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婆的雞蓉即食面 - 轉帖 (photo of Rinka Aiuchi) 每次在超市看見即食面的時候, 就記起小時候吃的即食面, 是雞蓉味的那一种.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 那時候的外婆剛剛六十出頭的年紀, 身体仍然很健康, 在家也沒有什麼事可做, 就和左鄰右里幾個老太太去製衣廠剪線頭. 六十年代的香港, 製衣業佔香港出囗工業的重要比重. 當時的製衣工業都是上海企業家經營的. 所以連衣車間的領工都是江浙人士壟斷的, 一來與管理層同聲同氣, 二來這些領工 (上海人叫他們做領班) 很多都是跟老闆由上海南下香港的. 坐在衣車前面的女工就甚麼地方的人都有, 少數上海人, 大多數是廣東人, 香港始終是廣東人的地方, 外省人在五十年代初才由內地大批南下香港, 據說當年車衣女工的收入不錯, 所以很多年青女孩, 一來因為家貧, 二來很多人不喜歡讀書, 寧願早早出社會工作賺錢, 所以很多女孩就接受短期車衣培訓, 然後就去製衣廠做車衣工, 所以那些剪線頭的工作就沒有女工肯做, 因為工作比較輕鬆, 剪線頭的工作就由上了年紀旳老太太擔任, 外婆也是由一個相識的上海領班游說之下, 去做剪線頭的工作. 那麼剪線頭究竟做些什麼工作呢, 原來車衣的時候, 耍把底面兩條線拉長一些才可以開始車衣, 當一條線縫車完的時候, 也要留一段線才可剪離衣車, 剪線頭就是把車好的衣服上的長線剪掉. 母親原本每個月有幾十元零用錢給外婆, 外婆一塊錢零用錢都不用的, 理倫上外婆根本不需要去剪線頭賺錢, 但是當年國內的經濟還沒有起飛, 國內同胞的生活還是很苦, 大舅父是外婆唯一的兒子, 小舅父很早就去世了, 外婆想賺些錢寄給國內的舅父和表弟妹們, 當然我母親仍然有定時寄錢給舅父, 所以當同胞們為稂票, 布票, 油票, 等等煩惱的時候, 舅父一家因為有外匯收入而特別配給的布票等, 所以日常生活用品都比一般同胞豐富, 听說后來建新屋的錢, 也是用母親和外婆寄給他的港幣換成的人民幣. 製衣廠的老闆, 除了製衣廠之外, 也有食品制造廠, 那時候香港的公仔面尚未上市, 製衣廠老闆的食品工廠, 還在不斷改良造即食面的工序技術, 所以把試驗中的即食面, 以超低價半賣半送地給他企業下的員工享用, 雖然祇有一種味道, 雞蓉味, 但是面的品質絕對不比今天的名牌即食面差, 外婆也因為剪線頭的緣故, 時常買這種無牌子的雞蓉即食面回家, 眼看外婆用剪線頭的錢, 買雞蓉即食面給我和母親吃, 心裡很不舒服, 因為第一次吃日本式的即食面, 吃得津津有味, 比起傳統的廣東雲吞面和上海湯面, 不知好吃了多少倍, 好像吃了祇有神仙才可享用的美食, 當然這衹是我小孩時候的回憶. 后來外婆也不去剪線頭了, 而公仔面也正式在市面上發售, 我也再沒有機會吃無牌子的雞蓉面, 以后所吃各種牌子的雞蓉面, 再也找不到外婆從製衣廠買來的雞蓉面的那種味道. 原來不是今天的即食面不好吃, 而是沒有了外婆買面給我吃的心意. 雖然外婆去世很久了, 每次看見即食面, 就會想起外婆, 想起外婆買的雞蓉即食面真好吃, 不知道今天在國內的表弟妹們, 當你們今天生活得很富裕的時候, 有沒有惦記著你們的祖母, 全靠你們的祖母用剪線頭賺來的錢, 幫助你們渡過困苦的童年. 龍之寶 寫於 2011 年 2 月 19 日 註: 以上原創文章, 祇屬博主個人意見, 所述人物, 故事 與 觀點, 未經科學考証. 如欲轉載, 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