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上游,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城,我稱之為家鄉。小城背靠着鬱鬱蔥蔥的青山,被浩浩蕩蕩的長江和溫柔秀麗的赤水河輕輕地緊緊地擁抱着,形成一個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獨特地勢。兒時的我,並沒有注意到這是個得天獨厚生機盎然,綠水青山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 記憶中的小城是灰色的。石板鋪成的街道已經很有了些年頭,到處都有被磨得很光滑的、青青石板搭起的長長的、高高的台階。居民的房子則沿街或沿台階而建,因此顯得高高低低層層疊疊隨着山坡而起伏。初夏漲水季節,有時江水會蔓延到大街上,居民們已習以為常,自有對策。每年端午節,在長江上會舉行傳統的龍舟比賽,江面上會放上很多鴨子,裝飾的五顏六色的龍舟在江面上,敲鑼打鼓追趕鴨子,哪條船抓到的鴨子多哪條船就贏了,江中參賽的人多,岸邊觀戰的人也多,熱鬧異常。這裡,竹背篼是每家每戶的必備之物,背着它爬坡上坎,走遍大街小巷甚為方便,竹背篼也用來背小孩,當然,用來背小孩的竹背篼編的非常精緻,專門設計了一個小座位,小孩可以坐在竹背篼里,這樣大人小孩都舒服。小城的交通相對非常不方便,進出小城要走水路,或者崎嶇不平的盤山公路。然而,獨特的地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城古鎮。 四十多年前,隨着父母遷徙到了這個我們都陌生的小城,五年的小城生活讓我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並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雖然我獨自遠走異鄉,小城依然是我多年來無窮無盡的牽掛。父親母親在這裡扎了根,父親的最後足跡留在了這裡,母親仍在這裡頤養天年,這裡,依舊是我日夜思念的家鄉。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韶華易逝,人易老, 然而小城卻是青春煥發,蒸蒸日上。長江母親河眷顧着小城,灌溉了小城的千里桑田,滋養了小城的世世代代,讓這座小城生生不息生機勃勃。 如今的小城已是舊貌換新顏,街道寬敞整潔,車水馬龍,到處高樓林立,現代的生活方式早已取代了傳統的生活方式。竹背篼已很少見,江邊築起了高高的堤壩並沿江修建了一條濱江大道,供人們健身休閒 。長江大橋,高速公路以及優質的交通服務使進出小城變得非常方便。 長江水,靜靜的流,昔日的歷史,無論輝煌或滄桑,都已成為了過眼煙雲,隨着長江水,東流入大海。而我只想將家鄉的新貌牢牢地留在記憶中。 清晨,天剛蒙蒙亮,昨夜的雨,洗刷了樹木,洗淨了街道,讓空氣異常的濕潤清新,大街上還沒有幾個行人,在朦朧路燈照耀下,大街顯得那麼的寧靜和安然。我獨自漫步走向濱江大道,濱江大道建的比長江的江面高出許多,因此減少了長江漲水的後顧之憂。大道上的花草樹木被修剪得整整齊齊,路面乾乾淨淨。曾經是離我那麼遠的長江,此刻卻那麼近,我迫不及待地來到欄杆邊,扶着欄杆俯視着腳下奔流不息的長江,我終於又來到我魂牽夢繞的長江邊。千年不衰源遠流長的江水沿着彎彎曲曲的、鬱鬱蔥蔥的兩岸,靜靜的流淌。我順着通往江水的台階兒下到江邊,忍不住將手伸進水裡,撥弄着江水,正是枯水季節,江水很清澈,我貪婪地呼吸着這帶着淡淡腥味的空氣,想將長江的味,長江的魂融入我的體內。清晨的江面仍然籠罩着一層薄薄的晨霧,不遠處一座雄偉壯麗的大橋橫跨在長江上。太陽正從東面的山頂,緩緩露出橙黃色光暈,給長江邊的小城帶來新的一天,天漸漸的亮了很多,晨起健身的人也越來越多,跑步的、跳舞的、打太極拳的比比皆是。一位書法高手也晨起練功,他清水當墨,大地做紙,豪爽流暢地揮舞着大筆,展練着他的筆功。不忍打攪這些忙碌的人們,我繼續順着江水沿着濱江大道,來到著名的長江和赤水河交界的三岔口,這裡水面寬敞,赤水河歡快地流進長江,而長江則帶着赤水河的水遠離小城而去,一座航標燈筆直地巍然不動地矗立在露出水面的岩石上,春夏秋冬,風吹日曬,日夜守護着過路的船隻,一座白塔站在對岸山頂上,與這座航標燈隔岸遙遙相望。如果繼續走下去,迎接我的將是赤水河畔。 傍晚,當人們漸漸回家,濱江大道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又和母親一起來到濱江大道,夜幕中的小城燈火闌珊,有母親陪伴的日子多麼珍貴, 我想陪着母親就這樣在小城多走走,走久點,走遠點。 清晨的小城
晨霧中的長江
長江和赤水河交界處(左面是長江,右面是赤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