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戰爭的歷史源遠流長,至少在奴隸社會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相傳在夏朝時,夏後(夏朝的天子稱後而非稱王)少康就曾派遣一名叫女艾的間諜到澆進行情報活動,最終在其幫助下滅掉了過國和戈國,恢復了其統治地位。這也是中國古代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情報活動。
而儒家經典《周禮》更是明確記載了名為“士師”的掌管情報工作的官職,可見最遲到西周時,情報工作已經成為了中央政府職能的一部分。西周以後,情報工作不斷加強,至北宋時期,更是出現了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直屬於皇帝的間諜機關——皇城司。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原王朝周邊的勢力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勢力都是極端野蠻與落後的。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事實,但是有一股游牧民族勢力,經過長期的發展,成功建立了封建王朝,尤其在情報工作上,也大有作為。這就是由契丹人所建立的遼朝。
(這可能是史上最有名的契丹人)
遼朝使用間諜進行情報工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據說他就曾利用間諜獲取室韋的虛實,從而大破室韋。遼朝獲取燕雲十六州後,更是將其諜報觸角深入到了中原地區。根據五代筆記《玉堂閒話》記載,後晉時汴梁城有一“貌美而無腿足”的婦女,與其“父”一起在汴梁沿街乞討,後來官府查明這名婦女是一個遼人間諜組織的頭目,與其“父”沿街乞討也是為了搜集情報,這與之後明代西廠太監汪直化妝乞丐、刺探情報的做法頗為類似。最後,官府處決了這名婦女。
遼朝對中原地區的滲透自然不止在這對父女,宋朝建立以後,遼對宋的情報工作更是十分重視。根據遼朝盧龍節度使賈師訓的墓誌記載,遼朝在宋遼邊境設有一個專門針對宋朝的諜報機關負責間諜與反間諜事務,“事無巨細,必先閱之而後行”,甚至操有生殺大權。考慮到宋朝是遼朝的主要對手,這個部門的權力堪比冷戰時期美國的CIA與FBI的集合。
遼朝派遣到中原的間諜,主要是從宋遼邊境上的漢民中招募的。他們為了方便在中原活動,以各種身份作為掩護,其中比較常用的身份,就是商人和僧人兩種。有時,遼朝還通過派人以高麗或者回鶻出使宋朝的使團成員的身份,進入宋朝境內刺探情報。除此之外,正式的外交活動如出使宋朝,也是遼朝進行情報活動的幌子之一。出使宋朝的遼朝師團往往都帶有“間諜任務”。007電影裡的英國間諜有事就往英國大使館跑也是符合事實的。
喬裝成商人的遼朝間諜,往往以到設置在宋朝境內的榷場進行貿易為由,堂而皇之地在宋朝境內搜集情報。面對這種情況,宋朝政府還一度在咸平六年關閉了位於雄州的榷場。
喬裝成僧人的遼朝間諜,往往以“出家人云遊四海”的名義在宋朝境內活動,或者到五台山出家後潛伏下來搜集情報。最終,宋朝政府也出台法令,河北地區的寺廟不能收留來自遼朝的僧侶,要在五台山出家也必須有人擔保才行。此外,遼朝間諜還重金購買宋朝官僚文人的詩賦政論,以獲取情報。
為了防止這些遍地都是的遼朝間諜探清宋朝虛實,宋遼邊境上的宋朝官員可以說是草木皆兵。1038年,雄州境內的水塘因為旱災而乾涸,知州葛懷敏為了防止遼朝間諜得知水塘深淺,馬上調集大量人力將界河的水注入水塘。為了防止遼朝間諜通過購買詩賦政論了解宋朝政治情況,宋廷還屢次下令限制這些文字的傳播。
雖然宋朝方面通過種種努力嚴防死守,儘量限制遼朝間諜的活動,但是從結果看,遼朝還是大量獲取了宋朝的情報。仁宗年間,宋臣孔道輔在於遼朝使臣接觸後發現,遼朝使臣對宋朝官吏制度相當了解。宋臣聶冠卿出使遼朝,遼帝連其著作《蘄春集》都知之甚詳。而“三蘇”之一的蘇轍出使遼朝時,就發現自己寫的文章已經流傳到了遼朝,並感嘆道:“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 ”。
而與遼朝的情報工作相比,宋朝的情報工作雖然不至於在重大情報上出現一無所知的情況,但仍稍顯遜色。如宋仁宗時期,名臣包拯就曾對情報工作的成果十分不滿,認為“全不能深入,只是到得四榷場及幽、涿間,傳得民間常語或虛偽之事”,可見宋朝對遼朝的滲透工作並不深入,但考慮到遼朝內部的複雜環境,幽雲、遼東、塞北三大地區差異極大,倒也情有可原。
遼朝情報工作的明顯成果,除了在戰爭中可以了解宋軍的動向以能在戰爭中獲取優勢以外(宋遼戰爭中,遼朝在大多數時候都占着上風),就是在與宋朝的外交談判中爭取主動。
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遼朝與宋朝爆發“關南地之爭”。在談判的最後階段,使臣富弼攜帶三份國書(三個宋廷允諾的談判條件)的情報為遼朝間諜所知,因此,在談判中,遼朝一方直到富弼出示第三份國書時才同意宋方的談判條件,也就是宋每年向遼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的歲幣,這一事件史稱“重熙增幣”。可以說,在這次談判中遼朝之所以掌握了主動,就歸功於遼朝優秀的情報工作。
遼朝情報工作的又一大成果,是在宋神宗熙寧年間。
當時,遼朝偵知到宋朝內部正在進行王安石變法,並且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便開始從外部製造壓力以干擾北宋的變法進程。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契丹軍隊在界河捕魚,搶奪界河上的船隻,射傷北宋士兵,甚至還派遣數千騎兵越過拒馬河。同年六月,遼軍在宋遼邊境上大肆加固城池,校閱軍隊。這些反常的行為,都是在獲知宋朝正在進行變法而作出的對策。
最終,在遼朝的反覆干擾下,王安石被罷相,宋朝還在與遼朝的“河東地界之爭”中落了下風,讓遼朝得了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