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真实人生  
我修行我快乐!  
https://blog.creaders.net/u/2050/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国学大师宋志锋先生讲《菜根谭》(二) 2009-01-28 21:37:54

咱们现在开始今天的讲解。昨天告诉大家,今天主要讲古人海量的培养,这个功夫在哪里?我们一般情况下,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存在的问题,《菜根谭》中讲到一个说心底干净方可学,怎么解呢?这个内心干净,不迷信,首先一点对礼仪不迷信,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就像明镜一样,没有自我的分辨,就是像事物的本面目、真面目,以这个来对应,那么在这种状态下,自我的内心世界,会得到真正的升华。我们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执着于一个文字相的一个礼,那么这个礼中的对错、善恶,这中间绝对的教条化了,就是文字化了,把生活中的对和错,不是当下的那一时一刻就是绝对的永恒的,没有永恒的东西,中国古人讲的比如群经之首的《易经》,易呢,就是一个变异的过程,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变化的运动状态,不是一个静止的死的东西,所以呢,我们在生活中,对自我情感的宣泄过程中,切记一点,不要把自己认为的,我以为的对和错强加给对方,做为一个绝对的死理来处理,这个时候呢,不能做到内方外圆,不能做到圆融,不能做到圆融的时候呢,像我昨天谈的,胜物伤,一个伤自身,你觉得我这么圣洁,我这么大公无私的帮助你,你怎么不计,不感恩呢,或者说不计我这份情呢,那么这个时候,一个是自伤,一个是伤他,对己对人都不好,既然都不好,我们就不要在这个上面下功夫了,应该把它放下,应该把它放下。一般情况下,大家听我说的时候,大家说宋老师说的挺好的,有道理,离开之后呢,在处理相应的事的时候呢,又回到自己思维波原有的状态中了,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人呢,人性是个多重性的一个组合,多重性的一个组合,这个多重性的组合呢,你有时会觉得你内心很神圣,非常的清高,有时又会觉得你非常的卑微,就是在两极中交往地反复地证一个什么呢,证内心的那个点:我到底是怎么个人,我到底是谁。就是有时候觉得自己非常清高,很圣洁,能做到传统中谈到的内圣,内心非常神圣,有时候又觉得我们非常肮脏,自己都不敢真实地面对这个点,那么在这种状态下会思索什么呢,我这个人到底是怎么一个人,是君子呢还是小人,是小人呢还是君子,就是反复地在思考,思考什么呢,思考怎么做这个人,其实我们的父辈,流传了很多的方便的法门,到了我们自身呢,我们觉得它好,但是离我们生活很远,我们经常不用。另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止观的功夫呢,人人都觉得哎,有的事情比如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不做,这样呢,跟我为人处世的原则相违背,我不做。但是有时候就会做颠倒想,有时候就会做颠倒想,颠倒想的状态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我给我自己找理由,我觉得这样做不好,那么这个状态就是《菜根谭》书中谈到的,你的内心不干净,所以你在学古的时候呢,学了个四不象,他说要学古人呢,首先一点心里要干净,心里要干净,干净到什么程度,就像一面镜,无尘,不染,还事物一个本来面目,迎而藏,去无留,真实的面对外界的一切,那么一个是对外,一个就是对内,对内的时候,是君子是小人,镜子里面就是这样,当看到自己是小人的时候,要勇敢的面对这一点,这是自我的不足,人人都有的人性,人性中的不足点,那么,我想做一个君子,我想做一个善士,那就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就可以了,而不是以为我内心的阴暗面他人看不到,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这样的,那么一般情况下,当你和下士相处的时候,你可能偶尔会觉得自己的这小把戏对方不能识破,可能会,而且会出现很多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一点,不可得意忘形,那么人群中还有中士,还有中士,那么当你用这种心态和中士相处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内心的距离非常非常的大,你很难走近,进入自己和他人的内心去,做一个神交,做一个神交。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内心有杂质,你以为别人不知道,怎么样怎么样,把修饰的功夫用的太多了,你随后的成就,如果说内心不干净,你随后的成就最多就是个下士,效法中士的时候,最后的成就,最多就是下士,也就是你在下士中出不来,更不要说向上士去努力了,为什么这么讲呢,古代呢,历代的大德先贤都谈到同样一个标准,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就是说我们在为人处世中,效法于上,效法于上,在现实生活中呢,最多成就于中,就是说,你所理解的上,跟你所证到的上,中间有一个很大的落差,就是由上品到中品,那么,当你执着于中的时候,在中士的境界自鸣得意的时候呢,就是你向下的开始了,就是你向下降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你的善念呢中间是有漏的,就是你不能护持一念,永远做上士,不是这样的。