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东校区研究生会邀请我参加他们举办的“书海拾贝名师荐书”活动。虽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名师,但是,能参加这个活动,实在是本人的荣幸,是年轻学子给我的机缘。这个机缘使我反躬自问:什么塑造了今日之我?哪些东西值得传承,哪些东西需要扬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体魄和修为,与其摄取的材料有直接的关系。在物质世界,我们讲究食物营养;在精神世界,也应该讲究精神营养。所以,东校区研究生会是为大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仅研究生参与,大学生和教师也应该参与,大家共同切磋。 光阴如梭,人生短暂,知识浩如烟海。在如梭的岁月里,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要交佳友、读好书、阅美文。 先不论何谓佳友,这里考虑何谓好书、美文。从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库中遴选出2-3本书来,荐给同仁,其实十分不易。这里,自己觉得没有能力荐书,只敢说点自己的经验。 就读书这个题目而言,中国的荀子写过《劝学》,英国的培根写过《论读书》。王佐良先生把《论读书》译得信达雅兼具。尤其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使得培根的作品褶褶生辉,教人拍案叫绝。 再读《劝学》,豁然发现荀子的才华竟远高于培根。虽然培根开近代英语散文的先河,他的文章警句迭出。但是,与荀子相比,培根的文章长于说教,失于浪漫。请看,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读这样的文章,犹如听引人入胜的故事,其比喻之贴切、排比之震撼、平仄之和谐、思想之深刻,叹为观止。荀子的这种行文风格,贯穿始终,严谨与浪漫兼具,理趣与情趣齐观。 中山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学子具有不同专长。而大千无言,不分文理。荀子很早就指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唯“全”者方可称为博士,否则只能是专才。为了成“全”,文科的学生读点科普,理工科学生读点文学艺术是必要的。 然而,今日科技,一日千里,即便科普,亦不知从何阅起。这取决于对世界大势的把握。我们正处于后信息时代,生物时代的前期。信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青年才俊恐怕确有必要。 至于文学艺术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从何开始?也易莫衷一是。有一点很清楚:生命只有一次,来之不易。理工科学子,若不懂基本文学艺术欣赏,相当于对这个世界只经历了一半,这是何等的遗憾!所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为我们准备了一本引人入胜的小书:《诗论》。读这本书,你可以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欣赏可以通过严谨的分析!这本小书,用西方的分析法解析中国的古典诗歌,再用中国的诗品来印证西方的诗论。堪称学贯东西的一个典范之作。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网络语”写作,内容也多媚俗,这样可以起到追随者众的效果。格调高雅,语言美好的文字则追随者寡。这一点,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以,有“阳春白雪和者寡”之说。但是,总要有人支持“阳春白雪”,来维护语言的严谨和美丽。就像物理化学中的理想气体,在现实中不存在,但是,它设定了象里象外领域的疆界,接近它就是理想,远离它就非理想,而且告诉人们,离理想有多远。维系多样性与秩序之间的平衡。我想,推荐书,和这个有点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开列一个长而厚重的书单也许容易。但是,由于人人繁忙,个个感受竞争压力,能读完大部头著作的人恐怕越来越少了。这篇小文,算是荐小书一本,短文两篇。感谢研究生会的盛情,也是抛砖引玉。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于加利福利亚圣迭戈黛尔玛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