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基因遗传、表观遗传和后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人的智力,或者说是智商的高低是有什么决定的?我认为不外乎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基因”遗传、“表观编码”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
我们尚不明确有关“智力”都是有哪些“基因”决定的,但是,纵览自然界之中我们的“近亲”和我们那些更多的“远亲”,你会明白,智力肯定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没有人否认我们比其他智能人更聪明!你也不可能把一头黑猩猩,或者一头其他什么类似的“高等动物”通过驯化“教育”(后天环境)培养成一位如我一般的“科学家”,更不用说培养成如杨振宁这些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的基因组内肯定存在着与“智力”有关的“基因”!究竟有一个?还是有多个?也就是说究竟是不是属于“数量”决定尚未可知。
社会上的人们很多相信一个人的智力与其父母的智力有关,也有很多关于究竟是父母双方会是谁更影响孩子的智力的讨论...至今尚无定论;
与“遗传”有关的“遗传”还有一个“表观遗传”。什么意思?什么叫“表观遗传”?所谓“表观”是指一种“性状”或“表型”(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指令”来自对DNA这种遗传物质的“修饰”,包括对DNA进行“甲基化修饰”等等(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基因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这些“修饰”完全不改变DNA序列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只是借着“修饰”改变DNA和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DNA和蛋白质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可以被染料染上颜色的东西),当你用染料染你的“染色体”时,你会在显微镜下看到有些地段着色深,有些则着色浅,而且这样的深浅着色不是随机的,很有规律。
着色深的,当时被认作“不是好的染色体”,而那些着色浅的则被认为是“好的染色体”,这如何理解?其实着色深是由于相应区段蛋白质多,和染料结合的就多,所以颜色深;而颜色浅的,蛋白质结合的少,所以浅。
后来大家终于搞清楚了,结合了很多蛋白质的那些着色深的区段的“基因”非常不活跃,一般都给那些蛋白质遮盖着,而那些着色浅,蛋白质相对较少的区段,基因表达活跃!这就是所谓的“不好染色体”和“好染色体”的区别。
通过这样的方式,生命可以再不改变DNA碱基排列顺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好的”和“不好”的染色体,也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可以影响特定的生物学性状,比如与智力、智商有关的“性状”,这就是所谓的“表观遗传”!
所谓的“后天养育”,包括营养、发育、教育等等肯定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比如,我自己生长在农村,活到了8岁才知道这世界上有个“毛主席”!(我们小时候,连个收音机都稀缺,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名直到活了8年后才传播到耳朵里并不奇怪!),而与我自己的儿子比较,我儿子今年16虚岁,出生在苏格兰,成长于英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真的,比我那个时候眼界、思想等等实在是开阔的不得了...
所以,人的智力肯定也和包括营养、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等这些“后天养育”有关,而且关系肯定不小!
说了半天,其实就是关于智力的“Nature”和“Nurture"之间的关系问题,说实在的,更深层次的解析还没有什么人可以写得出来。
2014年9月30日于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