我永远做君子,也做不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不能护持善念,让这个念呢无间,所以在成就做人的过程中呢,效法于上,成就于中,效法于中呢,成就就是个下,这是一个规律,希望大家能明白,也希望这种标准方法呢,对每一个人生活都有帮助,我希望你从下士走到中士,把上士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这样呢,你就会越来越清净祥和,他人跟你相处的时候呢,就会觉得从你这里呢受益良多,把你作为一个君子来对待。这个君子呢,就是先要让周围的他人,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承认你是君子,就是你把你真实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真正的周围人都承认你是君子的时候,你的这个君子才真成了。我们心中认为自己是君子的时候,往往就是小人,所以这个小和大,一个就是小,一个大的问题,一个就是说君子从利他的角度去发展,就是君子为人处世,是从利他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小人呢,一般都是从自利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当我们把这个谈得透的时候,其实在座的各位善知识在自己的生活中间呢,曾经偶尔也会有利他的心态,这种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好不好,好,够不够,不够,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就是把你这种君子的行为,由萌芽状态,把它培养的像松柏一样,顺应四季,就是在四季中一直是纯青的,是正直的,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君子的行为基本上就到位了,我们再看看比如说《菜根谭》中谈到的,扫除外物,很难,那么就是这个本来面目是个什么面目,是真面目,是没有修饰的,一个本来的内心世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说人们的内心世界,人人都有,人心都有一篇真文章,就是人人内心都有一个标准,自我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呢,他人很难明了,很难明白,为什么呢,因为你有修饰,你有修饰,你开始知道,你有标准,那么你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你有修饰,修饰到最后,你自己也不知道你的这个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了,忘了。那么去除外物,就是那些虚幻的东西对自己的干扰之后,让自己内心,这个真实的心态完整地体现出来,就圆融了,那么这个在做的过程中,刚才说的一点要反复地地重复,就是说《菜根谭》中间谈的苦中有乐,苦中有乐,乐极生悲,就这个意思,就是你是小人还是君子,就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自己。那么在做地过程中,我们读书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见先贤呢,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好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身上呢,虚妄颠倒的东西太多了,就是说我以为善恶的标准,跟自然界以及社会大众认可的这个标准,中间距离特别大,就是我的这个对错善恶跟社会大环境的善恶标准中间距离差异太大,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认知的偏差,认知的偏差就会导致行为的失控,这个习惯你一旦养成了,你很难在一瞬间,就是说当下,立竿见影的把这个思维波从固有的那一点拉回来。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再看看人类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大成者,他们在跟自身意念调节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就是说比如功名,人人都在追求一种功名,那么能不能从功名中,以功名作为一种平台,就是既不伤自我,又不伤他人呢,这个时候要向庄子学,要向庄子学,庄子从功名中能跳出来,他退休以后呢,就是社会公认为他是个大家风范的时候、大成者的时候,国家想再一次启用他的时候,他不去了,他不去了,人家请他出来,重新做官,他不去了,为什么呢?就是这个时候,做到了一个恰到好处,他认为这次再一次进到官场,进到这个名利场对自己就是个伤,对他人可能也是个伤,所以他能做到跳出功名之外,跳出功名之外,以这种良好的心态,以大宗师告诫后世的后来人,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这,庄老先生做的比较好,有时候呢,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内心和外表一致呢,就是侥幸的心理比较多,就是以为我的这个动心起念他人是不知道的,以为这样做是最好的,首先给自己找了一个滑滑梯,就是先把退路已经找好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虚妄的妄念在作怪,去掉这个,断除这个妄念呢,怎么去做呢,记住一点就是抬头三尺有神明,为什么这个讲,就是我们在动心起念的过程中,你跟天地万物都有一个呼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呢,你以为他人不知道你这个想法、行为,其实自然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讲,让你跟现代生活有一个相互的印证,举个简单的例子讲,思维波是一种波,就是想的过程他肯定是一种能量,再举个例子讲,无线电电波,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呀诸多的东西,你用数字化,把它操控一下,经过一个转化,对方就能听到你的声音,不管你是苦还是乐,就是七情六欲通过这个都可以表达传递,那为什么你的想法别人不知道呢?