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9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这是费雪1930出版的《利息理论》中首页写下的开端词,常被世人引用,说的不错,“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的结果,没有任何一笔收入是孤立的个案,每一笔收入都有它的逻辑链条,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打个赌,形成我的下一笔收入。
广义条件反射
企业是经济环境的产物,需要注解的是每一个企业都有它一组特定的前提条件,这组确定的前提条件决定了企业的生与死。
从更大的视野看,人类整个的生存都取决于我们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以汤恩比的观点解释就是‘挑战与反应’。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挑战’,行为主体,通常是人,也可能是动物,会对此挑战做出行为反应,并由此对环境产生某种变异,‘挑战’改变了固有的生存状态,形成了新的外部环境,如此循环往复,挑战---环境,渐进地演化至今。
但,你想到过吗,更宏观的层面:社会与人类的全部演化背后的机理都是条件反射,也即汤恩比的 ‘挑战与反应’。
条件反射最初是巴普洛夫从狗身上概括出来的,汤恩比则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论证了人类社会的演化模式:‘挑战与反应’,巴普洛夫,汤恩比所谈的都是一回事,我个人认为巴普洛夫讲得更有启发性些,只是我们需要在理解上做一个扩展:广义地理解条件反射。
同理,企业的产出也是(经济)环境的结果。
股市,事件推动
企业谋利,上市、股价波动,无论我们是否适应,它是一种存在,且尚少有人能驾驭它。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可惜我查不到原文了,只能写下梗概。
一个心理学实验。
组织者举办了一个小型会议,参与者有各种背景的人,期间,休息时,组织者宣布有奖品藏在会议室中,寻获者得之,实验的结果,有人参与,有人无动于衷,但是当奖品足够重时,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寻宝。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了什么?人们总是在‘利益---代价’之间权衡,当‘利益/代价’足够大时,所有人都可以不要脸,就如眼前,央视的各级主管、主持人们,对你、我而言哪一个不是神仙,但对周永康、谷俊山而言,哪一个不可以是婊子!
------话糙了些,理却如此。
股市是投一个估值游戏,没有人知道在此经济环境下,其值几何,投机与投资是股市中最基本的行为,它们之间很难用一条界线来划定,投机与投机者的转换通常在瞬间就决定了,决定于:‘利益/代价’之比,奖品足够大,所有人都会是投机者。
趋势
趋势是一个难于语言传递的概念,人人心中有笔下无,通常当趋势结束时,我们回望才观其全貌,却已时过境迁,置身其中时我们常感到困惑‘这是未来吗?’,一天、一周的涨跌是否代表了一个月乃至全年?
的确,一定有某些时候与未来同向,但是,也的确看不出任何的端倪,我们显得很无助。
怎么办?从假设出发。
从假设出发,回溯股票的估值过程,建立一个估值过程的逻辑模型。
股市是一个企业价值估值框架结构,它由事件推动的,企业价位,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市场认可的评估结果,这一系列的事件有针对企业的、局部的,也有非局部的,其影响力的边界一时难以界定,更有整体的、根本性的事件,如:财经政策、新的统计数据。
身在其中,难窥全貌,我们只能假设‘目前就是未来’,检测影响企业的事件,如无特别的事件出现,我们应倾向确认这种趋势,在技术上,我们可以观测价格的平均线。
审视经济事件,评估对企业、市场的影响,我更倾向把股市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为投机者,请记住:只要‘利益/代价’足够大时,所有人都可以不要‘脸’。
所以,最好的交易过程是显而易见的,在股价转变趋势时改变自己的交易方向,问题是我们如何区分在哪些是转变趋势、哪些是市场波动,也许,我们命中注定找不到有效的万全之策,退而求其次,采用‘追涨杀跌’的交易策略,但‘追涨杀跌’要在趋势改变的最开始。
估值过程
股市是一个企业价值估值框架结构,企业如何在买卖的交易中确立价格?
