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士大夫的博客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https://blog.creaders.net/u/345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中国有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吗? 2010-04-04 20:15:30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郭沫若等人套用马克思的学说,将中国的社会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个阶段,认定中国从秦朝到清朝,经历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在四九年以后这个学说逐渐变成官方的定说,反复出现在中小学、大学的教科书中。这个说法误导了数以亿计的国人。在这里我们澄清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从秦汉到清朝,中国有过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社会。

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都知道,秦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点。秦朝经数百年的努力,扫诸侯、灭七国,初步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秦朝时定的县名有不少现在还在沿用(在河南、陕西等省几乎没变)。从秦以前的诸侯分封制变成郡县制是经过了反复的。秦二世因为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此后是各地烽烟四起,纷纷响应灭秦。刘邦、项羽是两只灭秦的主要力量。两人结局迥异,与各自奉行的原则有很大的关系。刘邦集团只是把封侯作为手段,其目标是实行郡县制,萧何在打下阿房宫后得到了各地的户籍与制度。项羽则要实行诸侯分封制,大肆封侯。这些诸侯都变成他自己的敌人,项羽最后败于几位诸侯韩信、彭越的手上。刘邦建立起汉朝,就开始削侯,历经文景两世才完成。到这时,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制度才算建立起来。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本质的区别。郡县制打破了世袭制度。除了皇家以外,贵族阶层逐渐消失。平民通过努力,有机会进入精英阶层。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较强。国家的管理主要交给由士大夫组成的官员。县官及以上官员由朝廷任命。县官的主要任务是当地的治安和收税。在汉朝时官员在朝廷、郡、县之间的流转较流畅。官僚机构的运行有较严格的制度(纲纪)。到了唐朝就相当完备了,有尚书,门下,御史等部门,相互制约。很类似于现在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分工。官员的选拔由推举,慢慢演变成通过考试选拔(武则天对于科举制度的定性有很大贡献)。历史上通过科举制度,的确选拔了很多精英管理国家。科举制度在十九世纪末,英国人改造成公务员制度,对于现代国家管理影响深远。

传统社会里,县以下就没有官员了,而实行乡村自治。这里起重要作用的是乡绅,他们是当地的精英,如退休的官员,本族的元老,当地的富豪等有名望的人物。地方的公共建设,如修路,修桥,办学等,主要是通过乡绅出头做成的。县官尊重当地的乡绅,通过他们维持治安和当地的教化等。因为乡绅在本地有一定的威望,由他们出面做事情,有一定的公信力,效率也很高。乡村自治也是西方民主社会的基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转化,其实更容易。中国现在的乡镇政权倒是只知道鱼肉百姓,巧取豪夺,无公信力,成为老百姓极大的负担。

比较而言,西方社会近几百年才走出世袭、贵族制度。中国在两千年以前已经打破世袭制度了。马克思本人对于中国社会几乎没有研究(其所有著作只出现过两个中国人的名字)。用西方的理论硬套中国的历史,完全没有道理。这些混乱需要澄清了。

浏览(1019)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士大夫
注册日期: 2010-02-15
访问总量: 15,38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以王立军事件为契机 走向法治社
· 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功臣段祺瑞(
· 当前中国急需保护的是消极自由
· 中国有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吗?
· 也谈中国人有尊严的活着
· 一叶知秋:实行宪政是走向和平统
友好链接
· 玄野0:玄野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怡然:怡然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夏子:夏之音
· 落基山人:落基山人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吾丁:吾丁说话
分类目录
【随笔】
· 以王立军事件为契机 走向法治社
· 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功臣段祺瑞(
· 当前中国急需保护的是消极自由
· 中国有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吗?
· 也谈中国人有尊严的活着
· 一叶知秋:实行宪政是走向和平统
存档目录
2012-03-30 - 2012-03-30
2010-04-04 - 2010-04-18
2010-03-19 - 2010-03-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