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何处有? 非鸟 在上一篇博文《乡愁何谓?》里,我从意象的角度解构了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乡愁》,得出了《乡愁》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政治诗的结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流播广泛,影响巨大,除了与大陆台湾划海而治产生的区域政治热点有关外,因其诗本身整齐的结构产生的形式美,完美的时间线产生的节奏美,直白的口语产生的质朴美而使其极具魅力外,更因其诗歌以“乡愁”二字命题而将其吸引力发挥到了最大。此后很多人为赋新诗强说乡愁,大都难以超越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的高度,但这又何妨一代又一代诗人们表达自己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怀呢? 借用一句流行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乡愁”。因为人人都有故乡,人人都不会永远呆在故乡,即使你出生在罗马,你也有离开罗马的时候,离开故乡久了你就会有思乡病,英文叫“homesickness”。看来即使你出生长大都在城里,你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也会被乡愁击打到。这种由于地理空间的阻隔引起的乡愁可能深刻程度不一,但离愁别恨的情感体验人人无异。如果想表达出来或者写下来,那就会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因为每个人的切入点不一样,结文组句的偏好不一样,这就给了读者难得的阅读体验。 既然扯到了诗歌,索性再来欣赏一首著名的当代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这是梨花体创始人诗人赵丽华的大作,我私下认为这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诗,堪称其扛鼎之作,也奠定了她在当代诗坛的地位。全诗只有一句话,分成了四行,抄录如下: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赵丽华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先且不说这首诗短,诗歌从不以长短论英雄,当代中国诗坛有过创历史的一字诗。这首诗一共有17个字,不少啦。如果不把它分行写成梨花体,全诗就是这样一句话:“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是诗人来到田纳西吃完自己做的馅饼后对自己厨艺的赞美与肯定,也是诗人想告诉朋友的此刻她的真实想法。诗人把她的想法写下来,是想与读者一比厨艺之高下吗?或者是想挑战读者的味蕾吗?显然不是。读诗得看诗的标题。诗题透露了两个信息:诗人一个人独自旅行,到达的地方是田纳西。中国人从来都是以吃为大,民以食为天嘛。诗人要在异域觅食应该是多有不易的,就像我在键盘上敲“觅食”两个字一样,同时蹦出来的还有“迷失”两字。在田纳西,人生地不熟的,肚子饿了我吃什么?诗人最开始一定是想入乡随俗,品尝当地美食的。可吃了几顿美餐,此处美餐指美国餐馆,诗人觉得这哪里是什么美食啊?太他妈难吃了。或许她也吃了中餐,但对田纳西的中餐馆的饭菜味道无法恭维?总之赵丽华是把田纳西的无论什么中餐西餐全都给拉黑了,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厨啦!结果是啥?老娘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儿都拗不过自己的中国胃。而当中国胃来到美国的田纳西,当中国胃的主人是一位女诗人的时候,对异域他乡的一日三餐的抵抗就会在诗人的头脑里形成化学反应,开始变成饮食文化的冲突,当诗人傲娇着大喊着昭告天下的时候,她做的馅饼带给了读者无尽的好奇与想象,她的一句话就成了诗了,最后在读者大众中演化成了一种大国特有的泛文化的自信。何其快哉! 毫无疑问,赵丽华是在写她的乡愁。在别处生活哪有居家的自在?当胃与味蕾开始反抗的时候,就连对家乡的味道的怀念都是致命的。诗人正是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与所有读者的最快最直接的共鸣点——“食”,点“食”成金,完成了对乡愁的最高礼赞。诗人的高妙处在于全诗不着乡愁二字,却将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17个看似平淡实则突兀的汉字,将乡愁文化完全改写,独树一帜,别开生面,这种对中国乡愁文化的突破性写作在当今中国文坛是少见的。 可惜这首诗在国内虽然传颂度广,但也误读严重。有人质问,这不就一句话吗?这也叫诗?赵丽华到田纳西就干了这点儿破事?值得写给我们看吗?她怎么敢如此大言不惭?现当代诗最怕被误读,其实这首诗不是诗人要给自己的胃一个什么交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理解成日常生活里简单的吃吃喝喝的事,那生活的阅历与文化的修养还真没有到位;或者因为赵丽华的梨花体而否定她的艺术成就,那也是一种狭隘和偏见。 我们都曾独自远行,迷失过,怀念过,海外华人更是时时生出有乡不易归的感慨,虽然我们“且把他乡作故乡”,总是自我释怀曰“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总有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乡愁会悄然涌上心头。当你在田纳西碰到赵丽华,你应该告诉她,你想吃她做的馅饼,至少我会这样做。我认为她是经历过真正的孤独的人,她与我们海外华人有着深切的情感上的共鸣,她的诗歌《一个人来到田纳西》道出了我的心声,能让我一解乡愁,虽然有时候我也读到了淡淡的苦涩与忧伤。 乡愁何处有?当然是在路上,在海峡,在田纳西,在远方。更多的时候,乡愁是在胸中,在血液里,那是人世间的真挚情感,那是精神世界的美丽画卷,那是我们守望故土的文化之源——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若把乡愁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我阅读乡愁的态度,你的态度呢?但是对中国文字的阅读真的能让我一解乡愁吗? 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