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的股价不同,如,多地上市的企业,在每一个市场的价格都有差别;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股价不同,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股价取决与交易的外部条件。
企业总是应某种社会需求而诞生,企业行为可以通过一系列事件来刻画,一类事件,对企业直接施加影响,A1、A2、、、An,每一个事件Ai对企业的股价的影响有:正面、负面及中性。正面影响的因素通常被市场称为利多消息,中性的被忽略,负面消息会引起恐慌,被证实后,甚至会导致公司退市、倒闭,如安然案。
同理市场中还有另一类事件,对企业间接地施加影响,二类事件,B1、B2、、、Bn,同样,每一个事件Bi对企业的股价的影响也有:正面、负面及中性,此类事件应涵盖政府政策、民俗、同类企业,竞争对手,突发的社会与自然事件,总之,是那些企业本身不能驾驭的、被动接受的因素。
没有人可以确切的知道在现在及可以预期的将来,企业股价为何,只能估计其价如何,通过事件评估股价,没有人知道其真正的价值何在,所以,我称之是‘估值游戏’,是企业对环境的反应,把握企业及企业环境方可预估其价。
估值会选择一些参照物,如长期、短期利率,比较的潜台词是假如我买债券其收益如何?
在估值游戏中,投机者权衡着未来的价格,随时准备把芋头在变得烫手之前抛给下一个伸出手来的接班人,为卖而买,因逆转(预估)而沽。
估值的不确定性
企业股价的估值非恒定,他会随着市场环境而影响大众的评判,甚至,我们几乎无法证实它的存在,我们只能参照P/E与利率,但是,对于那些低收益甚至没有收益的股票,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P/E值通常高的离谱,从账面看,你的后人假如想拿到股息的话,至少要在五代了,但是它们却通常是那些最为活跃的股票,答案只有一个,皆为投机客,甚至连股东也不例外,不同的是,股东想的是把股票溢价卖给风投公司,投机客想得是卖给接手人。
股东、风投、投机者,都各有个的估值,各有各的接手人,谁也不会等着五代之后的股息。
面对估值的不确定性,人们提出了‘估值溢价’的假说,把高P/E的股票通过种种理由修改期值,使得股价变得可以被理解,被接受。
‘估值溢价’,胡说八道!只是给接棒者一个买入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通常是无法兑现的,从‘估值溢价’到市场价值的过程中有很多前提假设,哪一个假设兑现不了,都将制约 ‘估值溢价’,都将会使‘估值溢价’成为幻影。
市场,只是一个估值框架,等待下一个买入者。
估值虽证明不了,找不到,却又很难否定它,毕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甚至被奉为圣典,格雷厄姆,巴菲特,其财富令人仰慕,但是,不全对!
他们奉行P/E理论,以其标准买入,静静地等待,直到某一天,大家在那一刻突然普遍接受了他们的说法,很遗憾,很快又会过去;毕竟,在2000年前后,巴菲特错过了互联网的狂潮,因为虚无的企业P/E为其理论所不容,当互联网狂潮退落时,很多人慨叹‘还是老姜辣’,风投们却在‘姜是老的辣’之前赚得乐翻了天。
格雷厄姆的理论,是静态的,以历史数据推断未来,从根本上排斥了高P/E的企业、垃圾债券,为什么?它没有从‘交易的角度’来动态地估计未来。
未来何在?交易量!
无论我们对市场如何判断,它必将体现到交易量上,量变---质变,质,即股价。
质取决于量,交易量的累积决定了股价,行笔至此,也许,我们应当明白了P/E、‘估值溢价’都不再重要,股市这部企业的估值机器,是通过交易量来确定股价的,在没有新的事件出现以前,市场的价格应遵循其故有的方向,但会逐步减弱,仔细地思考一下沙堆模型,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一问题。
交易量,非传统交易量,传统的交易量概念,对交易量的理解并不充分,交易量是有方向的,是矢量交易量,交易量也非按时固定的间段,天、周、月,来计算,累积矢量交易量在其区间内,需要多久就计多久,其数值只表示市场在当前方向上累积的交易量有多少,体现的是市场的‘发酵’程度,它唯有相对意义,与历史记录做比较,警示我们离可能的逆转临界点有多远,通常,在一个大的矢量交易量上,一个孤立的事件,先是造成个股的逆转,然后扩展到整个体系,在扩展到其他体系(市场)。
无论如何,对于事态的演变,我们应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一个逻辑过程:种子----发酵----成长----衰落,其衰落实际上是另一颗种子在发芽,再重复上述过程:
衰落(种子)----发酵----成长----衰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将如何理解、如何来量化这一过程。
事件是如何发酵的?
