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習軍的博客  
點點滴滴  
我的名片
習軍
註冊日期: 2016-11-16
訪問總量: 12,19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胡琴蹤考(5):關於奚琴
· “然後”用作了“填充詞”
· 〇和零
· “進行”一詞的濫用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胡琴蹤考】
· 胡琴蹤考(5):關於奚琴
【點點星光】
· “然後”用作了“填充詞”
· 〇和零
· “進行”一詞的濫用
存檔目錄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11/01/2016 - 11/30/201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胡琴蹤考(5):關於奚琴
   

前文說,中國東邊有朝鮮半島,朝鮮半島有“奚琴”。而很多談及胡琴淵源的資料都說,胡琴的前身是奚琴,說胡琴是由奚琴演變來的。這話總讓人覺得,胡琴是由朝鮮半島傳入中國的。

胡琴由朝鮮半島傳入中國,這種可能性有多大,下面探討一下。

從奚琴身上下手探究胡琴的身世的人,往往會引用宋代的陳嚦在他的《樂書》中的記載。這個字念”立“的音。陳嚦說:“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鞀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

陳嚦的話用現在的話說,意思就是:奚琴本來是胡人的樂器,它的前身是“弦鞀”,(“鞀”念“逃”的音。)而且它的形狀也與弦鞀差不多;它是奚人們所喜好的樂器;它的形制基本來說,是兩根弦之間橫着一根竹子片,就用這根竹片摩擦琴弦;至今(也就是宋代)在民間人們還在使用這種樂器。

陳嚦說奚琴的外表像弦鞀。弦鞀是一種什麼樂器呢?很多現代資料都說它的長相與今天的三弦差別不大。

前文出現過三弦的圖片。再看一個:

三弦-0.jpg

下面這個是韓國奚琴:

奚琴-0.jpg

可以看出,三弦跟今天朝鮮半島的奚琴,長相完全不是一回事。

前文也提過日本的傳統民族拉弦樂器“胡弓”。胡弓長得倒是跟三弦基本一樣。它與三弦的明顯不同之處是,三弦一般蒙蟒皮,胡弓一般蒙貓皮;胡弓總長比三弦短一點。三弦是彈撥樂器,胡弓是拉弦樂器。日本琉球一帶還有一種胡弓,叫“琉球胡弓”。它的長相與艾捷克非常相似。只是琉球胡弓蒙蟒皮。

胡弓,包括琉球胡弓,與奚琴的最根本不同是,奚琴是內弓型樂器,胡弓是外弓型樂器。所以,胡弓的演奏方法與奚琴完全不同。

下面這個是日本胡弓,前文里看見過了:

胡弓.jpg

日本大阪“浴衣會”演奏胡弓,2010年,榮照寺:

胡弓-0.jpg

琉球胡弓:

琉球胡弓.jpg

這麼來看,陳嚦所說的奚琴跟今天朝鮮半島所流行的奚琴是不是一種東西呢?很可能不是。

好吧,退一步說,就算它們是同一種東西吧。韓語的奚琴英文拼寫是Haegeum。您要是念按照它的拼寫念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像“奚琴”二字的讀音。這倒是很容易讓人想到,是“奚琴”音譯成了Haegeum呢,還是Haegeum音譯成了“奚琴”呢?也就是說,如果它們真的是同一種東西的話,那是中國的奚琴傳去韓國而形成了韓國的奚琴呢,還是韓國的奚琴傳入了中國而形成了中國的奚琴呢?

英文版的“維基百科”里有奚琴這一項。它沒有說奚琴什麼時候出自哪裡。

陳嚦在他的說明里可說了,奚琴是“胡樂”。上文說過“胡”指的可以是中原以北的地方,也可以指泛指“外”等等。但是,至少,幾乎沒有資料顯示“胡”指朝鮮、日本。除非,陳嚦說奚琴是外來樂器,是因為他覺得朝鮮、日本那邊就是“外邊”了。

據此而言,基於陳嚦的描述還是不能斷言胡琴源於“西域”。斷定胡琴源於朝鮮半島也難以服人。

人們追尋胡琴的身世,很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顯然是援引古籍中出現的有關文字。有人談到奚琴的身世時,喜歡援引唐朝的孟浩然的詩“宴榮山人池亭”作為憑據。他們說,詩裡面有下面這樣的詞句:

引竹嵇琴入,花邀戴客過。

但是在“全唐詩”中,這首詩的版本卻是這樣的。

宴榮二山池(一題作宴榮山人池亭)

孟浩然

甲第開金穴,榮期樂自多。

櫪嘶支遁馬,池養右軍鵝。

竹引攜琴入,花邀載酒過。

山公來取醉,時唱接籬歌。

第三行里沒有“奚琴”或者“嵇琴”一語,而是“竹引攜琴入”。一首詩,兩個版本。哪個版本真是孟浩然的呢?

從字面的工整來看,在“竹引攜琴入,花邀載酒過”中,“竹”對“花”,“引”對“邀”,“攜”對“載”,“琴”對“酒”,兩句對仗非常工整、漂亮。“引竹嵇琴入,花邀戴客過”就差遠了,所以它是不是原作,從這點來看也很值得考慮了。

那麼,我們再往北找找“奚”的歷史蹤跡。不少人認為,奚族就是“厙莫奚族”的簡稱,而“厙莫奚族”就是生活在隋朝時的鮮卑族。鮮卑族是個游牧民族,生存於今天的大興安嶺、內蒙古東部一帶。姑且認為奚族就是鮮卑族吧,那麼當時鮮卑族生活着的地區有沒有類似於二胡型胡琴之類的樂器呢?

在一本台灣出的、由廖惠玲主編的《圖說中華文明史》一書中,在介紹到中國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時,給出了一副圖畫“成吉思汗陵墓壁畫”,它的說明是:“這幅成吉思汗陵中的壁畫,生動地反映蒙古民族歌舞的盛況,也反映出獨特的民族特點。”在這幅圖的最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個人,他們每人手中都在演奏着一種樂器。遺憾的是,照片中這些人的胸部以下部分沒有顯示出來,就在那裡剪裁掉了。從上面露出的部分看,他們演奏的是應該是一種拉弦樂器。實際上,可以看到四把這種琴。演奏第四把琴的人看不到,只能看到琴的一部分。這些人演奏的這種琴,琴頭上雕刻了馬頭。游牧民族,把他們的樂器雕刻上馬頭,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圖中約略能看出來,琴軫是一左一右,似乎沒有千斤,有沒有指板看不清楚。憑着這些部位去猜,它們很可能是馬頭琴。可是看他們演奏的姿態,和馬頭的朝向,又像演奏的是與二胡形制一樣的樂器。

成吉思汗陵墓壁畫局部:

成吉思汗.jpg

該壁畫細節:

局部.jpg

在這幅壁畫中只是大略地能看到,他們演奏的那種東西很像拉弦樂器。如果它真的是拉弦樂器,無論它是胡琴還是奚琴,它最多只能表明那時候那一帶可能已有拉弦樂器,但無法從中知道那種拉弦樂器是胡琴還是奚琴,更不能從中知道胡琴和奚琴是誰變成了誰。

2017年駐華韓國文化院送年晚會上的奚琴演奏:

奚琴-1.jpg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