人家知道,只是君子不屑于跟你理论,小人哈哈大笑之,觉得你可笑,中士在忙于人物的历练,所以呢,这个时候你觉得我的这个想法呢,是不是瞒天过海了,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就是说你所以为的瞒天过海了,实际是把你自己像虫茧一样陷到里头去了,到最后就是暗无天日了,所谓暗无天日,就是你内心的那个从善的本性这个光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看不见了,看不见了,你就不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大家从当下的动心起念来规范自己,做到不伤自身,不损害他物,只有这么反复地从内心做起,培养自己的意念,你的内心才会重新的重见天日吧,就是从当下做起,从暗无天日的那个光境中走出来,再重新的看到自然界的完美,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比如说怎样做到一个海量,那么大海的德性大家都知道,就是因为他处在一个低位,所以他能容纳百川,最后呢,成就的就是那种难以想象的大器,比如海,海的那种想象力,比如我昨天给大家谈到的,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历练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功德池,就是你帮助他人做了多少,你为他人想了多少,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都在那个池中间,这就是我们说的功德池,那么有的人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呢,功德池中长出了松树、柏树,有的人呢长出了小花,有的人长出了一棵杨柳树,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状态是个什么样子的状态呢,刚开始,这个树可能生命特别旺盛,特别旺盛,直线上升,那么随着这功德海资粮的减少,减少之后,这个树慢慢地就枯萎了,这种枯萎地因素呢,比如我们说沙化了,资粮不够就沙化了,沙化之后呢,由一棵参天大树,到最后的不毛之地,连花草都没有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我们曾经在某一个时空段内,经常的帮助他人,做利他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功德,就是在坐的善知识,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在自己的心路历程中,曾经出现过这种非常好的的状态,那么在这种状态出来之后呢,得到了周围及自然界的认可,自然界怎么认可呢,身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非常健康,心情非常愉悦,基本能做到心想事成,这就是功德海的一个回报,那么再过一段时间呢,就是我们说的随着得意忘形之后,不思施舍了,完了之后,开始享受了,享受这种成功之后,坐吃山空了,把功德海中的养料的东西吃完了,吃完了之后呢,这个树就枯萎了,那么就是说你美好的高大的形象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由美好的阳光灿烂到暗淡慢慢到枯萎,是一个过程,我为什么这么讲呢,希望在座的各位在随后的生活历练中间,要在利他方面多下功夫,让你的这棵树,还是这朵花,重新的跟大自然进行一种亲和的圆融,那么这个圆融,就是承认自己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员,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而不是整个大自然,承认自己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而不是自然界中的唯一,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这样的话呢,你的心性就会由那种极力的膨胀到平和地真实地面对自我。这是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怎么读呢,就是用心去读,这个时候怎么用心呢,就是用心消除自我的善恶观,用心消除,用心放下自己的善恶观,那么古人的书呢,是古人写的,不是你写的,那么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精华、精要的部分,在你没有证到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的下个结论,噢这个好,这个不好,这个说的有一点道理,这个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不是这样的,你不是一个自然界的评判者,我刚才说了先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导向,我是自然界中的一员,我不是自然界中的唯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在这种清净的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像童年的时候,自然的接受外来的物质的能量对自我的帮助,而没有一个后天的取舍,人为修饰的取舍,这个时候呢,你的这种浩然之气呢,就能得到长久的养,那么这个养呢,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随后的用,我们养浩然之气呢,是要把他用在现实的生活之中,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光明。