到现代技术,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北宋文人欧阳修曾写下了一首名为《日本刀歌》的诗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閒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繡澀短刀何足雲。

诗中,记录了关于日本刀的一些情况,当时的中国人已将之称为宝刀,有越地(今中国華南地区)的商人专为购刀而前往日本,并从美术角度描绘了日本刀的外形和样式。由此诗可看出日本刀在平安時代後期,鎌倉時代初期时已经成被外国认可、并成为日本的輸出产品之一。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好啊好啊1
注册日期: 2013-05-30
访问总量: 201,59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靠编瞎话能争取民主?
· 祖先的“健康饮食”并没有导致长寿
· 没文化的冠军孙杨杯具了
· 奇怪!校长为何不能检阅军训学生
· 请持文化多元化的思维善待中文
· 应该珍惜汉文化的秧歌和二人转
· 成龙做事高调和他儿子吸大麻无关
分类目录
【感想】
· 靠编瞎话能争取民主?
· 祖先的“健康饮食”并没有导致长寿
· 没文化的冠军孙杨杯具了
· 奇怪!校长为何不能检阅军训学生
· 请持文化多元化的思维善待中文
· 应该珍惜汉文化的秧歌和二人转
· 成龙做事高调和他儿子吸大麻无关
· 从成龙之子吸毒说说大麻(图)
· 每年今日必须重温的文章
· 危险!国人识别毒蛇的知识不足(
存档目录
2014-10-02 - 2014-10-02
2014-09-20 - 2014-09-29
2014-08-06 - 2014-08-30
2014-07-02 - 2014-07-05
2014-06-02 - 2014-06-24
2014-05-02 - 2014-05-27
2014-04-01 - 2014-04-29
2014-03-03 - 2014-03-26
2014-02-01 - 2014-02-25
2014-01-20 - 2014-01-27
2013-11-02 - 2013-11-23
2013-10-01 - 2013-10-29
2013-09-01 - 2013-09-26
2013-08-15 - 2013-08-22
2013-07-09 - 2013-07-2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