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上游,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我称之为家乡。小城背靠着郁郁葱葱的青山,被浩浩荡荡的长江和温柔秀丽的赤水河轻轻地紧紧地拥抱着,形成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独特地势。儿时的我,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个得天独厚生机盎然,绿水青山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记忆中的小城是灰色的。石板铺成的街道已经很有了些年头,到处都有被磨得很光滑的、青青石板搭起的长长的、高高的台阶。居民的房子则沿街或沿台阶而建,因此显得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随着山坡而起伏。初夏涨水季节,有时江水会蔓延到大街上,居民们已习以为常,自有对策。每年端午节,在长江上会举行传统的龙舟比赛,江面上会放上很多鸭子,装饰的五颜六色的龙舟在江面上,敲锣打鼓追赶鸭子,哪条船抓到的鸭子多哪条船就赢了,江中参赛的人多,岸边观战的人也多,热闹异常。这里,竹背篼是每家每户的必备之物,背着它爬坡上坎,走遍大街小巷甚为方便,竹背篼也用来背小孩,当然,用来背小孩的竹背篼编的非常精致,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座位,小孩可以坐在竹背篼里,这样大人小孩都舒服。小城的交通相对非常不方便,进出小城要走水路,或者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然而,独特的地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城古镇。 四十多年前,随着父母迁徙到了这个我们都陌生的小城,五年的小城生活让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虽然我独自远走异乡,小城依然是我多年来无穷无尽的牵挂。父亲母亲在这里扎了根,父亲的最后足迹留在了这里,母亲仍在这里颐养天年,这里,依旧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韶华易逝,人易老, 然而小城却是青春焕发,蒸蒸日上。长江母亲河眷顾着小城,灌溉了小城的千里桑田,滋养了小城的世世代代,让这座小城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如今的小城已是旧貌换新颜,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到处高楼林立,现代的生活方式早已取代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竹背篼已很少见,江边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并沿江修建了一条滨江大道,供人们健身休闲 。长江大桥,高速公路以及优质的交通服务使进出小城变得非常方便。 长江水,静静的流,昔日的历史,无论辉煌或沧桑,都已成为了过眼烟云,随着长江水,东流入大海。而我只想将家乡的新貌牢牢地留在记忆中。 清晨,天刚蒙蒙亮,昨夜的雨,洗刷了树木,洗净了街道,让空气异常的湿润清新,大街上还没有几个行人,在朦胧路灯照耀下,大街显得那么的宁静和安然。我独自漫步走向滨江大道,滨江大道建的比长江的江面高出许多,因此减少了长江涨水的后顾之忧。大道上的花草树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路面干干净净。曾经是离我那么远的长江,此刻却那么近,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栏杆边,扶着栏杆俯视着脚下奔流不息的长江,我终于又来到我魂牵梦绕的长江边。千年不衰源远流长的江水沿着弯弯曲曲的、郁郁葱葱的两岸,静静的流淌。我顺着通往江水的台阶儿下到江边,忍不住将手伸进水里,拨弄着江水,正是枯水季节,江水很清澈,我贪婪地呼吸着这带着淡淡腥味的空气,想将长江的味,长江的魂融入我的体内。清晨的江面仍然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不远处一座雄伟壮丽的大桥横跨在长江上。太阳正从东面的山顶,缓缓露出橙黄色光晕,给长江边的小城带来新的一天,天渐渐的亮了很多,晨起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跑步的、跳舞的、打太极拳的比比皆是。一位书法高手也晨起练功,他清水当墨,大地做纸,豪爽流畅地挥舞着大笔,展练着他的笔功。不忍打搅这些忙碌的人们,我继续顺着江水沿着滨江大道,来到著名的长江和赤水河交界的三岔口,这里水面宽敞,赤水河欢快地流进长江,而长江则带着赤水河的水远离小城而去,一座航标灯笔直地巍然不动地矗立在露出水面的岩石上,春夏秋冬,风吹日晒,日夜守护着过路的船只,一座白塔站在对岸山顶上,与这座航标灯隔岸遥遥相望。如果继续走下去,迎接我的将是赤水河畔。 傍晚,当人们渐渐回家,滨江大道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又和母亲一起来到滨江大道,夜幕中的小城灯火阑珊,有母亲陪伴的日子多么珍贵, 我想陪着母亲就这样在小城多走走,走久点,走远点。 清晨的小城
晨雾中的长江
长江和赤水河交界处(左面是长江,右面是赤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