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綜合】“限制輿論的做法不適合共和國的國體,對輿論應先採取放任主義,以後視情況再說。” 這是北洋軍閥政府的掌門人段祺瑞總理在研究開放報禁的國務會議上的拍板表態。 段祺瑞是一個共和意識比較強的軍人政治家。這可能與他曾經留學歐洲有關。他在辛亥革命中和之後的民國初期對中國共和制度的建立與維護做出了貢獻。 辛亥革命時,他做為朝廷派到武漢前線鎮壓革命的軍事指揮官,到任後一反前任馮國璋對起義軍猛沖猛打的做法,盡管當時北洋軍在軍事上處於絕對優勢,但 他卻下令停戰,並領銜46位高級軍官給朝廷發長篇電報,要求清廷順應民意實行共和。特別是1912年2月5日,段祺瑞與部下聯署發電報給中央,威脅清廷, 如再不實行共和,將“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等於下了最後通牒。這對推翻清朝統治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強有力的最後一擊。7天後,清皇室宣 布退位。 主旋律的學者們不認為軍閥會有什麽共和意識,他們說段祺瑞逼宮是為其主子袁世凱奪權效力。但是不要忘了,當袁世凱決定稱帝的時候,段祺瑞也是極力反 對的,盡管他是袁世凱一手栽培提拔起來的,他的夫人還是袁世凱的義女,但他在袁世凱決定當皇帝的時候即公開表示反對,並稱病辭去了陸軍總長回家,寧可不當 官,也不當媚權的反動派。在各地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之後,袁世凱要他出山幫助維持局面,他提出的條件就是撤銷帝制。 段祺瑞第三次維護共和是在張勛率領辮子軍打入北京復闢清王朝期間,段祺瑞在天津組織了反復闢的軍事聯盟,打到北京,一舉粉碎了復闢的鬧劇。所以,有人說段祺瑞有“三造共和”之功。 段祺瑞也是個比較清廉的政治家,盡管他被我黨的教科書定性為反動軍閥,但在對待共和對待言論自由的態度上,他遠比那些“不反動”的偉人要進步得多。 1916年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直到1927年國民黨在南京成立政府。北洋軍閥統治期大約一半的時間,中央政府實際上是以段祺瑞為核 心的。 袁世凱死後才一個月,段祺瑞就廢止了袁氏頒布的限制公民權力的諸多法令,包括《報紙條例》,徹底開放了報禁。政府允許被袁世凱查禁的所有報紙復刊。隨後又恢復了辛亥革命時的《臨時約法》和國會。 在討論廢止《報紙條例》的國務會議上,有人擔心放開報禁會亂套,反對放開言論自由,段祺瑞說了本文開頭那段話,拍板放開報禁。中央政府內務部還對各省市地方政府發出兩次通告,要求:現在時局正適合充分表達民意,發揮輿論作用,此前所查禁的各報一律解禁。 正是由於段祺瑞主張放開輿論,對言論自由採取放任、寬容和豁達的態度,使得北洋軍閥時期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文化最燦爛的時期。大肆宣揚科學與民主的五四新文化邉影l生在那個時期;胡適、魯迅等文化巨匠和20世紀中國文化界最優秀的人物,也大都在那個時期嶄露頭腳。 言論自由是一個民族釋放能量的前提,如果段祺瑞將言論自由完全禁錮了,要求所有的媒體都必須按照軍閥政府的部署發聲,新聞工作者也必須由軍閥們信得 過的在政治上與其保持一致的人擔當,新文化邉泳筒豢赡馨l生,文化領域里的巨匠也不會產生。盡管北洋軍閥的統治也是專制統治,也不會有徹底的言論自由,具 體情況隨掌權的軍閥是開明還是殘暴差異比較大,但由於段祺瑞開了個好頭,總體上來說要比袁世凱時期好得多,比以後的國民黨時期也好得多,比國民黨以後更是 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