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咖喱达人  
坐地日行八万里,世界美食尽眼底  
https://blog.creaders.net/u/3231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咖喱达人
注册日期: 2022-11-26
访问总量: 230,70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安徽名菜送别李克强/简论李克强
· 美食诠释学:关于“又鸟”,与
· 营养和健康的宝库Kookoo Sabzi
· 环游世界的北非蛋
· 您可以吃到的最健康的食物之一|
· 换个吃法吃丸子----像土耳其厨师
·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烧猪肉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经典咖喱集】
· 安徽名菜送别李克强/简论李克强
· 美食诠释学:关于“又鸟”,与
· 营养和健康的宝库Kookoo Sabzi
· 环游世界的北非蛋
· 您可以吃到的最健康的食物之一|
· 换个吃法吃丸子----像土耳其厨师
·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烧猪肉
· 诱人的国王盛宴——Veg Biryani
· 米饭的饕餮盛宴——香料与米饭的
· 希腊复活汤--世界上最好喝的羊杂
存档目录
11/01/2023 - 11/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安徽名菜送别李克强/简论李克强先生的学养渊源
   

云雾肉摆盘-ci.jpg

云雾肉摆盘-c3.jpg

云雾肉摆盘-c2.jpg

若不是李克强先生辞世,引起了华人世界的纪念风潮,我还不知李克强先生的学养底蕴是受桐城学派启瀹,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细想又在清理之中,这也颇让我对李克强先生学童时期的国学经历佩服之余,又羡慕不已。

 

最初看到的一篇转载文章出自于中国政府网”2015年4月8号曾经推送一篇文章,原题为《李克强与文史馆员谈文论道》,文中说:「“大家知道,我是安徽人,受了点桐城派的影响。”李克强的这句话,引来与会专家学者会心的微笑。」于是又追读了两篇文章,一是李克强先生追忆他早年的国学恩师的一篇纪念文章,时间是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第七版上撰写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二是北京大学新闻网《读书人李克强》一文。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I2JKPLE05129KPS.html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21A05O3400

https://news.pku.edu.cn/mtbdnew/07a733a5764f492bb801be2780762163.htm

 

当李克强先生说他是安徽人,又受了点桐城派的影响,在座会谈的文史馆专家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读到这我也笑了,哈哈,安徽人,哈哈,桐城派,这不正是奠定李克强先生的学养启蒙以及学养渊源的精神内核吗。

 

因此我特别制作了这款安徽菜系的代表菜之一“云雾肉”,表达我一种颇为复杂的心里感受。为此云雾肉我写了一幅挽联:千古松柏,云翻洒泪离恨恨,雾散愁云思绵绵,并写成此文,一介布衣俗士的我,勉强与上面三篇大作桴鼓相应吧。中国大陆华人好没福气啊!

 

李克强先生祖籍安徽,云雾缭绕加松子(松柏)配蒜酱,算是为李克强先生送行。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云雾肉以及安徽菜系的历史渊源吧。安徽云雾肉,是以茶叶和锅巴为主料,成菜光亮红韵,肉质酥烂。因为熏制过程中,云雾缭绕,因此叫云雾肉。云雾肉安徽菜系中熏菜的代表之一,简单大气,风味尤佳。

 

安徽菜系是由以皖南菜为基,并融合了沿江菜和沿淮菜,这三种地方风味构成了如今的安徽菜系。皖南菜古称徽菜,是以黄山脚下古徽州府饮食为基础的古早美食系列。古时,“徽商遍天下”,“无徽不成镇”。徽菜随徽商遍及天下的足迹,遍及了古时的中国各地,可谓红火一时。

古时,随着徽商,也随着宣纸,徽墨,歙砚,宣笔,祁红,屯绿等顶级流行商品,遍及全中国的徽菜,起于东晋年间,发展于唐宋,巅峰于明清,却败于当代。

中国有三大地域学:除了“敦煌学”和“藏学”之外,就是“徽学”了。徽州文化一直是中国地域文化之巅。徽菜就在这种文化和商业两种力量之下,扬名天下。徽菜是以烹饪山珍野味,河鲜以及医食膳补,以食养身见长。

