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非鸟的博客  
世上非酒能醉客,人间有味是清欢。  
https://blog.creaders.net/u/3249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千古名诗寄乡愁 2023-08-05 19:18:50

千古名诗寄乡愁

非鸟

乡愁是中国文人写作永恒的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书写乡愁的诗词曲赋难以胜数,哪一个中国人不是张口能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亲人的牵挂,对故土的眷念,是远方的游子夜夜挥之不去的愁绪。正如李清照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要是人在旅途,每当登楼,临风,听雨,闻笛,望月,都能触动我们的乡思。唐朝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留下了千古名诗《黄鹤楼》以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版乡愁名句,雄踞唐诗七律第一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推崇道:“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无论你翻开唐诗选本的哪一版,七言律诗第一首就是崔颢的黄鹤楼

Screenshot from 2023-07-24 17-29-01.png

现将《黄鹤楼》一诗抄录于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好在哪里?前人之述备也。本文将从谋篇布局与遣词造句两方面来解析崔诗的精妙与独到之处。不认同者,欢迎来报!

先说大处,即谋篇布局。古典律诗的写作讲究起承转合。崔诗的起从议论开始,即虚议传说自从有神仙在此地乘鹤飞走后,此地就只剩下黄鹤楼了。此地就是黄鹤楼的所在地武昌江边,诗人来访之地,看似诗人随口一议,首联毕。

颔联承接得大胆随意而意味深长。诗人再次发议,继续假借传说,认定了黄鹤陪仙人一去不复返,因为诗人在此地真没见到黄鹤飞绕,只看到了悠悠飘荡的白云。从起到承,诗人不惜四句二十八字就只说了一个事实——鹤去楼空。不过,诗人在头两联中给自己此行的时空定位是高标异格的——时间尺度: 千年;地点:黄鹤楼。诗到前两联结束,读者似乎会觉得此楼如此虚幻空荡,没啥看头,那“”就必须有看头了,否则撑不起来的话,这“”可就要塌方了;反而说之,如此浓重的唱——鹤去楼空——为颈联的登场攒足了戏码

且看诗坛高手如何扶大楼于将倾。——诗人从”陡然转回了大好现实:放眼黄鹤楼外,晴空下的平原被千里外奔来朝宗的汉江从容分割开来;汉阳树不但不拥挤,反而枝枝可见,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萋萋,绿意盎然。在一切都渺不可知的首联颔联共同铺垫下,颈联转向眼前实景,向读者毫无保留地展现了黄鹤楼上诗人看到的惊艳之美。元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杨载在他的《诗法家数》一书中论律诗颈联之“转”须:“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崔诗在转折处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此地真的鹤去楼空,一无长物了?诗人答曰:“非也。”虽然不见黄鹤翩然飞,但此地自古繁华,大江奔流,生机盎然,自有云天;待到黄鹤归来,黄鹤楼该是何等的万千气象?颈联用真切细腻的情景描述和极具美感的对偶文字共同打造出疾雷破山的效果,用千钧笔力壮写出黄鹤楼的独特景象,一扫前两联铺陈的虚空渺茫之态虽在预料中但仍然大出意料外。这种奇拔高崛的意境营造非高手绝不能至也,而诗人显然是成竹在胸,收放自如。这就是崔诗不同凡响的底色与底气所在。可以说当崔颢遇到黄鹤楼,既是黄鹤楼之幸,也是崔颢之幸也!清朝盛传敏在其《碛砂唐诗》中盛赞““晴川”二句,清迥绝伦,他再有作,皆不过眼前景矣。”后来诗人们包括大诗人李白都曾专门题诗汉阳树,鹦鹉洲,但都难以达到崔颢这两句诗的境界——痕迹俱消,独步千古!

