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尤其是民间口语中存在大量的不雅词汇,可以说,中华文明历史的一部分就是在不断地挤压这些不雅口语而代之以避讳和可以郎朗上口的温良用语。国人当然了解那些不雅用词用语之难上台面,所以,祖祖辈辈崇的中国人基本上都崇尚和尊崇读书和读书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同时代里对诗和远方相同的憧憬与向往。 不幸的是,近些年来,粗鄙、恶毒甚至肮脏的词语,开始越来越多地大量挤占中简空间。稍有点文化的人,即便能够一时容忍互联网下流俗语,对于官方和正式表达中那些与流氓用语日益趋同化的局面,日益不忍卒读。
试举一例,只要有外国政要、知名人士实际或计划到访台湾,对岸用语一概都是以某某窜访为主动词,好像号称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存在对这个动作与过程的其它表达方式。多么令人不安啊!用这样一种阿Q式语言去贬损他人去往特定区域,除了自己给自己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安慰,没有改变既成事实之丝毫。可悲的是,这样的表达,自创始于对达赖喇嘛和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出访之后,变成了一种固定格式,成了针对特定地区、特定人员的专属,各级各门的发言人、大大小小的不同媒体,只要涉及这个话题,都会不约而同和出口成章地“窜访”。
人非猪狗。无论怎样的仇恨、敌视,无论多大的分歧、争议,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现象,对这些现象,都应该有礼有节、就事论事,文功甚至动武,各方都可以有自己说得出口的合理解释,而绝不能够无视人类基本尊严、无视汉语对人类行为应有的严谨表达,动辄就搬出类似谩骂、贬损对方的粗鄙用语,诸如“窜访”。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两岸多年以前互相以“某匪”互称的年代。在台湾一方,骂了大陆N年的“共匪、猪毛”,不仅没有把那些夺了自己天下并把自己赶下了大海的“红毛绿鬼”羞愧致死,反而眼睁睁看着对岸一天天壮大发展,自己却不得不活生生地硬吞下了原来信誓旦旦的“反攻大陆”的豪言壮语;而对岸,也在发明了无数贬低毁损对方的或高级或低级的农夫式谩骂中见证了台湾化茧成蝶、一跃而为80年代后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活生生地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人大举登陆和用各式各样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超级震撼了当时刚刚开始脱离一穷二白的大陆人民的难忍尴尬。
本来,闹剧般互相诋毁几十年下来,大家都应该可以汲取教训,安心下来都做个文明人,摈弃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乡民习俗之返祖现象而替之以文明与教化,可惜的是,偏偏有人不守初心,坐视无良文人不断发明一些新时代的恶俗用语,继续污化汉语且自贬身价于天下。按照一般常态,行善之不难难于登山岗、为恶无下限易于顺风船,如此下去,无视对方的正式或约定俗成之称谓而直接代之以“某某匪帮、某某走狗,等等”的蔑称之日,屈指可数。
什么时候大家可以平心静气、摆事实讲道理,拒绝低俗用语、拒绝不良形容词、拒绝污化汉语表达?英语里讲,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先要那样去对待对方。我们的先贤们也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举案齐眉,现成的教诲,不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依旧我行我素!退一步说,习惯于用孩童儿语或流氓化语言如草莽现就于堂堂雅室,不仅难以获得他人认同与尊重,反而只会伤及自身及所代表的群体。不过,好在对立的双方至少有一方,还能坚持使用中性和中立的用词用语,没有睚眦必报,没有进一步刺激另外一方无底线地继续探寻古老文化中的浩瀚词语库以求“窜访”一类词汇的升级版本。不然,撇开其他不论,单单就此类用语用法之对于汉语体系的久远破坏,也是国人难以苟同和难以承受的。
唯有尊重他人,方可为人所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