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是一位兴趣涉猎广泛的导演,多年来他一直在尝试拍摄不同领域的电影,我不得不说,拍娱乐片,他不如冯小刚。这次,老谋子再次回归到他擅长的那种沉重而能揭示人性的影片。
也许受到了原著小说的影响,有人总喜欢拿这部片子和《活着》相比,然后得出不如《活着》的结论。这实在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重复过去的艺术作品,这决不是一位有实力的艺术家应该作的,那样的导演只能算一位艺术匠人,如今有成百上千的匠人在搞娱乐片,只有艺术家才是稀缺的。
《归来》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去展现上一辈人的经历,她与《活着》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活着》描写的是那个时代对小人物的冲击,对人性的践踏;而《归来》刻划的是返朴归真的爱情,同样揭示人性,但时代背景退化成了衬托,换一个时代,故事仍然可以演绎下去。由于从这部影片里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就得出老谋子屈服于什么,向什么低头,这种斗争逻辑和思维与《活着》这类电影所描述的时代如出一辙,是对艺术的侮辱。一个对艺术家宽容的社会是艺术的福音,艺术家有权选择自己的视角,艺术表现手段,以及描写的对象。
不过,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地理解这部影片。许多内容影片中只是点到为止,比如大义灭亲的举动,是那个理想主义照耀下的残忍时代不幸的特征。女儿丹丹向父亲表达了忏悔之意,父亲的宽容和原谅是对人性回归的欢迎;母亲婉喻惊慌中喊出的“陆焉识没有被枪毙,我感谢你。以后你不能再这样了”,一语道出了母女俩人凄凉屈辱的遭遇,内涵丰富;陆焉识握着勺子去找方师傅寻仇,最后却在方师傅妻子的哭骂声中低头离去,因为他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及另一个婉喻 。。。。。。
可以想象,当初的陆焉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劳改了二十多年后他仍然能立即领悟了法语Déjà vu一词的意思。也可以想象,年轻时的他激扬文字,针砭时弊,对社会对政治充满了抱负和责任,也许正是这一切导致了他成为右派。二十年后,洗净人生的铅华和浮云,他的归来只是因为爱情。当他弹奏起钢琴,熟悉的旋律触动了婉喻内心深处的记忆,穿过婆娑的泪眼,是一个熟悉的背影,她慢慢地将手搭在了焉识的肩上 。。。。。。
与年轻时不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常有被感动得眼眶湿润的经历,但这一刻,泪水夺眶而出。这是让人痛彻心扉的一幕。但最终婉喻并没有象我们希望的那样认出陆焉识。也许对于她来说,就象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二十年前的那个陆焉识永远留在了记忆中。人生无法重来,失去了的那个二十年前的丈夫,是人生的流失和对心灵不可逆地摧残,是眼前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这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反思更为深刻,所以说这部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视角。
影片的结尾也同样令人感动唏嘘,大雪纷飞中,婉喻年复一年,望穿双眼地等待着那个二十年前的丈夫;而焉识默默地陪伴在她声旁,向人们栓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