看一下历次的股灾,我们大致地可以某到其脉搏,甚至可以从上一次大灾之后的经济复苏过程找到政策层面的逻辑链条,
1996年的LTC风波,模型的盲点,国家信用崩溃,原本逆向变动的市场规律变为同向变动;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泰铢开始,日本撤资,到香港的联系汇率;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投资人从疯狂变得理性,新兴公司开始参差显现;
2007年7月起的股灾,雷曼公司倒闭,坏账显现;
眼前,即将来临的,也许是调整,也许是股灾,都可以在从结构上找到答案,恰如希特勒名言:所有的战争在没有开战以前就已经打完了。
大的股灾总是因个别事件触发了一个体系的崩溃,就如同一粒沙子落在沙堆上,你没有办法确定它会留在下落的位置,还是会引发局部的坍塌?参见沙堆理论模型。
也许,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部高速准确的跟踪仪,可以准确的跟踪其周边每一粒沙子的动向,运动扩散,意味着坍塌,运动扩散变缓,则意味着坍塌进入尾声。
运动扩散的速度决定了沙堆的未来状态。
在没有外部力量作用的前提下,市场将维持其固有的运动方向,但这个固有的运动方向,在没有新的事件刺激的前提下,运动的速度会趋于缓和,直到停止。
想一想,那颗落下的沙粒,它绝不可能静止,只是影响的范围大小有别,引起的任何坍塌总会趋于静止,除非有新的沙粒落下。
股价也是如此,总是要有某个事件推动它,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条件反射与过程回溯
社会的进程是以条件反射的方式进行的,‘非我之外即环境(条件)’,非我之外是我的条件,反之亦然,所以社会进程,在通常的情况下看上去很混沌,摘不清,理不明。
我建议采用过程回溯的方法倒推,换个说法,即:路径依赖,顺着来源回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唯有现实,其来路不明,此刻,我们的出路是:假设---检验。
在股票的估值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非常清晰地意识的,没有一个一定的估值存在,这多少有点让人吃惊,外部条件不同,人们对股票的价值认知不同;股东、风投、投机客,交易对象不同,估值也会参差,所以,如果有人对我讲XXX估值如何,我会探究一下,从那个角度出发,找出它的盲点。
估值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在什么样的价格卖出,高P/E的股票就是如此,为卖而买,皆为投机客。
历史的事件推动及趋势
上面,谈了些很细节的事情,可能无助于我们很好的理解:“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事件推动’这样的基础信念,我们也许可以从更大的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我们历经人生,对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会比较清楚些,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曾经经历了中国的政治生活,文革、改革、64、、、,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或者我们的家人,参与其中很难全身而退。
49年以前的土改、57年的反右、三反五反、文革、改革、腐败、、、
看得明白吗?不明白!当你纠缠其中时就更不明白了,当我们回首往事时,看的明白吗?我想,多少能看明白些吧,全景图一目了然,是非、因果清晰可见。
当你纠缠其中时,你分不清是非曲直,找不到方向,内心的判断可能与现实相去甚远,觉得错的东西却洋洋得意、高高在上,认为对的东西,成了罪孽,现实的利害关系严重扭曲了我们的判断,我们如何从眼前那些正在发生的事件厘清未来?当你纠缠其中时,很难!