再看尾联诗人怎样作合。合者,合拢也,也是诗人要给读者的交底或者启发之笔。从首联到颈联,由传说写到实景,其走向似乎为到此一游之作。按照古人作诗的套路,尾联肯定会宕开一笔,但落脚何处呢?崔颢以恋阙怀乡之意总结全篇,似乎也合套路,但他也要再转个弯儿了。因为前面三联写得太高蹈远举,气度不凡了,而诗人决意要再度转折其意——虽然触目所及皆美景,但我的心在家乡,谁能告诉我,如此美景之地离我在汴京的家有多远呢?都答不上来吗?那茫茫烟波都要淹没我的乡愁了,答案在何处漂?诗人在合扣处使出了看家之力,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前面三联反合下来,虽诉愁但不自滞, 反是继续保持前面开创的气遏云天的格局,退而思乡,问而不疑,荡气回肠。怎样作合呢?以“日暮”开启转折之意。诗人并不准备写日暮时分的黄鹤楼,而是将“日暮”这一意象作为转向思乡的契机,直抒胸臆,再揭新思——美景虽好,可惜只有我一人在赏。我那故园的山水,此刻又是何种景象呢?“黄昏”与“落日”一直都是中国古人的乡愁密码,历来诗篇有咏,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李觏的《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以“日暮”作结,从“日暮”时分转向游子思归,诗人同时牢牢抓住了“烟波”这一黄鹤楼独有的江景意象,让自己的茫茫思绪有了极其自然巧妙的依托。崔颢的这一精妙结句借日暮抒乡愁,不仅成了永恒之问,千古绝响,余味无穷,更将全诗境界推入神境,成就了此诗格调高迥,气派雄伟,浑然天成之势。正如清朝的毛奇龄在其《唐七律选》中云:“此律法之最变者,然系意兴所至、信笔抒写而得之,如神驹出水,任其跋踔,无行步工拙,裁摩拟便恶劣矣。前人品此为唐律第一,或未必然,然安可有二也

然若就此打住,我们就领略不到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了。在尾联结句处,诗人点明了一日游已然结束,乡愁油然而生了,可别忘了“”要回应合拢前联的开口。前面提到了诗人给自己埋伏的时空定位不同于凡处——“此时”是“千年”之久的大尺度,“此地”是在千年后依然屹立的黄鹤楼。诗人的独到之处是在尾联结句时以自己一日游历不羁之乡愁浇黄鹤楼千年守候之块垒。黄鹤楼之于黄鹤,犹如汴京之于诗人,乃故乡之意也。 黄鹤远去千年后,黄鹤楼依旧等候着仙鹤归来,千年后的故乡汴京是否也会等我归来?而千年之后,我将漂泊到何处?答案又在何处漂?江上的烟波啊,永使我愁!而这些正是黄鹤楼之游带给诗人的必然启示,也是诗人要向我们诉说的永恒乡愁。这一“合”以黄鹤楼上看到的江上“烟波”为载体,以茫茫烟波喻指茫茫乡愁,可谓严丝合缝,不着痕迹,浑然一体。“结”到此处才能说“合”了诗之本意,到这里读者回读前联, 还会觉得黄鹤楼是所谓的“鹤去楼空”吗?黄鹤楼分明对黄鹤归来满怀期待与盼望,黄鹤楼分明满承载着诗人的乡愁。这种乡愁既是现实的,更是精神的;这种乡愁一日千年,跨越古今,永恒不变。这就是为什么“日暮乡关何处是”成为了中国乡愁文化里的灵魂之问,而崔颢的《黄鹤楼》成为了后来者难以逾越的七律巅峰的奥秘所在——诗人在《黄鹤楼》一诗中体现出的唐代诗人情怀与信仰,格局与气度,标志着唐朝七言律诗的理性大厦与文化殿堂已经完美落成。欣赏到这里,作为今人,我觉得崔颢的《黄鹤楼》即使再过千年后,也当排唐诗七律第一。我不知道还有哪首诗有如此宏大的气象能与《黄鹤楼》分庭抗礼。

下面从遣词造句来细赏此诗。格律就不谈了,古人有评说此诗“不古不律,亦古亦律”。诗人不拘于声律约束,宽然有余,无所不写。本文只讲此诗的词句特色与奥妙——无所不能写。

无所不能写之一——诗人敢于重复用词。如前三句每句都含有“黄鹤”,但由于气韵句意连贯,两次指的是仙鹤,一次指的是楼名,读者并无觉得有重复之感。好像听诗人在当面给我们讲古一样,诗人在交代何人何事地点等等,诗人从容讲,我们从容听,何曾有重复之嫌呢?诗人由虚入实,娓娓道来,不在意于律诗之规范,写得极其自由跳脱。又如,第一句与第三句重复使用了两个“去”字,第二句与第四句重复使用了两个“空”字,这样形成了“去——空——去——空”的结构,强化了“鹤去楼空”的印象,而这一强化又是为全诗的谋篇布局服务的。可见诗人不泥古人,大胆创新的意识多么前卫。诗人这种对传统的突破尝试是不是颇有点当代所谓“先锋诗人”的做派?

