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前是腊八要喝腊八粥,糯米稀饭里一起煮熟的有花生、红枣等等,非常香。除夕夜要祭祖宗,桌子上摆满香喷喷酒菜。两边放几把靠背椅,是列位祖宗们坐的。桌子前端燃着香烛,是对祖宗表示敬仰的。小孩不准靠近椅子,说会惊扰正在进餐的祖宗的。桌子前的地上放着铁盆,里面烧纸钱,供祖宗在冥府开销。铁盆前放着拜垫,从大人到小孩一个个按照辈分轮流到拜垫上跪拜。
好不容易等到仪式结束,可以让活着的人用餐了,孩子们早就馋涎欲滴了。 供祖宗的桌子:
小年夜除了供奉自家祖宗,还要供奉即将升天的灶王爷。灶王爷旁的对联是,“上天宣好事,地下保平安。”意思是到天上去给自己家说好话。供灶王爷享用的是一种棕色的糯米团子,四个小团子,下面三个上面一个,成“品”字状,粘性极强。据说,灶王爷吃了这种团子后,嘴巴就给黏住了,到了天上张不开嘴,见到玉皇大帝没法说坏话,以后一家人就鱼啊肉啊的照吃。可是灶王爷嘴巴被粘住了,说不了坏话,好话也说不了的,怎么“宣好事”?没人问这个道理了。 供灶王爷 : 送灶团子:
办丧事时,要在墙上挂一张牛头马面像,像前供奉一种半生不熟的猪蹄。据说,牛头马面是负责抓逝者的魂的。这种猪蹄很难啃,牛头马面只能慢慢啃。这样,去世的人的魂就可以在家里多呆一会儿。看来,还真不能太贪嘴,否则就被别人摆布了。 牛头马面:
中国老百姓真有智慧,无论是鬼或是神,都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可以玩“擦边球”。 年初一大清早放鞭炮是少不了的,是驱鬼神的。孩子们紧紧捂着耳朵看,更喜欢看放烟花。 放鞭炮: 放烟花: 元宵节还放孔明灯,夜空中一盏盏灯腾空升起,非常精彩。 放孔明灯:
对祖宗的敬拜,不仅在除夕。清明节又称鬼节,晚上沿路边燃了一堆堆锡箔纸钱,烟雾腾腾,乌烟瘴气。这种现象绝迹多年后,近年又时兴起来。笔者看到小区里有人烧纸钱就上前制止。对方却说,”你不懂!“ 还看到在绿化区里有人也在烧纸钱。居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最会路过四岔路口,所以,最好在四岔路口烧纸钱。这样非闹出交通事故不可。 路边烧纸钱: 有一次,大人带笔者去西面中新桥。桥头空地上站着各种纸扎的鬼,无常鬼、吊死鬼、淹死鬼……一个个惨白的脸,被风一吹,摇摇晃晃像要走到面前来。尤其是吊死鬼吐到胸口的舌头还会飘起来,好恐怖。
无常鬼和吊死鬼: 元宵节时,一支支龙灯队沿街道由东往西边舞边走,前面锣鼓开道,非常热闹。 舞龙灯:
当然,踩高跷也是少不了的。 踩高跷:
还有表演三十六行的,其中一些人将尖锐的细铜丝刺入手臂的肉里,下面悬挂铜锣,臂肉被沉重的铜锣拉长长的,还边敲锣边走,典型的自虐。 肌肉吊铜锣:
端午还有大规模的赛龙舟: 每隔些日子常州师范附属小学的礼堂就会有师范中学生来表演节目,小学生没资格进礼堂,就涌去趴在礼堂窗外朝里看。一次,一名表演节目的女中学生从后台才走到台上,就突然害羞起来,掩了脸蛋叫了声: “我不了......”就要往后台跑。老师好不容易把她拉回来,总算坚持到底了。 中学生表演害羞了:
街头还常常有耍猴的和变戏法的: 常有杂技团在市人民公园围起来表演杂技,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顶缸,最精彩的是飞车走壁。 飞车走壁 杂技顶缸:
街头卖唱则很少见到。 街头卖唱女孩:
夏天成年人和少年会到河塘里游泳:
青果巷北面的古村有一个女疯子,有时会突然出现在青果巷里。全身赤裸、长满虱子的乱发空中飞舞,手舞足蹈在街头狂奔。孩子们兴奋地跟在后面嚷嚷。为什么她每次出现总是光着身子?恐怕家里人就这样把她光着身子锁在家里的吧。 女疯子突然出现; 不仅有疯子喜剧,还有疯子恐怖剧。天井巷对面有一家开水炉店,店主有个儿子是疯子,常被锁在家里,有时逃到外面,就会乱打人。有一次,一个小孩躲闪不及,脑袋被他用烧火铁棍打得鲜血直流。 疯子上街了:
居委会常常组织宣传活动,在空地上搭了简易舞台,一位八旬老太太酷爱登台表演。厚厚的脂粉涂在满布皱纹的脸上,凤冠霞帔戴在白发苍苍的头顶,全身珠光宝气花团锦簇的古装,扮演西太后倒挺合适。居委会主任在她前面边唱边跳边拍掌,她睁不大的眼睛眯着跟在后面走台步。居民们不肯罢休,高喊: “跳啊!” 老太太就往上“扑通、扑通”蹦跳两下。 台下看的哈哈笑,又高喊,“跳啊!” 边笑边评论,“两个痴婆子!” 凤冠霞帔戴珠光宝气的老太太: 居委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