同样的道理,股市,我们纠缠其中,在孤立的事件下,我们也很难确定方向,想一想历史,想一想父辈的挣扎与扭曲,似乎,我们对‘事件推动’应有所领悟。
趋势
趋势何在?就历史而言,趋势在人性中,在人的本能中,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愿望,当没有外界压力时‘我们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即:零压力时的个人愿望。
我读过一个禅故事,名为:为什么团团转,附件。
那只牛被外力胁迫无奈地绕桩,我们被体系纠缠,无奈地被裹挟其中,当没有外力是,那只牛将是什么状态?当我们不再被体系所制约时,我们会是什么状态?
趋势,就在与当压力趋于零时的状态序列,‘压力趋于零’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趋势所体现的的状态也应是一系列之表现形式。
回到上面的禅故事,没有外力时,牛是什么状态?游荡,自由自在地游荡;同理,没有用老大哥时,我们会怎样?我不知道你,反正,我会死的!----“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王勇平如是说。
我们内心的愿望是强大的,外力无论它多么有力,都必将衰弱,因为它是非自发的,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体系去维系它。
回忆一下文革往事,对我们个人生活有多么大的胁迫力量,但是这股‘胁迫的力量’需要一个更大的体系维系它,当这个体系维持控制力减弱时,左派瓦解,我们的生活多少向我们内心的理想状态回归了些。
题外话
最近有报道:《中国官场最“叫板”的动作:“裸官”,你面临着两种选择,一。退休,别干了;二。要么你穿上“衣服”,放弃“裸官”,让国外的子女或配偶回国生活!
、、、
值得思考的是,“多名担任正职的处级干部被撤职”。这意味着,“裸官”面对“叫板”,某市不少“裸官”选择宁可不当官儿。“裸官”宁可被撤职也不穿上“衣服”……》
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体系“裸官”们却选择“宁可辞官也不穿‘衣服’”,岂非怪栽?无需诧异,这就是内心的力量,“裸官”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当官,只是一种需要,苟且为之。
行笔至此,中国向何处去?不难理解了吧?强大的外力控制可以维持多久?你杀虐一个人,他的背后至少有15个亲友,你如何说服他们?你至少间接地为自己创造了15个潜在的对手,所以我们才观察到一个恐怖的现实:越管越乱,力量的长消已在其中。
言归正传,我们内心自发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因发自内心而持续恒远,非任何外力可比,无论它有多么的强大,总有它维系不了的时刻,我们的未来何在?低下头,静静地问一下你的内心,你需要什么样的日子,不用在意任何的强权,他们会恐惧我们发自内心的愿望。
49年以后革命的失败、改革、反腐败哪一条不是证明?所以,历代君王都要把‘顺民意’放居其首,至于能否做到,是否为私利所瓦解,那是另外一回事。
江声称‘三个代表’,胡说‘执政为民’,现实中贪腐深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官方与民争利,限制约企业发展,贪官与民争利,掠夺企业利益,他们会有明天吗?有!他们会有后天吗?一定、、、没有!
因此,趋势何在:外界压力趋于减弱时出现的状态,此状态,取决于力量的对比。恰如古训: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吕氏春秋·首时》,‘此时’,此刻,即力量对比产生逆转的那一刻。
量变引发质变,量变使力量对比产生变化,在彼此力量产生逆转的那一刻,坍塌来临了。
就目前的美国股市看,自2009 3月至今持续向好,被称之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长的牛市,以我的观点,灾难就即在,股市被利好事件持续推动,累积的交易矢量已经在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位,市场的逆转随时来临,自2014年5月19日起,SP500的交易量已经下降了一个级别:’2,xxx,xxx,xxx’,我们只需要等待那颗‘不经意落下的沙粒’,也许是某个企业的坏消息,也许是财经新的政策,也许是国际突发的政治事件、、、总之,我自等待那颗‘触动沙堆雪崩的沙粒’,它将在新闻中显现。
附件:为什么團團轉
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裡的老禪師。來到禪院,他與禪師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皆因繩未斷。」 老禪師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禪師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禪師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 「老師父,我驚訝的是,您怎麼知道?」
後生接著說:「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子,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牠轉來轉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您既沒看到,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隨口便答對了。」
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