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5日,星期六,孩子学芭蕾,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等她,阅读着打印出来的《无权者的权力》。 很久以前,我就看过几篇哈维尔的文章,在电脑上看,不过瘾,想买《哈维尔文集》,买不到,我知道,这又是‘老大哥的主意’。前不久听说,崔卫平女士有个讲座,很想去听听,但身在异地,崔卫平女士《哈维尔文集》的译者之一,很想见见她,至少我也要问问,‘你的译作为什么买不到?’。 我猜得到答案,只是想验证一下。 我在操场上读《无权者的权力——纪念扬。巴托契卡》,不觉间出了一身汗: 反叛、政治上已成一具僵尸,不同政见者、反对党、次等公民们、生存环境中的权力的本质、专制、超级大国、政权的蜕变、‘要住进这间廉价公寓,代价极高’、革命风潮、东欧集团、水果店、贴了一幅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传送什么信息、人人都能用的藉口。’‘、意识形态’、、、、、、 我突然感受到了一束刺眼的光从我的左上方直刺下来,那种感觉仿佛是弗朗西斯感觉:“感到突然有一道白热的、亮得叫人睁不开眼的闪电在他的头脑里爆炸”——引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哈维尔的词组在我的‘头脑里爆炸’,不觉间渗出了一层汗,在冬日里的深圳。 我顺着光线看过去,高尔夫场地的边上,一部老吊车在我的左前方不远处的楼盘工地上转来转去,强光是操作塔的玻璃所反射而来,工业文明在继续,用不了多久,又将有一个新的楼盘问世,又会有人赚得满盈,又会有新贵享受他们的幸福生活了。 25日中国政府审判了一个瘦弱的文人,刘晓波先生。 刘晓波,08年12月公布了一个《08宪章》,我看到了,认签了,并以‘我闻到火药味了。’为题转给了朋友们,宪章运动并不是刘晓波的原创,哈维尔就曾以《77宪章》表达过民众的合情理的社会的诉求。刘晓波不是原创,偷牛的是哈维尔! 我猜想,刘晓波是看了崔卫平女士的译作《哈维尔文集》之后深受启发,才试图去拔那棵‘桩子’的,他也许还看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入情入境,但却没搞清楚,他不是鲁智深,这棵‘垂杨柳’也不是一个人能拔的起来的。 审判刘晓波,实属不该,始作俑者是哈维尔,拉皮条的是崔卫平,一个弱文人,至于嘛?刘晓波饱受其害,要真是想审的话,派我们英勇、强大的海军去,用舰载直升机把把哈维尔给凌空取来,一洗‘空投之辱’,再请薄熙来同志把崔卫平判了,译作,全部收缴,焚毁;‘焚书判儒’,看她还敢不敢‘拉皮条’,看看哪个文人还敢乱说乱讲的? 我想起了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威尔逊用估量的眼光望着他。这不是个奇怪的家伙才有鬼哪,威尔逊想。昨天,他吓坏了;今天,他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 麦康伯感到一种他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抑制不住的和莫名其妙的快活。 、、、 “你知道,我想不管是什么玩意儿,我再也不怕了,”麦康伯对威尔逊说。“咱们一看到野牛,就开始撵它,我的心里就起了变化。好像是堤坝决口。十足的刺激。” “胆子也变大了,”威尔逊说,“什么奇怪的变化人们都会发生。” 麦康伯的脸上闪闪发亮。“你知道,我发生了变化,”他说,“我感到完全不一样。” 、、、 “你知道,我想再试一下,打一头狮子,”麦康伯说,“我现在真的不怕它们了。说到头来,它们能把你怎么样呢?” “说得对,”威尔逊说,“人最狠就是能要你的命。这是怎么样说的呢?是莎士比亚说的。说得太好啦。不知道我还背得出不。啊,说得太好啦。有一个时期,我经常对自己引用这几句。咱们不妨听一听。‘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再死。’说得真精采,呃?” 、、、、、比丧失童贞变化更大。害怕一下子消失了,像动手术割除的。别的东西长出来,代替了它。这是做一个男人的主要东西。有了这东西,他就变成了一个男人。女人也知道这种情况。做男人的压根儿一点也不害怕。 弗朗西斯曾经懦弱,被威尔逊睡了老婆之后变得大胆而坚毅: “你知道,我发生了变化,”“我感到完全不一样。” “你知道,我想不管是什么玩意儿,我再也不怕了,”麦康伯 我被‘强光’所刺! 曾经,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科南郊“布托沃射击场”的大清洗纪念地,悼念死于斯大林大清洗的遇难者时用感伤得颤抖的声音说:“大清洗导致几百万人被迫害致死,他们是有着自己观点的民众,他们并没有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是民族最优秀的人物。” 当善良无害的人被审判,当人们无畏地讲出自己想法的时候被审判,我感到心灵被强奸,那种撕裂的痛楚,那种无援无助的恐惧,但是,“你知道,我,我们发生了变化,”,“感到完全不一样。” “你知道,不管是什么玩意儿,我,我们再也不怕了,”——山里人,‘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再死。’。 对任何人而言,死的时间永远不活的时间长,我们大可不必为‘活的时间’而担忧,分母是无穷大的。 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尊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享有神圣的人权,有权公平地享受生活。 活着,是原则,有尊严地生活,则是我们更高原则。附件1. 