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晚,亞特蘭大交響樂團在位於亞特蘭大北郊,“富屯”郡(Fulton County) 的Verizon露天劇場演出了其本年度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晚會向本郡居民贈送了4000張免費票。“富屯”郡的居民可憑駕照領取4張免費入場券和停車證。許多住在這個郡的老中都領到了免費票。這是因為亞特蘭大市位於“富屯”郡里,所以郡民們是納過稅銀的。這也算是讓大家繼續支持藝術的一種感謝吧。 下午5點左右,太陽仍然高照。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將幾天來的高溫降下許多度。雨過天晴後,地面不久就又幹了。等到晚間,天空依舊明亮,空氣份外新鮮。露天劇場的草坪早已感覺不到任何潮濕。 劇場的停車場外,汽水馬龍。大家都是一家家老老小小,帶着草坪椅子或是坐墊來到劇場。大家都像搶地盤似的,占據有利地形。草坪椅子的高度有較嚴格的規定,座位高度不許高出地面9英吋(23厘米),也就是我們平常家中木椅座位高度的一半。 (照片轉自一位亞特蘭大的網友) 該晚會包括了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1813—1901)的五幕歌劇《西西里晚禱》中的序曲(VERDI: Vespri overture),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1809-1847)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以及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音樂會由出生於委內瑞拉的伊里奇·里瓦斯(Ilyich Rivas)擔任客席指揮,他今年只有16歲。小提琴協奏曲則由22歲的埃萊娜·烏里奧斯特(Elena Urioste)擔任獨奏。 (照片轉自一位亞特蘭大的網友) 16歲的客席指揮伊里奇·里瓦斯(Ilyich Rivas) 門德爾松是位德國猶太裔作曲家,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家庭,逝於萊比錫。他是難得的全能型天才,身兼鋼琴家、指揮、作曲家、教師等多重身分。但是,他只活了38歲。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中,這一首是最為著名的,與貝多芬的 D大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整部作品充滿了柔美的浪漫情緒和均勻齊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處理手法精妙絕倫,旋律優美,技巧華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不僅是門德爾松最傑出的作品,也是德國浪漫樂派誕生以來,最美麗的小提琴代表作。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創作於1877年,這是柴科夫斯基獲得國際聲譽的第一部交響曲。當時,草率的結婚和快速的夫妻分居使作者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樂曲正是表現了他痛苦的心情和對幸福的渴望。本曲為柴科夫斯基交響曲當中最富變化、最熱情的樂曲,具有明顯清楚的敘述內容,採用純音樂的形式,卻有標題音樂的實質,此處所表現的是苦惱彷徨的眾生相,以及威逼、脅迫人類的命運魔掌,使聽者產生一種悽愴之感。作品共分四個樂章:奏鳴曲,行板,快板,終曲。尤其是在第三樂章中,全體弦樂器持續撥奏。還加上木管樂器單獨奏出俄羅斯舞曲般的旋律,給人感覺的是一種虛無縹緲、錯綜複雜的心情。 尤其有趣的是,就在這時,晚風吹動着露天劇場四周的大樹,使樹枝,樹葉發出一陣陣“刷刷”的聲響,將音樂與自然天衣無縫般地混織在一起。 當演出結束後,劇場的天空升起了萬紫千紅的煙花,將晚會推向高潮。 花絮一: 亞特蘭大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浦力偉先生。第一次見到他本人是在許多年前的一個朋友家的晚宴上,當時他剛來這裡不久,坐在交響樂團小提琴手的第二席位置上。當時他還演奏了幾首曲。此後,在這裡每年一度的,由中國商會組織的春節晚會中,好像都能看到他的演出。不過他現在的正式頭銜是“代理首席”,而且以有幾年了。不知是否要等到生病的首席退休,位置空出後,他才能轉正。 花絮二: 音樂會的客席指揮,16歲的伊里奇·里瓦斯(Ilyich Rivas)出生於委內瑞拉的一個音樂世家。他長在美國,所以能講一口流利而無任何口音的英語。他才10年級,還沒有駕車執照,但已能指揮一個大型交響樂隊了。在整場的指揮中,他身邊沒有任何總譜,說明他已經全部熟記了。這在指揮中並不多見。我幾乎現場聽過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大牌指揮家的演出,還有幾位已去世的(如柏林的卡拉揚),絕大多數指揮都要看總譜。 花絮三: 當樂隊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第一樂章結束後,場上的許多觀眾就開始鼓掌。按西方慣例,樂章之間的空檔是不鼓掌的。以前,不少老中也會犯同樣“錯誤”。這掌聲說明了許多前來聽這場免費音樂會的觀眾都是第一次現場聽交響樂。大多數美國人是沒有聽交響樂的文化的。 (照片轉自一位亞特蘭大的網友)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第三樂章中全體弦樂器持續撥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