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上三旗(鑲紅旗、正紅旗和正白旗)由皇帝統領,是從滿人首領的私兵發展出來的。
首領-私兵制是每一個新興的中央歐亞部族的核心結構。“英雄與私兵骨幹”的社會政治-宗教理想,是中央歐亞文化系統的早期形式中最核心的要素:本族群首領是一位英雄,他手下有誓死為他效忠的一班弟兄——私兵骨幹。私兵骨幹的主要特徵及其誓約,最早在斯基泰時代就有記載。 首領與其私兵骨幹,有時如同結拜兄弟。這顯示在一系列史料中(從古羅馬時代對斯基泰人的記載到中世紀的《蒙古秘史》)。私兵骨幹被首領稱為“朋友”或“兄弟”。成吉思汗就有四位私兵骨幹,被人稱為成吉思汗的“四獒”(兇猛的狼或狗)。把武士比作狼或者其他猛獸的習慣,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歐人時代。 如果首領先於其私兵骨乾死去,後者就要殉葬。殉葬者武裝到牙齒,隨葬全套武器裝備,外加馬匹,以及騎兵之前使用的雙輪戰車,以備在陰間再戰。在中亞,有些殉葬的私兵不限於骨幹,數量龐大。在中世紀,隨着反對人殉的世界性宗教(瑣羅亞斯德教、佛教、猶太教、基督宗教、摩尼教、伊斯蘭教)流行,私兵為首領殉葬的觀念逐漸被放棄。私兵制的其他習俗也逐漸改變,但沒有完全消失,直到近代周邊文明徵服中央歐亞。 除了殉葬的私兵,首領下葬時還要隨葬大量財寶。墓葬之上一般築起巨大的墳冢。這類墓葬在中央歐亞廣泛分布。 為什麼有人願意做可能為首領殉葬的私兵呢?特別是為什麼願意做必將為首領殉葬的私兵骨幹呢? 因為私兵的忠誠會得到首領豐厚的犒賞,首領對私兵毫不吝嗇,大肆賞賜。在中亞,一個普通統治者的私兵數以千計,需要巨資豢養。成吉思汗晚年的私兵“怯薛”有騎兵一萬到一萬二千人。其中的私兵骨幹被稱為“那可兒”(朋友)。 私兵骨幹所獲的首領賞賜尤其巨大。首領會視私兵骨幹為親人,讓他們居於宮中,與他們分享榮華富貴。私兵骨幹與首領的親近超過首領的家人,他們有時與首領同室而居。 私兵獲得的賞賜,最典型的是絲綢衣物和金器珠寶,既可以穿用,又方便轉運。 首領們賞賜給私兵的巨量絲綢和黃金珠寶,基本上是通過貿易和稅收穫得的。最晚到漢代,漢人已經必須依靠進口來獲得足夠的戰馬。中原王朝用大量絲綢等換取北方游牧族群的馬匹等。直到清朝征服了中央歐亞東部草原和其他良馬產區(例如青海),才不再需要進口戰馬。 私兵忠誠有重賞,而背叛其首領的悲慘下場在史詩《貝奧武甫》中可以見到:“從此,/斷絕了你們的黃金和寶劍,/一切賜禮,家園的享受和歡娛,/你們的每一個族人/都將被剝奪地權,/四處流浪,一俟天下王公/聽說你們臨陣脫逃,無恥的行事。/堂堂鬚眉,/偷生何如一死!” 武士可自願效忠任何首領,一旦立誓,就與其原來所屬的部族或國家斷絕了關係。 理想化的英雄首領與其私兵骨幹的故事,被民間藝人創作為史詩而傳唱發展。其中的《貝奧武甫》《江格爾》《瑪納斯》《格薩爾王》流傳至今。在那些遷出中央歐亞的族群中,這種藝術傳統也保留了很久。例如匈人阿提拉和查理大帝都分別被所屬族群的史詩藝人讚頌,在世時也經常贊助英雄史詩的吟唱表演。 對於私兵制的記載見於關於下列族群的史料中:赫梯人、阿契美尼德波斯人、斯基泰人、花剌子模人、匈奴人、上古和中世紀早期的日耳曼諸部、薩珊波斯人、匈人、嚈噠人、高句麗人、古墳時代的日本人、突厥語系諸部(突厥人、可薩人、回鶻人等)、粟特人、吐蕃人、斯拉夫人、契丹人、蒙古人等。 非中央歐亞族群沒有真正的私兵制傳統,他們對中亞歐亞私兵制的描述充滿驚訝。 古希臘人沒有私兵制傳統。早期的古羅馬人有私兵(Celeres),其第一位王羅穆路斯有寸步不離其左右的三百名騎兵扈從。早期之後,私兵制沒有傳承下去。拜占庭的皇家私兵(Hetaireia)組成於840年前後。分為三隊,其中一隊的成員主要來自可薩和費爾干納。 漢人也沒有私兵制的傳統,但商代墓葬中的殉葬武士,隨葬全套武器裝備、馬匹和雙輪戰車,可知是私兵。顯示當時受到中央歐亞文化系統的影響。在中原王朝效力的中央歐亞人繼續實踐着私兵制的傳統。唐太宗擊敗東突厥汗國,成為天可汗。他收服了一些突厥將領和武士,編入皇家衛隊。這些人自視為唐太宗的私兵。唐太宗死後,兩名突厥將領請求自殺殉葬。被駁回後,仍有一名將領自殺。來自中央歐亞的安祿山(據說其養父母分別是粟特人和突厥人),有800名私兵,分別來自同羅(突厥語系)、奚和契丹(蒙古語系)等部。他視私兵如養子。 中央歐亞私兵殉葬制的墓葬,在中央歐亞之外的發現,除了商代墓葬,還有日本出土的上古時代墓葬和在歐洲西北部發現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等日耳曼諸族的墓葬。 阿拉伯人將私兵制伊斯蘭化,發展為馬穆魯克制或古拉姆制,成為傳統伊斯蘭政權的重要特徵,延續到近代初期。 本文主要參考美國語言學者和歷史學者白桂思的《絲綢之路上的帝國:青銅時代至今的中央歐亞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