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什麼讓人感覺“繃得緊”? 看山
萬維讀者網(Creaders.Net)網友周看山來稿: 胡溫十年,可以說是“擊鼓傳花”的十年:明知道經濟不轉型、繼續外延擴張式增長,必然難以為繼,最終將迎來“大崩盤”;而且每拖延一步,都會使危機積重難返、令轉型更為艱難,但胡溫就是鼓聲遲遲不停,將花傳來傳去,只要不是停在自己手上就好,結果導致中國經濟錯失最佳轉型時機,令後來者須面臨多倍艱難、要付出多倍代價。
而習近平是怎麼幹的?他主動將鼓聲停了下來,讓花就落在自己手上——別人不敢幹的,他來干,再不能將“大麻煩”“順延”至下一代了。於是,他宣布經濟進入“新常態”,決心在低增長的條件下完成經濟轉型——這是何等的氣魄、擔當、責任與情懷,這才是真正的大政治家氣概,而非是尸位素餐、蠅營苟且的政客。
不僅如此,反貪、整肅吏治、扶貧,一件件事都幹得有聲有色。毫無疑問,習近平是難得的有為之君。之所以許多中國人感覺今日遠比昨日(胡溫時)艱難,是因為習近平走的是一條奮力攀爬的“上坡路”,而不是隨波逐流的“下坡路”——下坡當然輕鬆、簡單,但失去的卻是難得的機會與國運,迎來的可能是難以逆轉的災難;只有向上走,通過努力和付出,中國才可能擁有充滿希望的明天。
但是,值得一切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士注意的是,歷史上的大成功者,大多遵循一條行動準則:大的事情只能一件一件地干,幹完一件再干另一件,過猶不及,切忌多面開花、同時操作幾件大事。建國前的毛澤東,就是這樣帶領中共取得政權的:為了勝利,他大搞“統一戰線”,擱置了“階級鬥爭”等革命目標。更典型的如第三次復出後的鄧小平,他其實就幹了一件事:經濟改革。為了干好這件事,他政治上全力保守(四項基本原則),不懼被人譏為“跛足改革”;外交上“韜光養晦”,任人罵為“縮頭烏龜”;意識形態上“不爭論”,管它姓左姓右——正因為專注一事,在此事完成前其他領域極力收縮,所以他贏得了歷史上罕見的成功,打破了中國歷史的“改革魔咒”。
對這種“專注一事”,中共在傳統上有着專門描述,稱之為“抓主要矛盾”。證諸中共歷史,甚至可以用林彪式的語錄來描述此“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凡是善於“抓主要矛盾”時,革命就勝利了;凡是不善於“抓主要矛盾”、眉毛鬍子一把抓、多頭出擊時,革命就失敗了。證諸古代史也這樣:商紂、秦始、隋煬,都是雄才大略之輩,其失敗之速、之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同時啟動了多件大事,結果支撐不下,導致崩盤。凡大事,必涉及根本的利益調整,必然有很多人的利益受損或得益,而且,往往是先損其損、後益其益,因為利益不可能憑空產生,只有先剝奪,然後才能給予,所以改革總是先製造敵人,成功穩住後,才能收穫盟友。同時辦多件大事,意味着製造越來越多的敵人,並且同時將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給自己一方的壓力必然是最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一個撐不住,就可能全面崩盤。
現在的習近平,確實存在多頭出擊之險:經濟上“新常態”(在低增長條件下推動經濟轉型),政治上反腐,外交上強硬,社會領域“扶貧”,意識形態上與西方針鋒相對——很多大事在重疊進行,這就是一些人感覺“繃得很緊”“喘不過氣來”的原因。這種多頭出擊,歷史上鮮有成功的案例;反之,失敗者比比皆是。其實,這麼多事只要放下來一件(例如放下“外交上強硬”),習近平和中國的處境,可能大不相同。實際上,經濟持續低增長的“新常態”與外交上的強硬姿態,單獨看都有道理,結合起來看,邏輯上卻是相悖的,不適宜同時進行:經濟高速發展時,能夠給周邊帶來巨大利益,人皆有求於己,此時對外強硬既易成事,又不影響自己的經濟發展;而在經濟下行,需要依靠周邊合作(如“一帶一路”)以渡過衰弱期時,卻凸顯對外的強硬,這樣做既難以為人接受,也必然影響自己的經濟發展。經濟是進行其他活動的基礎,無疑,經濟轉型才是當下中國的主要矛盾所在,其成敗關乎中國的根本前途。為了經濟轉型這一“主要矛盾”,暫時擱置外交上的一些考量,是值得的;強撐下去,也只能是“吃老本”,而這是中國歷經鄧、江、胡三朝好不容易才掙下的一點底子,實無必要如此消耗。而且,外交上的收縮並無損於其他方面的作為,為什麼不試圖作出改變呢?至於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對中共而言,這自始至終都是可控的,猶如一隻夜壺。
之所以特別提及“外交上的強硬在姿態”,是因為如前所述,這一做法與解決當前主要矛盾“經濟轉型”明顯邏輯相悖。而習近平的其他主要作為,要麼與“經濟轉型”並無明顯相悖,要麼還是轉型的助力或補充。例如,反腐和扶貧,是民眾信任政府、願意等待轉型完成的前提;對意識形態、言論與社會的強化管控,則是對經濟下行條件下必然導致的社會矛盾加劇之未雨綢繆。包括最近當局對雷洋案的處理,都體現了這個意思:經濟下行期的中國,預計社會矛盾、衝突多發,如此就造成兩種趨勢,一是當局對軍警等治安力量更加依賴,二是對各種由下向上的抗爭更加警惕,更需要加強管控而不是放任其發酵。這兩點,決定了現階段當局處理類似雷洋事件的基調。
所以,從大的舉措看,唯有“對外強硬”是與當前主要矛盾的解決之道相悖的,縱有其他收益,總而言之弊大於利。但是,雖然“對外強硬”無益於國,卻可能有益於習近平權力的鞏固與擴展,然而這種“有益”並非必須。如果不能克服這一點,“繃得緊”的感覺將繼續存在,“撐不住”的危機也會始終潛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