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邓博士向网友致意
邓明昱博士(Dr. Miller Mingyu Deng)
朋友们好!我是邓博士,英文名:米勒(miller)。应朋友们的要求,在这里建一个博客。先还是作一下自我介绍吧,算是验明正身。也许还有一点“自吹自擂”之嫌。
我2000年移居美国,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在纽约。现任(美国)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高级研究员、(美国)东西方性学研究所所长。这是我拿工资的职务。其他那些眼花缭乱的二十多个职位都是不拿工资的,最多给一点课题费和讲课费。当然,人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总得有点精神追求。因此,二十多年来,我在没有报酬的学术领域也非常活跃。皇天不负苦人心,居然打造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心身医学家和性学家。
作为心身医学家的重要标志是:其一:1997年,我获美国心身学会(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 APS)协调员的殊荣。APS成立于1942年,是美国乃至世界心身医学的权威和鉴定机构。APS协调员由发展中国家心身医学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到目前为止,我是唯一的中国大陆背景的协调员。其二:2000年,我获国际心身医学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ICPM)院士的殊荣。ICPM成立于1970年,ICPM院士均为有世界名望的学科带头人。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唯一的中国大陆背景的专家。
作为性学家,最重要的标志是:我于1998年获世界性学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Sexology, WAS,于2006年改名为世界性健康学会)资深个人会员的殊荣。WAS成立于1974年,现统领五大洲的五个性学联盟,包括世界各国100多个性学学术团体和数万性学专业人员。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性学家获此殊荣的仅88人,我也是唯一的中国大陆背景的专家。 这也算是中国的骄傲吧。
我是“文革”后的79级大学本科生。1979年至1984年,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由于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在学习医学科学的同时,也自修完了心理学本科的课程。1985年至1987年,在北京医科大学攻读医学心理学,师从于著名医学心理学家李心天教授(时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研究室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和著名心理卫生学家王效道教授(时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李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而王教授则更是一位活跃的社会学家。他们两人不同的风格和特征,对我今后的工作都有指导作用。
在北京医科大学的学习期间,我完成了中国第一本性心理学专著《性心理学探索》,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12篇性学、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的论文,包括中国第一篇性心理学论文“试论我国性心理学的普及与研究”(见:《医学与哲学》杂志1986年第5期)和编制的第一个大学生性教育讲授大纲--“如何在大学生中进行性心理卫生教育—附:大学生性心理卫生教育讲授大纲”(见:《医学教育》杂志1986年第6期)。这也奠定了我从事性学研究和性教育的毕生道路。
1986年11月,中国性心理健康研究会筹备组在北京成立,王效道教授任组长,我任总干事。1987年10月,在重庆召开了首届全国性心理健康学术会议。1988年,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性学会筹委会,王效道教授任主任,我任秘书长。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展性学研究和性教育工作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那时,学术界的朋友都称我为“中国性学事业的滚雷英雄”。我们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学术会议,还举办了若干届的性教育骨干培训班。通过8年的艰辛筹备,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数千专业人员,中国性学会终于在1994年正式成立。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从事性学工作了。
二十年过去了。这几年,我常常在反思,我们的性学专家们,在普及性教育、促进性文明方面,是否无愧于社会和人民呢?
现在我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是医学博士(M.D.)、一个是健康科学哲学博士(Ph.D.),也作了几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学位算是到顶了。职称呢?当了十几年的教授和研究员,也算到顶了。二十年来,论文发表了数百篇,书也出了几十本,国际大奖也获得多项,研究生也带了不少。在性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领域也可以让后代回顾了。现在想得更多的是,谁来继承我的学术遗产呢?哦,用词不当,还没见上帝,谈不上是遗产。不过,培养性学事业的接班人是当务之急了。二十年前,我是站在一些学术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今天,我也非常愿意给年轻学子当人梯。不过,在社会生活中,我是一个阳光、豁达的兄长;但在学术领域,我可是一个挑剔的师长。年轻的朋友,你有心理准备吗?愿意作我的朋友还是学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