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中国的“三钱”之一,号称“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下放陕西。一天,他远远看见一五十多岁的女子正在打扫厕所,觉得体态有些熟悉,走近一看,不禁崩溃大哭:“你怎么会在这?”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妻子何泽慧,做梦也没想到两人会这样相见。 而,何泽慧也是一位享誉中外的世界级科学家,他们夫妇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与何泽慧
何泽慧曾经获得过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1914年,何泽慧出生于苏州著名的园林宅邸“网师园”,此园是她的父亲何亚农于一年前购买来的。何家是“五世翰林”,出了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以后,更是出了6个院士。 苏 州 网 师 园 何亚农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山西省第一位赴日本的留学生。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后来,辞官经商。何亚农有八个子女,何泽慧排行第三。八个子女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植物学家、一位医学家。 1932年,年仅18岁的何泽慧以优秀成绩进入清华大学。毕业论文考试,何泽慧拿到了第一名,同届同学钱三强第二名。 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前往德国开始了留学生涯。当时,德国的军工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她选择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的“实验弹道学”。何泽慧虽然出生于苏州,但她的籍贯还是山西省的。当时,山西省阎锡山非常支持山西籍优秀的青年人才出国留学。于是,她得到阎锡山提供的3000银元公费资助,开始了留学生涯。 1936年,何泽慧刚到德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首先是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的“实验弹道学”专业属于国防尖端技术,保密程度较高,一般不对外国留学生开放;其次,该专业从来没有接收过女性学生。 何泽慧没有气馁,找到了技术物理系的主任克兰茨教授,申明了自己学习“实验弹道学”专业的爱国初衷,这位曾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的德国人被她的爱国热情感动,破例批准了她的请求。何泽慧有幸成为该专业第一位外国留学生,而且是还是一位女生。三年后,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时,何泽慧的老同学钱三强正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著名的居里夫妇的大女儿)学习镭学。“二战”爆发后,两人失去了双方的音信。直到7年后,德法恢复可以通信。 1945年,钱三强鼓足了勇气向“老同学”发出了一封只有25个字的求爱信(当时战时规定,民间来往书信不得封口,不能超过25个字)。不久,他终于等来了佳音。 第二年,何泽慧只身来到巴黎,和“老同学”钱三强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后,何泽慧加入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钱三强一起开始了核物理研究工作。 1946年下半年,何泽慧和钱三强在试验中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特别是铀核四分裂现象是何泽慧在万分之一概率的实验中首次发现的。 二人的论文一经发表,立刻轰动了世界科学界。当时,许多国际知名物理学家纷纷预言,这项研究成果一定可以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是,西方的偏见,让何泽慧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
何泽慧和居里夫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何泽慧和钱三强夫妻回到祖国。1955年,何泽慧和钱三强全身心投入“两弹一星”的科研项目。钱三强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何泽慧具体负责加速器及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实验和研究工作。 何泽慧先后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等职务,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何泽慧的科学成就如此巨大,为何没有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呢?其实,当时在筹建“两弹一星”核心团队时,何泽慧是榜上有名的,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夫人,她选择了支持丈夫,自己退居幕后。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她亲自在实验室完成验证的。她就是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
何泽慧和孩子们 1968年,钱三强和何泽慧先后下放到陕西农村劳动,直到林彪自我爆炸,文革渐渐退潮,在五年后得1973年,何泽慧回到科研工作岗位,担任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她以忘我的精神夜以继日工作,她想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1984年,她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此时,她已经是一位70岁的老人了。但,她每天照样挤公共汽车去所里上班,带研究生和指导中青年科研骨干。 晚年的何泽慧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低调的老太太”。其实,何家是名门望族。她自幼生活在苏州著名的园林“网师园”,有自备专用汽车,家里从管家、厨师、听差到花匠、门房一应俱全,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但其父亲家教严格,何泽慧身上没有一丝骄奢之气。18岁的何泽慧只身往上海报考大学,随身携带了两块银元,在上海期间也只是在同学家中打地铺。 建国后,他们家位在北京一普通居民小区的一幢青砖灰楼里,居住五十多年。多次要她搬进设施完善的新建院士楼,她都谢绝了。 何泽慧吃的方面更是“简单应付”,为节省时间,她经常去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回到家就着开水就算是一餐饭。 她常年穿着朴素,脚上的老式解放牌胶鞋一穿就是十几年;随身携带的人造革皮包也是背了十几年了,背包带子断了,她就用绳子把它们绑起来继续使用。 1978年,北京菜市场,一位身穿补丁衣服的老太太伸手摸了一下冬笋,摊主不耐烦鄙夷地说:“你这老太太,买不起不要乱摸,冬笋很贵的。”旁边的人轻轻告诉他,这位老太太的身份后,摊主羞愧得无地自容。原来这位老太太就是何泽慧。
对于何泽慧作风和习惯,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是由衷倾佩“何先生的做人态度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凤。”
然而,她在文革期间遭到种种刁难和侮辱。 1968年,钱三强下放陕西。正是那一天,看见妻子在打扫厕所,不禁崩溃大哭。以后,已近六十的何泽慧到陕西合阳的农场劳动,负责敲钟(上工、下工以钟声为号)、烧水等杂活。她也一丝不苟,她敲钟的时间很精准,可以用来对表。 2011 年 6 月 20 日,何泽慧先生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
|