在这个过程中,读书的时候呢,我们现在就是说,先说一点,一个呢要在心里下功夫,把自己的善恶观先放得下,精心地去读,怎么读呢,其实每个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种状态,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书读到妙处呢手舞足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什么体验呢,忘掉了自己的善恶,忘掉了自我的时候,书中的能量的感染自然地让你达到了一种状态就是手舞足蹈,那这个就是说你现在会跟文字像交流了,那么这个交流的功夫还不够,还差的很远,你不能每一次都达到这个状态,你不能每次都达到这个,那就证明这个中间还有很大的一个距离,需要下功夫了,在心上继续下功夫,就是随后地岁月中间呢,把自己善恶观由一个偏执的狂热的状态给他慢慢地淡化,就是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不动心起念了,当你基本处在一个不动心起念的状态,你就自在了。你为什么不自在,就是你经常动心起念,去辨别善和恶,那么究其原因呢,就是你内心世界的肚量太小了,你还没有容得下千差万别的善恶观,大人、小孩、老人、我自己不同环境下的善恶观你还不能包容这个东西。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人家的这个海量,比如说释伽的海量,释伽的海量表现在哪一块呢,释伽讲三千大千宇宙,就是说人有心,这个心有多大,能包容感知三千大千宇宙,他把世界划分一个小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都在心中,这是一个非常博大的超出了一般人想象的一个海量,所以就这种海量呢,人们很难去比辨别,以为佛陀就清净的没有一点想法了,他想的很多,想到了三千大千世界云云众生的苦和乐,想的多不多,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哎他想的不多,其实真正能想到的就是佛陀这种大圣者想到的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天道的、人道的还是畜生道的、饿鬼道的诸多的这个道,比如说六道,都是众生,都是众生相,想一想这种众生相在自己内心世界里会有个什么东西呢,就是对他们的善恶都能包容,而不是说你的这种行为不符合我的标准,那以后咱们就不交往了,拜拜了,不是的,这就是一个海量,这就是一个海量,就是你想成就、让自己变得大器,先学人家的肚量吧,就是中国古人说了一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是个什么人,是一个日理万机呀为民造福的一个角色呀,这种角色肚中有船,这船是什么样的船?装天下百姓苦乐的一个船,宰相肚中的船,就是国计民生呀,就是这个船,释伽心中的船,我们叫法船。(第三盘完)

人世间的这个礼呢,当然从三圣以来,三圣谈到的就是夏商周,逐步地在变,没有一个永恒的东西,那么当历史发展到现在,你还执着于周礼的时候,你迂腐,不大器,那么你非常的辛苦,为什么辛苦呢,只知文字相,这是在诸多的经典中是有的,不是我杜撰出来的,是老子亲口告诉孔子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呢,孔子无数次请教老子专业的和一般的问题之后呢,他给弟子是这个说的,我知道鸟怎么飞,鱼怎么游,我不知道龙是个什么样的,就是中华民族是以龙的传人自居的,当我看到老子以后呢,这个最大的疑惑我知道龙,人中之龙是什么样的,就是老子的那种大器,顺应大道的那种智慧之光,让这个孔老先生,那时候孔子还是一个学生呢,就是让孔子恍然大悟,那么什么叫醍醐灌顶,就是老子对孔子,就是一种醍醐灌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孔老先生反复地在这个放下、还是放不下的反复的历练过程中,六十多岁以后,逐步的明白了,老子当年对他的帮助到底在哪块呢,六十岁之后,他在静下心来,重新的对古今有一个整理,不执着这个仁义呀,礼智呀这些东西了,基本通融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子对他的帮助比较大,当然了,他的学生颜回对他的帮助也是不能忽视的,大家休息一会。

刚才,我们反复地谈海量的问题,《菜根谭》中反复地谈这个海量的问题,说宽宏大量,胸能容物,他也反复地谈这个海量的问题,那么还在其他章节反复的在谈,就是同一个问题,他反复地在说,用不同的文字在说,他说虚心明理,实心去欲,其实都是在谈这个心的海量问题,就是把心中的这个船做的能像大海,就成气候了,如果心中这个船本来就是吉祥状态,这个小呢,小到什么程度就是方寸,这个方寸,如果一没有海量,你很难明白释伽说的一方一世界,你很难明白这个道理,也很难明白世间万物是个全息的,很难明白这个全息理论是个什么样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好像离自己远,其实近到我们的心。我们现在再来找一点对我们有帮助的例证来说明比如,我们先不说进化论怎么样,我们就说进化论中有道理的,对我们当下有帮助的东西,自然生存的规律是什么,告诉我进化论中怎么说的,优胜劣汰吧,是不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一个积垫的过程,从知识这个角度讲,你要想超出他人出人头地,你内心没有经纶能出来吗?