沿淮菜,以蚌埠等地方风味为主,著名的符离集烧鸡是沿淮菜的代表之一。

沿江菜是以芜湖,安庆地区美食为基础,以烹饪河鲜为特色,而且以烟熏菜为主要特色,使得沿江菜别具一格。烟熏种类繁多,熏材选择众多,以无为熏鸭为代表,开创了先熏后卤的独特工艺。

 

安徽建省于近代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将江南省拆成两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安”取于安庆之“安”,“徽”取于徽州之“徽”。故合称安徽,又因春秋时代此地建有“皖国”,故此简称为“皖”。安徽建省时日虽然不长,但文化底蕴位居中华诸省之最,堪称人文渊蔽,尤以徽州地域文化研究,执中华地域文化研究之牛角。

 

地域文化因何而成?从来都得史家热门话题。华夏大地文化繁杂,河洛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关陇文化,滇黔文化等等,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众多。以上海为例,元代方始建城,19世纪中叶因种种原因成就了国际贸易都会,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圈。研究地域文化重点在于史料完整齐全。举一例证,亚述学是当代显学之一,这源于圣经时代约拿宣教去过的古亚述国都城尼尼微大城的完整出土,又因出土了大量保存在泥板上的大量文献,包括大量民间生活资料和尼尼微城图书馆,破解亚述语后,亚述学旋即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地域显学。

 

在中国众多的文化圈中,只有三个地域才有资格脱颖而出,这就是中国三大地域学。“敦煌学”,“藏学”和“徽学”。“敦煌学”由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率先建立,世界学者蜂拥而至,重点是世界各宗教,艺术和世界各文化之交融处。“藏学”自不必说,研究西藏尔。然而,庞大繁杂的中华文化圈,只有黄山脚下的徽州文化圈可够资格成为显学,无他,文物文献众多,且保存完整。徽州被称为文物之海是有其原因的,一万多处的地面遗存,不少于20万件的徽州文书都备受瞩目,是以徽学,在研究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土地制度史,文化史,宗族史,教育史,民俗史,人口史等方面,都有第一手资料,可谓汗牛充栋。

 

此外,徽商遍天下,无徽不成镇,徽人手中契约文书,信函日记,各种文集,持续时间800余年,数量可观,最为可贵之处史资料连续性达数百年不间断,几乎囊括社会所有方面。因此徽州文书的问世,堪称中华文化第五大发现,其余四种分别为,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大内档案。我在此不赘述徽州文书发现和保存以及徽州成学的过程了,尽管过程跌宕起伏。本文在此只想表达,安徽的文化底蕴堪称中华之最,学界素有“无徽不成馆”之说,此馆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馆藏机构,“徽”是指徽州文献典藏。

 

徽商是中国明清时代的商界巨擎,盐商,典当和木客雄霸明清中国半壁江山。徽商“贾而好儒”,徽州受朱熹影响甚深,重教兴学,“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徽商是文化商人,乐于资助文化艺术。

 

因此明清时代的安徽地区,出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画家群体,书画篆刻在商人资本的资助下,开宗立派者众,影响至深的新安画派和姑孰画派名家备至,在明清绘画史上独领风骚。受徽商资助的安徽书法家更是佳作连连,而且也出现一批开宗立派的书法理论家,应运而生的安徽篆刻四大派,徽派,歙派,皖派和黟山派,是当时中国印人中最为出色的一批。更不用说版画了,安徽自古以来本就是中国造纸业和制墨业的中心,墨模雕刻本就是安徽特长,在徽商的加持下,迅速形成独具特色的徽派版画。(中国最好的文房四宝均出自安徽,宣纸,歙砚,徽墨,宣笔)。

 

徽商资助的徽剧红火一时,徽商出钱组建戏班,称为徽班。乾隆80大寿,徽商资助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在皇宫连演两天两夜,《水淹七军》,《闹天宫》,《水漫金山》等等,戏艺精湛,一炮而红,留京演出,至嘉庆道光年间正式演变成如今的国粹京剧。

 

乾隆37年,四库开馆,乾隆征集天下古书,下旨命天下藏书家进献古书典藏,当时中国四大藏书家中的三位均为徽商,可见安徽之文化遗风。安徽人胡适曾经解释徽商,一个地方如果没徽州人,这个地方就只是一个村落,徽州人来了,他们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步扩大,就把村落变成了市镇了。

 