无所不能写之二——诗人敢于用叠字。全诗用了三对叠字,即“悠悠”,“历历”,“萋萋”,而这些字用意颇深。以“悠悠”形容“空”中的白云,也用于形容“千载”悠悠时空,说明昔人乘鹤登仙是多么遥远的故事了,而因为黄鹤楼的存在让人们对这个传说念念不忘。所以当诗写到第四句“空悠悠”处时,让人觉得空空的黄鹤楼并没有因鹤去而寂寞,相反,黄鹤楼是不是送走了古人正在迎接来者?天上白云悠悠,世人来去不息,而世人们是在奔向远方还是赶返故乡呢?只有过客们自己知道。黄鹤楼正是这些匆匆过客的见证者。无论你是去也罢,归也罢,楼恒在;论你是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黄鹤楼不会辜负你,会让你把美景尽收眼底......于是接下来精彩呈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联堪称神对——神来之笔也! 如果说读者尚觉前面两联严谨工整不足,读到这一联则得拍案叫绝,叹服不已矣!诗人的这一手笔,曾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就连而今的武汉市也总想围绕这一名联大做文章。历历汉阳树,“萋萋鹦鹉洲”都是极其近观之写,历历言清晰可数,萋萋言翠色可掬,这两句都得由“晴”字统领,因为如此美景只有在晴日才可能见得着,别忘了黄鹤楼是伫立在长江边的,诗人写的是隔江相望之景。而晴川”二字又为尾联的“日暮”埋下伏笔,说明诗人在黄鹤楼盘桓了一天了;芳草”则为尾联的“乡愁”嵌入密码,因为自《楚辞》始,萋萋芳草就是离愁的文化意义上的代名词了。可见这些叠字的使用看似随意率性,实际上都是诗人精心选择过的,可谓匠心独运。这些叠字的使用不仅得当恰巧,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此诗的音律美感,又可谓妙手偶得,他人可以模仿这一技巧但得当运用难,用一句流行语说就是“崔颢的《黄鹤楼》不可复制”。

无所不能写之三——诗人敢于反复使用虚实结合的句式。除了颈联两句都是陈述写实外,全诗其余三联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句式。首联第一句为传说虚写“昔人已乘黄鹤去”,第二句写事实此地空余黄鹤楼”,构成了第一组——”结合的句式。颔联完全重复使用了首联的先传说后实景的虚——实”句式。尾联以设问宕开虚议,以烟波江上”实景回应,构成了第三组虚——实”结合的句式。这种虚实结合句式的反复使用形成了《黄鹤楼》诗的一大特色,也足见诗人在把控全诗结构上一气贯通,张弛有度,虚为实用,转换自如的大家风范。

前不久在油管看到有人力推杜甫的《登高》一诗,认为此诗当有实力与崔颢的《黄鹤楼》并称唐诗七律双峰,非崔诗能独霸一哥地位云。读者诸君以为如何呢?

真可谓: “律千古有名篇,黄鹤楼诗领头衔。谁人不服来比试,崔颢应肯让后贤。”下次分解。

浏览(4590) (3)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非鸟 回复 北极雪橇 留言时间:2023-08-07 09:38:10

是啊,只能望“云”兴叹了。

回复 | 0
作者:北极雪橇 留言时间:2023-08-07 08:51:10

我们失去黄鹤,我们寻不回黄鹤!

回复 | 0
作者:非鸟 回复 北极雪橇 留言时间:2023-08-07 07:38:39

谢谢雪橇告知黄鹤之去处。脑补黄鹤飞临比极光的画面,只能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了。

回复 | 0
作者:北极雪橇 留言时间:2023-08-07 07:03:02

昔人已乘黄鹤去

经年孤独黄鹤楼

黄鹤落地北极光

金鸡九州空荡荡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非鸟
注册日期: 2023-01-24
访问总量: 32,44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如棉之花
· 了却了一天
· 雪落十四行
· 千古名诗寄乡愁
· 香港凤凰台
· 乡愁何处有?
· 乡愁何谓?
分类目录
【新诗广场】
· 如棉之花
· 了却了一天
· 雪落十四行
【古诗词句】
· 香港凤凰台
【杂谈絮语】
· Lunar New Year势不可挡:以美国
· 2023:邮票里的乖乖兔
· 新年伊始,开博志喜!
【随笔散记】
· 千古名诗寄乡愁
· 乡愁何处有?
· 乡愁何谓?
存档目录
2023-08-05 - 2023-08-21
2023-07-15 - 2023-07-27
2023-01-23 - 2023-01-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