是个积垫,就是超出他人,先他人一步,把这个精论装到自己肚子里面去,在他人还没有明了的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先他人经过了一个很长时间的积垫,开始用了,这是站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了,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呢,你的人生能不能过?能过,照样能过,怎么样叫过呢,苦多一点,乐少一点,也能过,那么作为一个智者怎么去判断,我想每一个都有正常的思维能力的,大家想一想这个道理,就很明白,其实不用我多说的,那么还有一点就是说,一个现象经过了数千年、数百年,到某一个时空点时候呢,某一个人就明白了,明白了之后呢他就会利他呀,造福诸多的同道人或者后来人。咱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讲,比如说牛顿,牛顿在观察苹果成熟后从树上掉下来,就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个现象的时候,发现了万有引力,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呢,把它告诉世人,现在的力学,也是以他为老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一想,在牛顿之前的几千年,就是从有苹果树树种以来,这种现象,果农见的多不多?应该观察到这个现象的人就不是牛顿一个人,在牛顿之前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牛顿之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那么谁成就了,显而易见就是牛顿成就了,牛顿成就了,那么为什么说牛顿成就了,他心中这个船装的不是自利的东西,他装的利他的东西特别多,他从利他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所以他明白了,而我们一般都是从自利的角度去观察的,苹果掉下来肯定熟了,我现在把它擦一擦吃了,这苹果是酸的还是甜的,一般人都是从自利的角度去考虑的,哎这苹果好,我把它捡起来吃了,有的人可能看一看就完了,他呢就是从利他的角度去分析的,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自然界通过这种现象告诉我一个什么道理。以这个现象做一个例证,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昨天告诉大家的,一个什么样的现象,那么镜子能照人,简单的讲,在我们之前的数千年,镜子照了多少人,镜子照了多少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也用镜子来照自己,在我们之后,是不是也有无数的人去照镜子,那么镜子的美德是不是能成就你,那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想成就自我。如果说你真的想成就自我的话,那就在内心多学一点古人的东西,就是把古人为人处世的那一种圆融、豁达学过自己心里边,让自己的内心,不受颠倒想的困扰,就是自我干扰,这种干扰就是庸人自扰了,庸人自扰,其实我们平时也会重复这个现象,自扰自己,比如说,我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就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对方如果说不能肯定,我马上就发怒,经常会这样,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菜根谭》中谈到一点说心中亮堂,不受诱惑,就是你本来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个怎么做呢,不管是家庭的还是单位的事情,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做到自己的最好停下来,是不是当下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呢,这要看自然怎么反应,要有一个自然反应的一个过程,在自然没有反应的时候,而自己希望自然有反应的时候没反应的时候,先让自己的心向下降一下,就是静待变,变到什么程度呢,坦然地面对,坦然地面对,这个时候你才在自己的方寸里种下了良田,这是为你将来的腾飞打下了基础,这个积垫的过程,我们要学,学什么呢?学自然界处世的这个方法,就是运转的规律,自然界比如一粒种子种下去后,经过四个环节,春夏秋冬到最后才能藏起来,所谓这个藏呢,就是你能看到你能见到这个东西,就是你手能摸到要经过一个循环,有时候这个循环,不是说所有的循环都是按时令的,不是这样,时令有时也会因人的业力而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环境的污染,你有时在这个良田里种下花草呀,树木呀,你希望他能长成参天大树,总之,或者希望他能成才,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阳光呀,水分呀,养分呀诸多的东西。