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理人集团CEO丁海森说,在国际舞台上,华人科学家在数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等传统学科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在基因组测序、纳米科技等新兴领域,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如何评价科学家的成就,一直是非常有争议的领域,譬如对霍金的评价。最近, 饶毅质疑方舟子是否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文章附后),认为“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对华人科学家或企业家的评价,不能搞极端化的否定和肯定,一个人一旦出问题了,然后他的所有的都被打倒。 中国科学院王雪梅等作者认为,科学家是人力资源中具有特殊人力资本的群体,确定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优秀科学家有多种方法, 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前者包括同行评议, 后者比较典型的是科学计量的方法。对科学家研究成果的量化评估, 主要利用论文数量、引文以及基于两者所构建的指标来判断科学家的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是国际上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利用最广的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影响力评价分析工具。
为什么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 饶毅/文
方舟子近日发表文章,批评施一公所获的一个奖。 实际上,方舟子擅长的是看见底线是否被突破、可以发现一些造假,但没有评价科学的能力和水平。既不能评价物理学家潘建伟,也缺乏评价生物学家施一公的能力和水平。 简而言之:在科学的山下,看得见山下的问题,看不见山上的高低。 直白地讲:评价科学成就的高度非方舟子力所能及。 这二十年左右,方舟子在科学的山下,做了保持科学之山清洁的重要和宝贵的作用。但施一公超过二十年奔向科学的高峰。在科学上,方舟子看不清山上的差别,就如小学同班同学失去进一步教育的机遇后无法胜任博士研究生的评价是一样的。 小学教育程度的人也就不会被请来评选优秀博士论文。 科学是从学习开始,再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评论,评价。 方舟子只在博士后就离开科学研究,其科学水平也就定格在博士后程度,不是特别好的博士后,也不是特别差。方舟子没有独立领导实验室的能力,也没有参与评审助理教授晋升副教授的经历(应该说是没有能力和资格),更没有参加过任何科学奖项的评审(也是水平和能力问题)。所以,没有机构请方舟子评价科学水平,只有观众关注方舟子打假。假设方舟子是天才,二十多年不在科研第一线、不长期读大量科学文献,参与学术讨论,也早已丧失评价的能力。 方舟子有时错位。而且有青年男子的特质:为了赢得辩论,经常挑一点而不及其余。美国高中生、中国大一学生的辩论水平。只要赢,有时可以不顾事实,更不懂得一直学习。辩论的一个作用是逐渐成长,而不是一辈子停留在不是特别高水平进行重复。 施一公的科学成就,当然有他的同行不断做出评价。他是我国少数因为科学成就而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者之一。他获得过多次国际奖项。方舟子专挑尽可能小的奖项来批评,而不提施一公获得过其他奖项,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瑞典国王颁发的国际结晶学界的Gregori Aminoff奖。评选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不严肃的小机构?给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的瑞典国王是开玩笑? 中国媒体怎么报道,出现忽视重要的夸大小的,错误在于记者。方舟子可以因此批评记者,而不能批评被报道人。被报道的人当然不希望被忽视了重要的而只被报道小的。 我在2014年4月3日就介绍过施一公获Aminoff奖。有目共睹的是,施一公在2014年之后在两个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