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時值每年公曆12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時,今年大雪具體為12月7日。大雪節氣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應降水的節氣。曆書載:“斗指甲,斯時積陰為雪,至此粟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也”。大雪節氣時,北方可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大地銀裝素裹的壯觀景象,但嶺南依然多是天氣晴朗,微風送寒。期間廣州日均最低溫度降至十餘度,甚則伴着陰雨天的來臨,預示着廣州的冬天才真正到來。 此時的嶺南雖不是萬木凋零,但也是葉落紛紛,蟄蟲伏藏,萬物趨眠,養精蓄銳,以待來年。人體的陽氣也隨着自然界的陰氣轉盛而潛藏於內。 因此,雖然在嶺南地區不曾見大雪紛紛之象,但冬日養生之舉也當在大雪節氣前後開始踐行。而大雪節氣養生應以“斂陰護陽”為根本,以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 早睡晚起待太陽 “養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強調“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陽光”,故此時應當比夏日較早入睡,最遲不可晚於子時(晚上11點)睡覺;而早上如條件允許可待天空發白而起,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但所謂“晚起”並非指毫無節制睡到早上8、9點甚者正午後方起。在穿衣方面,要根據氣候和環境變化適時添減,以免衣着過少,外感風寒,損傷陽氣;衣着過多,腠理打開,陽不得藏。同時也要多曬太陽以壯陽氣是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適時進補滋陰陽 大雪節氣飲食調養要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食生冷,適當進補,有的放矢食用滋陰潛陽之品,以提高人體禦寒能力。不過嶺南天氣尚屬溫和,羊肉、牛肉、狗肉等大溫大熱之品仍得慎用,以免燥熱傷陰。可多進食雞肉、鴨肉、精肉、魚類等。還要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新鮮蔬果以補充維生素。同時可適當多吃些堅果,如花生、核桃、板栗、杏仁等,堅果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產熱量多,可益腎壯陽以助驅寒。 強基固本話膏方 膏方本就是藥材用水煎煮,濾取藥物的煎液,經濃縮後加糖或煉蜜製成的半流體製劑或者稠厚的藥膏,其主要作用是補虛扶正,改善體質,以調陰陽,益氣血,補五臟,助正氣為主,兼顧祛邪治疾病。在調治亞健康狀態、更年期前期、多種慢性疾病及病後康復等方面均有顯著優勢,尤其適用於體質偏頗、體弱的人群,及注重調養的健康人群。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為最佳,體現“冬藏”之意,對下一年的身體狀況有重要影響。故大雪節氣之後,隨着冬日的日漸寒冷,人們不妨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食膏方以強基固本。 動靜結合勿擾陽 冬天是陽氣潛藏、養精蓄銳的季節,古籍有言“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勞作汗出,發泄陽氣”,因此,不能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大雪節氣運動養生應做到動靜結合。所謂“動”,並非指過於激烈、大汗淋漓的運動,而是以運動強度適中、微微汗出為佳,可選擇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操。而“靜”多指行“坐功”,每天清晨,雙腿盤坐,頭轉向左方,兩手由體側提到胸前,手心朝上,兩臂隨後緩緩落下,頭轉向正前方,兩手臂再重複上述動作。頭轉向右,動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 次,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 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 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 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 息而止。 大雪節氣膳食推薦 (來源於楊志敏教授主編的《每日一膳·冬令節氣養生篇》) 天地人補元湯(3人量) 食材:雞半隻(約750克),天冬15克,熟地黃25克,黨參15克,陳皮1瓣,食鹽適量。 做法:雞斬件,洗淨備用;把所有食材放入燉盅中,加適量溫開水,隔水清燉1.5小時,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天冬性寒、味甘苦,具有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熟地黃性微溫、味甘,能補血、滋陰、養腎。黨參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三物合用,於天潤肺,於地滋腎,於人健脾。人與自然相呼應,同氣相求,寓自然養生之道於日常保健中。搭配健脾理氣的陳皮,湯品清潤可口,又不會過於滋膩,是冬天進補的佳品。 小貼士:口氣重、大便臭而黏、小便黃的濕熱體質者慎用。 清湯山藥牛腩(3人量) 食材:牛腩500克,鮮淮山300克,花椒、八角、食鹽適量。 做法:鮮淮山切塊,牛腩切塊洗淨,焯水備用。將牛腩、花椒、八角放入高壓鍋中,加水燜焗30分鐘;在轉至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入鮮淮山,煲至鮮淮山熟透,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上好的牛腩肉質鮮紅,帶有筋膜,煮後軟糯不韌,能養顏美容,是景點的粵菜食材。《醫林纂要》記載:“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牛肉搭配補益脾肺的淮山,成就一道健脾腎、養氣血、補營養、強免疫的膳食,適合大眾人群食用。 小貼士:濕熱體質人群可把淮山換成白蘿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