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方说水污染了,或干旱了,虫灾了,那这些东西,反应到自身内心,怎么去理解呢,就是我此一时的心情,跟彼一时的心情不一样,我这一段时间,认为你好,我过一段时间,我就讨厌你,跟你一句话没有了,有时候狂热的状态呢,十二点了还狂聊,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再过一段时间呢,没这个心情了,见面一句话不说,陌路人一样,这就是心态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要让你的这个好的行为、这个相在他人面前得到一个公正的展现,所谓的这个公正呢,你希望人家看你一眼,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你自身的原因,就是我动心起念的时候,我有间,中间有漏洞,不能象我想象的那样,所以这个最终的谜底揭示的时候,你所做的,跟自然对应呈现给你的东西呢,都是你曾经做过的,不要去怨人,也不要去自虐,就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就可以了,那就像我给其他的同道介绍说,读书怎么读呢,先用十分的力气去读,读完之后要把它舍得放下,一般的情况,我们认为哎呀我现在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这个时候,你又让我把它放下,那我为什么要把它放下,我现在卖出去,我一讲子曰,人家说咦我很有修养,不同凡响,境界高,高人一头了,那你现在让我放下,那你不是跟我作对吗,又不能明说,老师说的这个不行,好,你说的有道理,完了,现实中去做呢,我就不按你说的去做,我就要去卖,我卖了以后呢,我能得到这个好处呀,这个时候这个积垫不能达到一个爆发,有成,有没有成,读书就能取得成就,而这个成就就是一言半语,这就是你的成就,一言半语的成就,我所希望你的成就呢,能把你正风,这种灵气,把你这种得到的这种好处的优良的思维波,传递给后人,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我希望的。为什么说读书我说要读十年书呢,甚至读更长时间书呢,我希望你真正的成器,就是起码君子的器,而不是小人的器,就是一时三刻之间,一念之间就完了,随后又是一个俗人,我希望你永远是个君子,以君子所处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我刚才讲了很多,希望大家做到海量,海量对你的好处是个什么样的好处呢,简单地讲,当你大海之中有容他人的量的时候,海不扬波,风平浪静的,这番天地非常自在,如果说你没有容人之量,经常就会起飓风,就是狂风暴风的时间比较多,那这个反应到家庭及你内心的时候呢,清净的时候少,烦恼的时候多,这就是一个颠倒,我们让他回位,回到本来的位上来,本来就是一个很和谐的个体,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完美的个体,这个个体和身外的个体,本来是处在一个同根的状态,处在同根同源的状态,为什么不能兼容呢,记住我刚才说的那句话,我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我不是自然界的唯一,我是这个家庭的一个成员,我不是这个家庭中的独裁者,那么这个过程中家才能和,家和了,才能谈得上事业的兴旺发达,如果家不和,面临的诸多的烦恼也就来了,你不能出离烦恼海,我刚才讲了那么多,现在大家再交流一下,哪位愿意谈一谈自己对海量的理解,就是我想做,还是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是离我很远。谁说?(马慧玲)能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谈自己的对海量的理解。再看《菜根谭》中96条,对家庭的处理,春风解冻,和气消冰,这句话,专门谈家庭的亲人出现不足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处理,你是暴跳如雷,大发雷霆呢,还是心平气和的坦然面对,就是讲道理呢,还是棍棒。这句话记住,当自己和家人出现不和谐的时候,用春风解冻,和气消冰,我一生气,不给你做饭了,在家庭生活中,大家做的时候,能像书中这么谈的时候,可能对你的健康就会有大的帮助,比如说美味快意享用一天,这个说的和弥勒在《瑜伽师地论》中谈到的是一样的,就是说食要知量,不能好吃的东西暴食暴饮,这样对自己的消化功能是有损伤的无疑。我希望大家在吃的上面呢,能像古人这样,要留有余地,不要贪多那一口,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肠胃功能就比较健康,还有一点呢,这个书中谈到的,能看得破才认得真,这能看得破才认得真怎么解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讲,放下自己的善恶标准,放下自己的善恶标准你才能真正的变得自然。当你这种善恶标准变得特别重的时候,就是把对错提到一个绝对的一个值上的时候,你很痛苦,他人也很不自在,特别就是说比如孩子学习的时候,考试考的好就高兴,考得不好就着急,其实学习呢,也就是个过程,人人接受知识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是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过程,就是对身外之物呢,要有一个对比的去看,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你的环境、意念是会变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讲,少年的时候,人们都比较讲究追求功名,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老年的时候呢,就是追求身体健康,那么就是把这两点要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呢,心才相应的比较平稳,我希望大家在做的过程呢,让自己的人品呢,变到什么程度呢,中位,我现在也不特别推崇上位,特别看不起下位,不是这样的,我说希望大家呢,能处在一个中位,能处在一个中位,向上位发展,以下位作为一个警戒线,以下位作为一个警戒线,那么,护持自己的一个善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自我的一个观点和别人发生冲撞的时候呢,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当自我的观念不能强加给亲朋好友的时候,缓一口气,忍一忍自己的欲火,就是这个念,给亲人给朋友一个自然接受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这个过程要有,在这种状态下,怎么去调节自己的心理呢,我有一点自己的心得,就是平时闲的时候呢,多读圣贤书,那么我们说了,读什么书呢,读《瑜伽师地论》,读《瑜伽师地论》,你能把《瑜伽师地论》介绍给他人,就是这个名字,介绍给他人,都是一种功德,为什么呢,《瑜伽师地论》能帮助大家出离烦恼海,不管对什么人都有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对方比如说为人比较执着的时候,为人比较古板的时候,给对方推荐什么书,读老子的《道德经》,读老子《道德经》,就是让他从古董的状态,进入一个祥和的状态。