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无论是在商场,公园或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我们常会碰到美国白人父母带着几岁的亚裔小孩,此时我三岁的小女儿常向对方的小孩用中文打招呼,对方的小孩常常没有反应,到是有时小孩的白人父母会用生硬的汉语说“您好”来回应。因为领养的孩子几乎都只会英而不会汉语,相反我的女儿因自己在家里带大而只会汉语不会英语。看着两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孩子走到一块,想玩想说,确没有共同的语言,一个说英语,一个说汉语,互相不明白,只得早早分手。这情景真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酸楚。到是我们大人在傍边闲聊得起劲。 我的北京朋友李教授讲了一段她在美国的经历,2003年她刚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没几天,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俩个看起来象来自中国的孩子。虽然他们穿着都很象美国小孩,但他们那脸蛋和小手还带有中国农村孩子的痕迹。这时一个美国妇女和她打了招呼并问她是不是中国人。她答是的。这位美国妇女喜出望外,马上说,“赶快和他们说说中国话,赶快和他们说说中国话!”后来这位女士解释道,这是她刚从中国孤儿院领养回来的两个孩子,男孩叫郑华五岁来自云南。女孩4岁来自贵州安庆。他们刚到美国一星期。因为他们不懂一句英语,这些天几乎不与外人说话,这俩个孩子之间说话也少,每天闷闷不乐,仿佛是得了自闭症。美国妈妈除了知道给他们吃喝而外,无法与他们说话,只是干着急,只好每天带他们出来玩玩,生怕孩子会憋出病来。我的朋友拉著他们的小手问他们是中国人吗,叫什么名字,喜不喜欢这里。他们除了叫了一声阿姨之外便不在作声回答…我的朋友回去后心里一直很难受,老在想这俩个孩子,同时也勾起她思念自己在北京的儿子,最后她忍不住独自痛哭一场。 我非常理解他们。我想起我的女儿十岁来美国时,成天家不高兴,就想着回中国找她的同学和小朋友们,更何况那两个孩子呢?虽然中国的孤儿院不如美国的新家吃得好,玩具多,但是中国的孤儿院是他们生长和熟悉的“家”,那里有他们天天看到的小伙伴和保育员;有他们会说的话,会唱的歌;有白米饭和南瓜汤。这种领养就象把一颗幼苗从一个熟悉的土壤里连根彻底拔掉,联旧土都不留一点,在把它移植到一块陌生土地上。由此造成的文化冲击对于一个已有几岁和开始懂事,而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孩子来说是很残酷的,这无疑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灵伤害,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美国是到中国领养儿童最多的国家。被领养的孩子慢慢长大懂事后,会发现自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他们会问为什么自己长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感到自卑和痛苦呢?在美国这个宽容的国度里这或许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有一点是可能的,他们会在心里千方百计地寻根问祖,追问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追问哪里是自己出生的国家,为什么自己会只身一人来到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并加入了一个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家庭。是被抛弃?还是自己的亲身父母无力养活自已? 无论它乡有多好,无论养父母有多亲,只要是人都渴望知道自己生身父母这个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些孩子迟早会面对这些问题。但愿这些问题不会在他们的心中笼罩上任何阴影。更希望将来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黄皮肤而难以得到均等的发展机会。 美国人领养中国孤儿架起了一座美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而且已经成为中美民间关系牢固的纽带。去年报纸上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新默西哥州白人夫妇,律师欧文和妻子琳达,几年前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弃婴凯丽。在2002年1月,凯丽长到五岁时患上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做骨髓移植,琳达夫妇在美国找不到相同的骨髓配型。从医学上讲,凯丽亲人的骨髓或是中国人的骨髓是最有可能与凯丽的相配。于是欧文和琳达携女儿,于今年2月来到北京,长沙、常德寻找女孩的生身父母和寻求中国医院移植骨髓库的帮助。大家大海捞针般地呼唤凯丽的生父母站出来救救孩子;市民们见报也纷纷前来医院验血争取救助这个孩子。但是最后还是无功而回。今年终于在中国为小凯丽找到了配型相同的骨髓。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抢救我们共同孩子的过程真是感人肺腑,可歌可泣。 惭惭地我对美国人领养中国小孩有了一个较为广泛的了解,这也改变了我过去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简单和狭隘的看法。收养是人类由来已久的一种善良和友爱的行为,它既可在国内,也可超越国界。 面对外国人领养中国小孩,我既欣慰又悲哀。欣慰的是孤儿们在美国有了爸爸妈妈和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这对小孩的生活成长确实有益,也对国家有益。悲哀的是我的祖国母亲如今还不能保护好她的每一个孩子,而让他们太多地流落他乡。这虽说不上是中国的耻辱,但也并非光彩之事。让外国人领养中国小孩只是一种暂时可行的办法,但不是长久之法。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毕竟相同的文化与血脉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祖国的财富与未来。我盼望着我的祖国早日福裕强大,使她能够像一个真正的母亲那样有能力来亲自抚养和保护好她的每一个孩子,而不至于让他们流落它乡。在努力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减少弃婴的同时,国家应更多地承担和解决好弃婴的抚养问题。 面对祖国,我常常扪心自问,我为祖国母亲的福强添了多少砖加了多少瓦?面对那些故乡的孩子们,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能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我不能领养他们,我能不能认养他们;我不能认养他们,我能不能去看看他们;我不能去看看他们,我能不能去关注他们;我没有那份爱心那份能力,可我的心和良知还有吗?…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漂泊在外我经常唱这首歌,写到此时又不禁想到这首歌,几年来一直想写一点关于孤儿的文章,今天终于了确心愿了。写到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突然发现在我的潜意识中似乎也曾有过象那些孤儿一般的朦胧感觉。我突然感到我最初来美的留学经历和内心深处的感受与那些被领养的中国小孩真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我出国时己三十好几。但是那时我英语不通,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真象一个孩子般的孤独无立。正是多尔贝蒂这对好心的美国老夫妇象对待自己孩子般的对待我,掺扶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成长起来。 孩子们,请你们能够谅解你们的母亲和祖国; 孩子们,祝你们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幸福生活,长大成材,一生平安; 孩子们,望你们为养你们的母亲和祖国尽孝尽责,也为生你们的母亲和祖国祝福尽义。 --->>浏览我更多的博客文章 品味男人 男人心事女人都猜错 当爱远走,请放手…… 宝宝学习识字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