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和闢謠這類用語廣泛,特別在官方媒體上,但概念模糊,甚至濫用。
中文的謠言一詞,涵義主要指信息來源於捏造的事實。
在指責某某說法是謠言時,需要提供進一步的信息依據。
比如,“地震雲”圖片一事。
如果指出網絡所傳此事為謠言並對此闢謠 (點擊此處),需要說明:
第一, 疊狀圖片的地點,時間的真實性。 如果是 ps 的圖片可以指出不真實的一面。 第二, 如果上述的圖片是真實的,所傳這是“地震雲”屬於個人解讀的觀點,若言者附加說某某著名科學家說這樣的圖片是地震雲,某某專業科學雜誌中的文章說這是地震雲,某某電台媒體說這是地震雲, 而實際上沒有事實依據,說明信息不真實或者不夠真實。
在上述兩個條件均不成立的情況下就在官方媒體上用謠言和造謠屬於詞語的擴大化應用。傳閱個人攝影圖片並說這是“地震雲”不是謠言,是真實信息和個人觀點,即使觀點本身會產生不同意見。
假如圖片的時間和地震為真實現象,現在的衛星圖像有更多類似的記錄,但並未得到科學界通過基礎物理定律定理解釋達到基本認同,
即,為什麼會多次記錄到這種特殊雲層現象,是否與地熱變化有關,是否為大地震的前兆等等,
需要通過更多地質學,地震學,氣象學,大氣學,電腦模型等進一步的研究,因此,不應將“地震雲”這一說法視為謠言。應該更客觀細緻的對待民眾的好奇和聯想,用現有的基礎科學知識和目前專業認知程度作出客觀解釋。
這是個嚴肅的問題。 為什麼?
因為謠言帽子的擴大使用時刻可為政治手段服務,只有當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時提高認知才能減少和防止詞彙和權力的濫用所造成的不良後果以及對個人的具體傷害。
對文字,詞彙,用語的定義,概念,細化分類,使用範圍陳述,更新是人文領域極為重要的思考,是從主觀向客觀靠近一步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