当对方为功名所累的时候,给对方推荐一本好书就是《南华经》,《南华经》有人把它叫《庄子》,就是把《庄子》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那么在这种过程中,你的这种行为,对对方来讲,就是真的,帮助了对方,我刚才说的这个,首先我们要读什么书呢,读《瑜伽师地论》(三盘A面完)……(赵坤芳)刚赵坤芳读到的就是心中要有容人之量,而不是把自己的善恶标准强加于人,忍一下,自我的天地感到清凉,他人也觉得自在,这就叫一个简单的圆融了,好陈志勤你读四书之后什么样的感觉。(陈志勤……)人家看到你肚子里装的经纶,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很好,谈到读《瑜伽师地论》的好处。还有没有人(…..)很好。每个人在做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这一念,在做的过程中,《菜根谭》中是这么谈的,他说一念慈祥,方寸洁白,那就是从这一念做起,心就清净了,才能学古人,那么在这过程中,要从当下做起,要敢于放下自己的功德吧,要敢于放下自己的那份功德,我说的功德,就是你以为你对你的亲人、朋友的那份功德,要敢放下,把自己这份希望他人承认的功德心的这个念淡化,冷处理,你真的就对你的亲人朋友有恩了,真的,如果说你把它牵挂在嘴上,老要说,说着说着就没有了,让你说完了,让你真的说完了,就是十分功德让你唠哩唠叨,最后连三分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当你帮助你的亲人朋友的时候,你的亲人朋友也一直在帮助你关注你,只是你希望别人肯定你的时候,对方没有领会你的意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你不要总让别人去猜去琢磨你的内心世界,有需求说出来,坦坦荡荡,你希望对方肯定,就明明白白告诉他说我希望你赞美我,我现在这个事情做了,对方会接受,真的会接受,真的,这样的话,就会越来越融合,而不是说你表面上说你不在意,你内心一直十只眼睛一直在算计他什么时候赞美我,什么时候肯定我,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不如一气呵成告诉他,我现在给你做了,你觉得做的怎么样,棒不棒,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在这一点上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有西方人的心理,不要既想让对方肯定自己又装得清高,无所谓呀,看我,我为人处世怎么样,君子呀,我帮你,我从来不说。不是这样的,我只能说你在这种状态下沽名钓誉,真的,是沽名钓誉,那你这个誉是钓不来的,为什么,你在帮他人的时候,也在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一个互助的过程呀,不是说你今天帮了他,从此以后,跟他不会再有其他的联系,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帮了你,这也是一个回报的过程,那为什么想让人家肯定,又装出不在意功名的过程,这就叫为人不诚实,为人不真诚。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想让你的亲人朋友肯定你,你做出一件事情,说出你当下的想法,举个见的例子,你跟我交往,你做出了一件事情,你想让我表扬你,好呀,你说出来,你不要装在肚子里,好我做了,这老师,我做了这么多,也不说一句肯定的话,经常回去了以后,人虽然走了,心还留在这里牵挂,哎老师,我给你去冒着中暑的危险,我去做了多少工作,你看来了以后就笑了笑,把这东西就笑纳了,完了,也不肯定一下我,多让我心寒的,又不敢说唉心寒。总之,那个心,七上八下,我说的是一种现象,就是你在我这里有这个现象,你在你的家里,同样有这样的现象,你希望得到你亲人朋友的肯定,你越看重的地方,你越放不下,真的是放不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比如说,你能不能不要让他人去猜你,琢磨,哪有那种闲情逸致,很多人说老师,我现在的想法你知道不知道,我说我不知道,那你猜一下么,言下之意,那你为什么不猜呢,这就是一个引导的过程,我说我懒,哈哈,这样说了还不够,又转了个圈,哦我见到谁了,怎么怎么,还有一个顺势引导,我说我太懒,对这种事不感兴趣,好了,当下好像止住了,随后他离开之后还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反正我做了好事呀,是,你是做了好事,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大家交往就轻松更自然。就是说我们以往的修饰成分特别多,我们从不同的环境中,来到这里的目的呢,希望自己越来越真,真的越来越多,假的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好的真心,来到这里之后呢,又忘了,思维波又回到从前了,我做一件事情,老师你猜一猜,真的老师没有那种能力去猜,为啥呢,不习惯。