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一下頭部,頸椎部位“咔咔作響”,這就是頸椎出問題的前兆。過去,頸椎病被稱為“老年病”,但是現在卻年輕化了,絕大多數三十歲的年輕人,脖子多少都有點問題,因此,了解頸椎病的預防與治療,對於我們自身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按摩與牽引,頸椎康復最常用 中醫護理發展源遠流長,在頸椎康複方面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目前,常用的中醫護理措施包括按摩、牽引、穴位刺激、藥物治療等。但專家也提醒:不論是按摩還是牽引,都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不可盲目亂按,以免造成頸椎的二次傷害。 中醫按摩,是通過特定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可採用推摩、揉捏、滾法等手法,有利於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改善局部供血,並疏通經絡,減輕疼痛,從而達到預防保健、促進頸椎病康復的目的。 頸椎牽引,一般用枕頜帶做頸椎牽引,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解除血管神經受壓,改善神經根內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使椎動脈伸展、變通暢。同時放鬆痙攣肌肉,減小頸椎應力,以改善頸椎部位不適。 按摩與牽引的護理要點 在頸椎病的康復過程中,風池穴、風府、肩內俞、肩井穴都是常用的按壓點。如果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按摩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如果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應包括頭、面部的百會、太陽穴等。按壓完成後可稍用力旋轉頭頸至45°,最後用叩擊、拍法結束。需要注意的是,旋轉角度不可過大,同時,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可拍打、叩擊頸椎部位。 頸椎牽引雖廣泛應用於各種類型的頸椎病中,但對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明顯者或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則不宜使用牽引法。牽引時需注意重量的差異,一般為患者體質量的1/15-1/5,並根據患者的頸部受牽伸的感覺做調整。在進行坐位牽引、臥位牽引時,還應選用合適的枕墊,保持適當姿勢和舒適。需要注意的是,在飽腹的情況下不要牽引,否則不利於消化,甚至還會影響心血管和呼吸功能。 頸舒顆粒,藥物治療頸椎病 中醫認為,治療頸椎病不僅要關注“骨”,更要管“肌肉”。頸椎病多因筋脈失養、絡脈痹阻、氣血瘀滯所致,因此治療頸椎病除了牽引、按摩外,還可服用溫經活絡、調和氣血的藥物進行治療。 以頸舒顆粒為例,就是臨床治療頸椎病應用範圍最廣的中成藥之一。頸舒顆粒組方來自著名的中醫丁鄂教授近40年的臨床經驗,主要組方為三七,當歸,川芎,紅花,天麻,肉桂,人工牛黃。 從方解看,方中三七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為君藥。當歸補血活血,紅花活血通經、化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合為臣藥。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天麻祛風通痹,息風止痙,人工牛黃清心開竅,涼肝息風,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溫經通絡止痛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頸舒顆粒中的當歸能夠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讓氣血通暢,達到治療頸椎病的目的。同時,當歸還能生肌健骨,修復軟組織,防止頸椎病的復發。 首個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藥物循證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頸舒顆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頸舒顆粒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疼痛VAS評分、麻木VAS評分及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與對照組存在極顯著差異。可以有效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出現的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首選用藥,適用於多種頸椎病型的治療。 最近,氣溫下降,天氣更加寒冷,一定要做好頸部的保暖,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同時,要避免長時間久坐、低頭,養成正確的坐姿和睡姿。對於有頸部不適的人群來說,需要及時就醫,進行頸部康復護理,以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