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镇人对农村人的蔑称是“乡巴佬”,翻译成上海话,是“乡巴子”。为什么都用“巴”字呢?因为“巴”字的一个意思是“细小”,例如在“泥巴、盐巴”中。“乡巴子”后被简缩为“巴子”,意义再扩展到蔑称外地人。
不过上海话中早已有“巴子”这个词,指小老百姓。同义的词是“小八剌子”。“八剌”是“巴”的反切,也就是用“八”的声母和“剌”的韵母拼出“巴”的读音。“小八剌子”就是“小巴子”。 上海过去有个用到“小八剌子”的童谣:“落(下)雨了,打烊(商店每日结束)了,小八剌子开会了。”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报纸,有些“抄靶(巴)子”的报导,说的是警察或租界巡捕临时检查搜身(抄)路人。检搜对象限于穿着寒酸的“靶(巴)子”,不含穿着体面的高等华人。 从蔑称外地人的“巴子”发展出的一个说法是“斩巴子”,就是商家宰外地人。 从蔑称外地人的“巴子”发展出的对境外人的蔑称有:“台巴子”(台湾人)、“港巴子”(香港人)、“新巴子”(新加坡人)。有趣的是,这些境外人限于华夏人。 上海话里对外地人的较新的蔑称是“硬盘”,起源是“外地”的首字母缩略WD跟美国硬盘制造商西部数据的首字母缩略相同。 对印度人的蔑称有“印度阿三”及其简缩“阿三”,起源于老上海话。过去上海有些外国富商豪宅门口站着印度锡克族家丁,头上裹着红布,被蔑称为“红头阿三”。“阿三”原义是无足轻重的人,近义的词是“小三子”。 北方话里对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和欧美人)的蔑称是“鬼子”,也就是“鬼”。“子”的意思是指小,如同有些北方话把狗叫作“狗子”。“鬼子”翻译成粤语是“鬼佬”。 “鬼”字用于黑人,就是蔑称“黑鬼”。 对日本人的蔑称之一是“小日本”。 对欧美人的一种蔑称是国名+“佬”,例如:“美国佬、英国佬、法国佬、俄国佬、德国佬”。 对俄罗斯人的蔑称之一是“老毛子”,起源于东北。中俄混血儿被蔑称为“二毛子”,其与中国人的子女被蔑称为“三毛子”。从“老毛子”引申,乌克兰人被蔑称为“二毛”,白俄罗斯人被蔑称为“白毛”。 对韩国人和朝鲜人的蔑称有“高丽棒子”及其简缩“棒子”,起源于东北。东北人说日军中的高丽人特别凶狠,手持大棒。 对外地/外国人的蔑称,源远流长。周代就有“四夷”的蔑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1980年代以来,中港矛盾逐渐激化。港人对大陆人的蔑称也逐渐增多。 1980年代开始流行的蔑称之一是“阿灿”,来源于无线电视1979年10月首播的剧集《网中人》里的新大陆移民程灿。阿灿土里土气,要一口气吃下30个汉堡包而轰动一时。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撤销对大陆移民的“抵垒政策”,新大陆移民大增,“阿灿”成为对新大陆移民的蔑称之一,但现在“阿灿”已不带贬义了。 有大陆人反过来用“港灿”来蔑称港人。 “大陆哩”是香港人对大陆新移民的蔑称,“哩”字出处为粤语“咕哩”,解作“苦力”。“大陆妹”、“大陆仔”在部分生活场景的口语中对年轻女性、男性带有贬意。在2000年代后期起,“强国人”、“支那人”、“蝗虫”成为港人对大陆人的新蔑称。 “支那人”原是日本人对华人的蔑称。“支那”和“支那人”更早时没有贬义。“支那”源自梵语cīna,也翻译为“至那、脂那、摩诃支那、摩诃至那国、震旦”等,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经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古代中国有佛教徒以印度为“中国”,称中国为“支那”,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的古代佛教文献也有使用这个词。 使用这个词汇称呼中国的习惯于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在江户时代后期,“支那”成为日本民间一种对中国的普遍的昵称,并无贬义。在明治维新之后,该用语由日本传回中国,中国知识分子、革命党人重新使用这个古典名词,并且形成一种风气。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二亿两白银赔款及台湾与澎湖,日本人因此对中国人的态度变得轻蔑,“支那”一词逐渐有歧视之意。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后,日本内阁不再使用“大清国”或“清国”等词,但不愿改称“中华民国”,公文书中开始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国”称呼中国。 从1913年到1946年间,中国政府和民间多次要求日方废除“支那”称呼,1913年10月16日,中国驻日代理公使奉中国北洋政府训令向日方要求废除“支那共和国”称呼,改称“中华民国”,但被日方拒绝。在“二十一条要求”交涉、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时,中方对日方坚持使用“支那”一词进行抗议,亦未获理会。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明令拒绝接受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的日本公文。1932年后,日本在外交场合中不再使用这个名词。 日本被盟军占领时期,驻日盟军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对中国的歧视用语,且被用于仇恨中国的演绎上,指导日本政府应予改善。1946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国内公文书中不可使用“支那”名称。 英语里对华人的老蔑称有Chinaman、Chink、Ching chong、Ching chang chong等,起源于一百多年前年前华人到美国淘金和建铁路时生活贫困而被蔑视。 蔑称别人有多高兴,被别人蔑称就有多不愉快。避免蔑称别人,被别人蔑称适当应对。没必要太当回事儿,更没必要火冒三丈,甚至狂乱到瞎扯什么“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