人对人就应该一目了然的,你做了一件事,在你做的过程中,他人也会做,真的,比如你对他人的帮助,别人对你一个微笑,这就是一种回报,这就是一种肯定,还要什么,你觉得不够,不够那直白地告诉对方,我现在希望得到一个肯定,而不是说十天了二十天了,自己从前做的那么个事还念念不忘,反复地去刨,就是我说的,种了一盆花,这花种下去本来挺好的,它跟自然进行了一种沟通交流,本来要自自然然在这里长,你种花的人放不下,我今天看看发芽了没有,我明天看看长没长新叶,什么意思呢,你是不是肯定我了,这东西三刨两刨,花枯了,最后就枯了,当然了,枯萎了也是一种美,就是既是存在的,就是一种美,就是自然中间都是美的,那么这个美跟你想象中的美就有距离了。另外,就是你自己的想象中,跟你接触到的社会的这个真实的面中间最好没有距离。中间最好没有距离,我这么说吧,你有善恶,别人也有,那么我们怎么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在这个游戏圈中,如鱼得水,那就是以国家宪法为唯一的善恶标准,你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就是以国家宪法的善恶标准为唯一的标准,做一个良民,做良民就是遵纪守法,不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凌驾于宪法之上,来评判他人的善恶标准,你只能是宪法的遵守者,实践者,你不是宪法的制定者,也不是宪法的修改者,你是个良民。就是从这一点做起,你的一个大的制约这个标准有了,随后在自己的家里,是家庭的一员,不是家庭的皇帝,家庭需要民主呀,那么你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才会自由自在的,如自己所愿地去生存发展,那么没有这个錬,就是一个大的游戏规则,你为什么有烦恼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从戏论到王论,什么叫戏论,大家说你看现在这交通秩序太乱了,你也会说,这叫戏论,那么你是不是就真的遵守交通法规了,就是王论的东西到你身上,你是怎么实践它的,你让这只限制在一个戏论的过程,而不需要王论,我对我自己是个戏论,对他人要王论,你必须遵守规则,你要不遵守规则你就缺德,你就缺乏修养,这本来是个统一的东西,我们往往处在一个错位的状态,就是该王论的时候不王论,该戏论的时候不戏论,糊涂了,糊涂了就胡说八道了,真的就胡说八道了,就像我们看了很多东西一样,马上就会说这个善这个恶,其实这个善恶是宪法允许的善恶呢,还是超越了宪法的善恶,你跟本不去想这个东西,你想的就是我自己,我看着不顺眼,就这一念间,你已经把自己放在宪法之上了,老大,我告诉你你不是老大,宪法是老大,就是这个行为,以宪法为规范,这就是老大,我们先要认清身外的这个圈,游戏规则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的善恶,这就是宪法规定的这个善恶,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善恶,有了这个认识,让你在放下自我的标准的时候,就能很容易很轻松地放下了。如果说你的认识高度还没有到我说的这个度,那你很难放得下,你今天放下了,你明天又放不下,真的,就是你认识的高度还不到位,为啥呢?你往往以自然界的主宰地身份出现的,就是善恶标准的评判家,评委,而且是总的制裁者,不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要有这个念,在这个框架下,你才能做游戏的规则,这个再换一句话讲,就是要从根本上来谈善恶,就是当下的这个环境中的善恶,是要去遵守的,你才会过得比较轻松自在,我希望我的这个例证能帮助你解决你自身执着的这个善恶,因为你的这个善恶,也是有意无意的在这大的宪法的环境中形成的,只是你在处理的时候呢,忽视了这一点,那么,我给大家讲的呢,就是依这个大的框架,我希望人人去遵守做一个良民,良民良在哪一块呢,你家里起码不无事生非了,家和了,才能谈到事业的兴旺发达,我希望大家能在和谐完美的状态中间以君子的标准,去引导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早日达到中上水准,我这一次讲座就讲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继续讲。(掌声)

大家回去后继续看书,赵坤芳,你觉得这个对你的善恶有没有提醒?(赵坤芳)认死理就是评判者(赵)从认死理到基本能放下走过了多少年(十几年),哈哈,十几年能走出来,走到边缘我以为已经进步很大了,很好,继续努力。许桂英你觉得以宪法的善恶做为标准,对你小的善恶有什么启发呢(许)中间走过了多长心路历程(许)大约几年(受记以后)就这样,刚才每一个人已经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对应点,我希望大家做一个良民,不要无事生非,害人害己,在和谐中间去发展,以后有机会再聚会。(掌声)

浏览(483) (3)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zhen
注册日期: 2008-11-19
访问总量: 15,85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国学大师宋志锋先生讲《菜根谭》
· 国学大师宋志锋先生讲《菜根谭》
· 国学大师宋志峰先生讲《大学》
· 国学大师宋志峰先生讲“圆融和谐”
· 金融危机,还是金融战争?
· 世界的希望在东方,东方的希望在
· 谈烦恼 (二)
分类目录
【瑜伽】
· 国学大师宋志锋先生讲《菜根谭》
· 国学大师宋志锋先生讲《菜根谭》
· 国学大师宋志峰先生讲《大学》
· 国学大师宋志峰先生讲“圆融和谐”
【瑜伽】
· 金融危机,还是金融战争?
· 世界的希望在东方,东方的希望在
【瑜伽】
· 谈烦恼 (二)
· 厌离烦恼
· 谈烦恼
· 读书
存档目录
2009-01-13 - 2009-01-28
2008-12-13 - 2008-12-23
2008-11-18 - 2008-11-1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