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古而有之,各县的徽商也各有所长,其中绩溪则以徽菜馆著称于世,这就是所谓的“无绩不成街”的来历,有市镇就有闹市街,有闹市街必有饭馆,有饭馆必有徽菜馆,而徽菜馆都有绩溪经营。因此绩溪被称为“徽厨之乡”也不是浪得虚名的。厨师被称为“伙头”始于徽州土话。民国期间出版的《上海宝鉴》中还存有30多家徽菜馆,1963年台湾出版的《绩溪县志》记载,绩溪人在中国14省开饭店412家,从业人员8000人左右,不但如此,徽菜馆热衷于慈善事业和各项捐款,这在当时的中国也堪称一绝。

 

李克强学童时期,生活于安徽省文史馆,正是安徽文化最为浓郁之地,他所说的,我是安徽人,生活在文史馆。承载安徽文化底蕴之地的文史馆,更多的是那份安徽文化的熏陶。

 

自清初以来,安徽人对中国的影响,不单单是徽商,徽艺,徽剧,在学界还有大名鼎鼎的桐城学派。安徽文史馆图书室管理员李城,被称为“桐城派最后的名家”。李克强的治学态度在学童期间就受到李城先生的启瀹而形成。五年的私塾教育穿越了李克强的少年时代,也奠基了李克强的为学之道。

 

以下介绍出自百度李诚条:

「李克强是在幼年时期认识李诚的,他们同住一个大院,两家门对门。十年动乱期间,李诚失去工作回到家,而学校里正停课闹革命,少年李克强也闲在家中。一天,李克强走过李诚家门口,见李诚正给儿子讲解古文,就跑过去听听,觉得讲解得十分透彻,对他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从此李克强读书读报遇到难解的典故就向李诚求教。一生爱才的李诚从交谈之中发现李克强博学强记,聪明过人,又抱负远大,有意收为门生,就说:“欢迎你来。”于是,每晚李克强都准时来到李诚家,听他说文解字。

 

李诚不顾体衰视弱,常给李克强开读书目录,就文风、治学乃至持身应世,都给以谆谆教导。他要李克强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国史,给李克强整段整段地背诵《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古文选,李克强看(听)不懂的地方,他就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给他讲解。有时还专门向李克强讲授唐诗,一天讲一首,而每讲一首他可以用一小时的时间来旁征博引:几乎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使李克强的心得到一种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在他的知识领域里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李诚与李克强既有师生之谊,也是忘年之交。20世纪70年代初,李克强插队农村,第一次离家,手提肩背行李与父母辞行后,刚踏出院门,就看见李诚先生早早站在巷口,一副依依不舍之情。后来,李克强的学习突飞猛进,李诚见之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此子日后必当大任”,并引用南宋陈亮的名句“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来勉励李克强。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他却常对李克强说:“一个人学点知识在肚子里,总有一天会用上的。”就这样持续教了近5年之久。果然,李克强不负先生厚望,恢复高考之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这几乎全凭那几年打下的功底。  」

 

对于桐城派我们大都不陌生,因为他们的文章屡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在中学时代就有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狱中杂记》被选入了教材。中国城市众多,在近代能以城镇之名冠以文学流派并不多见。安徽桐城人足以自豪于以散文开宗立派扬名于天下。桐城人姚鼐曾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桐城文章不属于桐城,是属于“天下”,这种胸怀“天下”的豪情和以“天下”为视野的雄心开拓了桐城文派,也成就了桐城学派。

 

桐城派开拓者方苞,桐城派拓大者刘大櫆(kuí),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桐城派广泛传播者是姚门弟子,李城师承于姚鼐从孙姚永朴,李克强乃李城门生。桐城派的改造者和复兴者是曾国藩,桐城派近代名家还有严复,林纾等等。

 

桐城派思想渊源于儒家道统,其精神内核是孔孟程朱理学,其价值追求被内圣外王情结牵引,志于道,志于学问,也志于用经世济民,更志于洁身自好。程朱理学是明清主流显学,其经世济民道统于“得君行道”之余,坚守于“从道不从君”观念。桐城派主张的“义法”之理,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给桐城派学子们治学经世之路影响甚深。

 

李城先生给克强开列的书单中的《古文辞类纂》和《经史百家杂钞》属于桐城学派必读的桐城圣经,李克强思想学养渊源可见一斑。

 

此《千古松柏,云翻洒泪离恨恨,雾散愁云思绵绵》纪念一文,用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今和县)时所写《陋室铭》结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