胡先生讲‘依法治国’,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细究下来,我却看到,同是‘法’字,含义却大相径庭,同词异意。 我们可以起诉行政部门吗?我们可以起诉政府官员吗?政府的司法解释凌驾于立法之上,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有理可讲吗?穷人、老百姓打得赢官司吗?拿不起贿金,哪里买得到赢判?我们拥有物业权,可是资本家的推土机在武装警察的护卫下开到了我们的门前,房屋随时毁于一旦,随时毁于‘公共利益’。 法律,在这里,保护的是权力与资本;保护的是政府行政。实际上,人家早就明明白白地告诫过社会:“党的领导地位不可不动摇‘,’稳定压倒一切‘。 ‘我的指令你不服从’,‘稳定压倒一切’,那么,任何打压手段都是合情合理的了,‘你不听话’,‘活该!’。 人家讲得明白,只是我们没听懂!当然了,领导们不会像我这样没水平,他们会以文雅的方式表达意志:坚持原则,依法治国。 我们需要宪法,我们需要法律,但是,我们不再可以接受被操纵的宪法,不再接受枪口下的法律,直选人民代表,修改宪法及相应地修改法律;重建我们国家的法律基石,让我国人民可以安心的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之下,而不是生活在法律保护的权力之下,使我们最为普通的百姓,成为公民,成为国家公民,可以对任何违背我们意志的强权说‘不!’。 阿拉法,曾在1974年11月13日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那些称我们是恐怖分子的人试图阻止世界公众了解关于我们的真相,试图阻止我们接受公平。” 我会讲什么呢|? “我们两手空空,我们需要法律,用法律保障我们公民的权利,需要公平,需要公正,需要过有尊严的生活;请不要剥夺我们的‘知情权’,我们需要了解世界,需要自由地思考与学习。 我们两手空空,没有橄榄枝,更没有枪,但千万别迫使我们伸手摘下的不是‘橄榄枝’。” 判了刘晓波,对我来讲,却像麦康伯的感觉:“、、、、、比丧失童贞变化更大。害怕一下子消失了,像动手术割除的。别的东西长出来,代替了它。这是做一个男人的主要东西。有了这东西,他就变成了一个男人。” “你知道,我发生了变化,”,“我感到完全不一样。”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再死。” 我们需要过有尊严的生活,也许,需要有人为此殉道,不是已经有了吗?还会有,直到我们获得‘有尊严的生活’,直到我们实现我们的更高原则。 这里,没有外来侵略者,但是,我们的公民权力也常常地被无端剥夺,看一下我们的身份证,名称是居民身份证,号码是公民的,我们被要求遵守公民义务,但是,我们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公民权力,诸多权力被侵害,被恣意废止。 为此,我首先要求行政当局在全国范围内更换身份证版本,并为之正名:公民身份证,向社会公开道歉;在全国范围内自愿免费更换旧版身份证。 我自以为是中国公民,当公民权力与公民义务不对等的时候,我也将不遵守公民义务! 当政府权力得不到监管的时候,当行政官吏们滥用公币的时候,当军队豪车遍地是时候,当公共设施得不到监察的时候,当民众生活得不到安全保障的时候,、、、我拒绝我的公民义务! 当我们的公民义务无法监察时,我拒绝我的公民义务;居民,不需要尽义务。 所以,我们需要: 1.人民代表直选,一切权力归人民代表大会;2.修改宪法及相关地方法律;3.司法独立,中立;4.行政中立,军队中立;5.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外无人;6.保障言论、结社、新闻的自由;7.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不受侵害,无条件地执行公民义务教育;8.保障公民,居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害; 我知道,我开列的条件与现实相去甚远,但这是保障我们‘有尊严地生活’所必需的必要条件。 我们就是因为上述条件尽遭践踏,才生活得如此忍气吞声,生活的如此的无可奈何,生活得如此窝囊。 哈维尔,初相识,却像个知心人,像个老朋友,句句入心,但是,有人不愿意听,比如,‘老大哥’就很不高兴,不用管他,我已经看够了老大哥的眼色,我希望过有尊严的生活,我有我们的更高原则,我们也坚信要‘坚持原则,依法治国’。 诚如弗朗西斯所言:“、、、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再死。”,我们无一例外,都将会有一个下场,有多种死法,但是我希望我们能选择一种有尊严的下场:“你知道,我发生了变化,”,“我感到完全不一样。”、、、“我想不管是什么玩意儿,我再也不怕了!”——山里人。 为了我们的尊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甘地,哈维尔,曼德拉,刘晓波,赫尔辛基、、、为了我们的未来,这才是我们的义务。 附件1:《更高原则》,(Higher Principle),捷克斯洛伐克 1942年6月,希特勒驻“捷克摩拉维亚保护国”的最高头目被刺杀,德国法西斯因此在该治区内开始白色恐怖活动。古典中学毕业班的同学因一张毕业照无端被牵连。随着事情的发展,该毕业班的维尔卡等三人最后被无辜杀害。在整个事件中,被学生戏称为“更高原则”的马列克教授始终伸张正义,不为恐怖所吓倒,感染了同学们。 影片描述了一群知识分子在这场大屠杀中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尤其着力刻画了教授是非分明、不畏强暴、言行一致的形象。 附件2:《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海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