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马里兰中国毕业生演讲,也看了留言,说说三个联想。
第一,一位朋友从北京乘飞机到美国大城市第一站,回自家,后又从自家乘机到我家 --- 美国乡村 ,第一个感受就是第一站的空气真好,第二站的空气更好,清甜。
第二,接待一批从大陆来的参观者带去中餐馆时听到: “你们就吃这样的中餐啊,太差了。”
本
人在想,从第一例来看,第一站的人若听了对比第二站空气的感言时估计会有点 unfortunate
的感觉;从第二例来看,第二站的人听了对中餐的评论也会有点 unfortunate
的感觉。除此之外,一般不会对感言者有过多的反感,一是与事实无大偏差,二是其感觉代表的是个人。
为什么有些会对言者针对某一件事的感受反感如此之大呢,要求变成对比不同地域之利弊的综合评论呢?听到一负面感受一定要同时听到另一正面感受来平衡自我呢?
估计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不接受对昆明空气的对比感觉,认为夸大其词,因为昆明的空气相对其它城市好多了。从数据来看,2013年的昆明空气指标有月浮动,有时很差,但平均指标确实相对好多了,但了解和考虑过言者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吗,比如常有基建灰尘和近处化工厂排气等等的影响,带口罩不足为奇。
第二个原因是心理,immaturity,常需要 ego massage, 自我意识与赞扬出生国紧紧相连以 boost
自尊,荣誉和快感。当得不到满足时,也许会将他人的真实感受视为虚伪的吹捧,而恰恰相反,为满足个人的 ego massage 可能正望去享受一种虚伪,希望言者增添一些不必要的平衡和赞美辞藻。 最后再说第三个联想,那是遥远的昨天,刚到美国第一天下塔冲凉才发现水管流出的是热水,眼框开始湿润。那种感受和现在刚到美国感觉空气是清甜的有何区别?尽管此地的中餐几十年依然没什么改进,但与对空气质量的感觉毫无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